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持续高频正弦波及方波频闪光对豚鼠眼球正视化及眼球发育的影响。方法30只2周龄豚鼠分为20Hz方波、20Hz正弦波频闪组及无频闪对照组共3组(n=10),光照强度统一为500lx,每2周测量豚鼠眼球屈光度、眼轴长度及曲率半径,第8周时对三组豚鼠行电生理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取出眼球后行病理评估组织学改变。结果3组豚鼠眼球屈光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第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20Hz正弦波频闪组及20Hz方波屈光度出现(-0.75±0.79)D及(-1.50±0.91)D近视性改变(P〈0.05),曲率半径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ERG潜伏期20Hz正弦波及20Hz方波频闪组a波延长了3.8s及7.9s,病理三组间组织学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暴露于高频方波及正弦波频闪光一定程度上影响眼正视化。

  • 标签: 频闪 频率 豚鼠 近视 屈光
  • 简介:为探讨迷路的老化过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新生、青年、老年豚鼠的耳蜗和迷路血管系统的变化。发现老年豚鼠血浆成分有改变、听力呈下降倾向;毛细胞、迷路血管及螺旋神经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均可见一系列损害。作者推测在耳蜗老化过程中血管系统的变化非常重要,至少是耳蜗其他部位老年性改变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老年聋 耳蜗 血管系统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研究可注射性人胎盘胶原的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将实验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并将浓度为8mg/ml及30mg/ml的两种胶原分别注于两组豚鼠的皮下和皮内,以生理盐水作对照。实验鼠分别在注射后1、3、5、7、14、28、49、91、196天作大体观察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可注射性人胎盘胶原不引起明显的过敏反应及炎症反应。注入宿主皮内后,能较长期稳定留存,并逐步被宿主的自身胶原替代,共同进入宿主的生命代谢过程。它还能使真皮的胶原纤维增加,真皮增厚,延缓了真皮的衰老。结论可注射性人胎盘胶原在整形美容外科中作为改善皮肤衰老中出现的皱褶及修复皮肤浅表凹陷性缺损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可注射性 人源型 胶原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豚鼠模型的效果和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先进行豚鼠生殖器疱疹造模。然后用中药抗病毒胶囊对生殖器疱疹豚鼠进行治疗,用外阴症状评分和阴道拭子病毒滴度进行疗效的评价和机理的探讨。结果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豚鼠的疗效基本等同西药阿昔洛韦,其作用机理可能为抑制病毒的增殖和提高动物免疫功能而发挥疗效。结论抗病毒胶囊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有效药物。

  • 标签: 中药 抗病毒胶囊 治疗 初发性生殖器疱疹 豚鼠模型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寒喘平、热喘平对哮喘模型豚鼠血液SOD、NO和ET的影响。方法:用10%卵白蛋白液给豚鼠致敏,两周后再用1%该溶液雾化吸入以诱发豚鼠哮喘,测定豚鼠血液SOD、NO和ET等指标。结果:模型组豚鼠血清SOD和NO降低,血浆ET升高,而寒喘平、热喘平能明显提高其血清SOD和NO,降低血浆ET。结论:寒喘平、热喘平提高SOD活力、升高NO、降低ET可能是平喘的作用环节之一。

  • 标签: 寒喘平 热喘平 哮喘 SOD NO ET
  • 简介:为探讨电钻术中噪声对内耳的影响,在听力正常的杂色豚鼠乳突部模拟乳突根治术,并按下述方法测得术中噪声对内耳的损害:给声时间总计48min,同时记录噪声强度并行频谱分析。分别于给声前,给声后24h、1周、2周行短纯音诱发电反应测试模拟听力图。3周结束时全部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耳蜗基底膜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电钻噪声可以造成低频区的暂时性阈移和可能的高频区的永久性阈移,但对应的外毛细胞组织学改变无特异性。

  • 标签: 电钻噪声 内耳损害 脑干听觉 诱发电位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哮喘豚鼠模型,检测哮喘豚鼠肺组织中NF-κBp65表达水平,探讨NF-κBp65在哮喘发病中的变化及不同剂量多索茶碱对其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Math1基因内耳导入对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的影响,探讨Math1基因过表达对噪声损伤耳蜗的生物学效应,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经脉冲噪声致聋的豚鼠45只(各频率ABR阈值均≥95dBSPL),雌雄不限,实验开始时体草250~300g。随机分为3组:Ad—Math1-EGFP组(30只);Ad—EGFP组(5只);空白组(10只)。各组豚鼠在基因转导后4周、8周分别测试双耳ABR。测试完毕后处死动物,观察听泡及耳蜗尤炎性病变者记录听阈结果。结果Math1导入后4周,导入耳各频率ABR阈值低于对照耳(右耳),也低于Ad—EGFP组及空内组,平均达到85dBSPL。Math1导入后8周,导入耳各频率ABR阂值低于对照耳(右耳),也低于Ad—EGFP组及空白组,与4周时比较,进一步好转,平均达到75dBSPL。结论Math1基因内耳导入可使噪声导致全聋的豚鼠听功能部分恢复,为噪声性聋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 标签: 基因转导 噪声性聋 MATH1 豚鼠 ABR
  • 简介:本文研究了雷公藤内酯醇诱导哮喘豚鼠肺内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的作用,结果发现,雷公藤内酯醇能诱导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EOS凋亡和EOS的数量减少,并抑制EOS的bcl-2表达,以上提示雷公藤内脂醇能改善哮喘豚鼠肺内的EOS浸润,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雷公藤内酯醇 哮喘 豚鼠 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3周龄三色豚鼠108只,分为FDM豚鼠群54只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群54只,分别采用不透明面罩法制作单眼近视模型和双眼均不遮盖处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FDM豚鼠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分别分为低强度光照组、正常强度光照组和高强度光照组,各组分别在20、300和5 000 lx环境中连续饲养6周,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各组豚鼠每2周进行眼参数生物学测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眼科A型超声诊断仪测量豚鼠眼轴长度(AL),AL定义为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区的距离;采用检影法测定各组豚鼠扩瞳后的屈光度。计算各组豚鼠AL和屈光度变化量,变化量定义为光照各时间点测量值与光照前的差值。结果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365,P=0.697),各组豚鼠AL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延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53.750,P<0.001)。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间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3.576,P=0.034),其中高强度光照组豚鼠光照4周屈光度为(+2.75±2.15)D,大于低强度光照组的(+0.41±3.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M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和屈光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105,P=0.900;F组别=0.973,P=0.387),光照不同时间AL和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08.302、27.407,均P<0.001),其中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FDM眼屈光度为(+2.35±1.95)D,大于光照前的(+1.90±0.9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屈光发育豚鼠高强度光照组AL最短,且变化量最小;FDM豚鼠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屈光度变化量明显小于正常强度光照组,产生短暂性远视漂移。结论高强度光照可减缓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屈光度向近视漂移;低强度光照有延缓FDM进展的趋势,光照2周屈光度出现短暂性远视漂移。

  • 标签: 近视 光照 眼屈光 发育 形觉剥夺 生物测量
  • 简介:目的研究阿司匹林(aspirin,ASA)预处理对豚鼠内耳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的保护作用和保护机制。方法健康豚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阿司匹林50mg/kg,每天一次共7d),模型组和干预组各分成3个亚组:IRI6h组、24h组和48h组。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耳蜗的形态学改变;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耳蜗各部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耳蜗罕见凋亡细胞;模型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orti器、螺旋神经节在再灌注各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耳起保护作用。

  • 标签: 耳蜗 阿司匹林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豚鼠耳炎奴卡菌在奴卡菌中相对少见,由其引起的重症肺炎少见,现报道1例救治成功的表现为重症肺炎的肺豚鼠耳炎奴卡菌病的诊治过程及体会。本例患者起病急、进展快,迅速出现呼吸衰竭。下呼吸道标本涂片、培养联合宏基因组测序鉴定为豚鼠耳炎奴卡菌。给予抗感染、有创通气及血流动力学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来曲唑诱导3月龄Dunkin-Hartley成年雌性豚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的血清激素水平以及体质量的变化。方法利用来曲唑灌胃法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豚鼠模型。运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睾酮(Testosterone,T)、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连续测量豚鼠体重,并计算每只豚鼠的体重增幅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清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实验组豚鼠体质量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使用来曲唑诱导豚鼠PCOS模型,无论在影响血清性激素还是体质量改变与临床表现很接近,符合动物PCOS造模要求。

  • 标签: 来曲唑 多囊卵巢综合征 豚鼠 动物模型* 通讯作者E-mailhongshusui@163.com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来曲唑诱导 3月龄 Dunkin-Hartley成年雌性豚鼠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动物模型的血清激素水平以及体质量的变化。方法 利用来曲唑灌胃法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豚鼠模型。运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睾酮( Testosterone ,T)、促黄体生成素( luteinizing hormone ,LH)、卵泡刺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连续测量豚鼠体重,并计算每只豚鼠的体重增幅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实验组血清 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 。实验组豚鼠体质量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 。结论 使用来曲唑诱导豚鼠 PCOS模型,无论在影响血清性激素还是体质量改变与临床表现很接近,符合动物 PCOS造模要求。

    关键词:来曲唑;多囊卵巢综合征;豚鼠;动物模型1 多囊卵巢综合征 (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妇科临床常见的育龄期女性生殖内分泌代谢异常综合性疾病。医学研究证实,生育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率在 10%-15%左右,约占不孕症患者总数的 30%-40%[1]。其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的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卵巢呈多囊状改变、睾酮( T)升高、促黄体生成素( LH)和卵泡刺激素( FSH)比例升高 [2]。使用来曲唑诱导 PCOS大鼠和小鼠模型均表现出和人类 PCOS相似的症状,豚鼠在动情周期等方面和人类更为接近,妊娠期更长,因此该模型有望成为更加完美的 PCOS动物模型。因此,本课题对来曲唑诱导成年雌性豚鼠 PCOS 动物模型进行系统的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药物 来曲唑( Lot: M217A)购自美仑生物公司, CMC(羧甲基纤维素钠)购自郑州特正商贸有些公司。 1.2动物模型的构建 选择 3月龄成年 Dunkin-Hartley雌性豚鼠 , 随机分为两组 , 实验组及对照组各 10 只。造模型,采用来曲唑灌胃法。将来曲唑以 2.0mg/kg.d对豚鼠连续灌胃 28天,正常组按相同剂量灌服 1%CMC溶液 28天。 1.3 检测项目及方法 灌胃之日起,每日称体重。灌胃结束后,禁食 8小时后活体心脏取血,离心,分离血清,测 T、 LH、 FSH。 1.4血清激素水平测定 采用放免法,由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测定,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购自天津协和医药科技集团。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处理,数据采用均数 ±标准误( Mean±SE)表示。两组组间比较,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采用成组 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者,进行秩和检验;以 p=0.05作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动物体质量 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体质量增加幅度相比较 , 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 1)。实验组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表 1 实验组及对照组豚鼠体质量 (g)增幅比较 (n=10) 豚鼠体质量增幅( g) 实验组 66.900±21.687a 对照组 42.061±19.607b 2.2 血清性激素测定 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实验组血清 T 浓度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 0.05);血清 FSH 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值偏高 , 无显著差异;血清 LH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偏低,无显著差异 (见表 2)。 表 2 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n=10) 组别 T( ng/dL) FSH(mIU/mL) LH(mIU/mL) LH/FSH 实验组 242.107±129.558a 1.909±1.190a 1.991±1.281a 1.377±0.811a 对照组 63.525±33.500b 1.343±1.007a 3.483±1.523a 3.642±2.483a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最为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紊乱疾病,育龄妇女中约有 6%–8%的发病率 [3]。到目前为止, PCOS的具体病因学目前还不清楚。因此,动物模型对于进一步明白 PCOS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 PCOS的治疗手段都显得极其重要。 Kafail等 [4]首次采用来曲唑建立一种新的 PCOS大鼠动物模型,其血清 T、 LH水平升高;卵巢形态学变化显著,体积较大,包膜增厚,卵巢表面可见明显的囊状扩张,这些变化均与人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极其相似。豚鼠与人卵巢周期极为相似是作为研究人类生殖极好的动物模型,可以弥补其他啮齿类动物的诸多不足。本研究利用来曲唑诱导豚鼠建立 PCOS模型,研究发现,实验组血清睾酮( T)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这与 PCOS雄激素升高的内分泌特征基本相符。实验组的体质量明显增加,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这与人类 PCOS病人的肥胖症状相似。 综上所述,传统的来曲唑造模方法,注重卵巢组织学改变方面的研究,本实验证明来曲唑模型在血清激素水平和体质量方面仍可有较好的表现,符合动物 PCOS造模要求。本实验例数较少,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增加检测指标,以求实验结果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Escobar-Morreale HF.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definition, aet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at Rev Endocrinol, 2018, 14(5): 270-284. [2]Caldwell AS, Middleton LJ, Jimenez M,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reproductive,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feature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in female hyperandrogenic mouse models. Endocrinology, 2014, 155(8): 3146-59. [3]Walters KA, Allan CM, Handelsman DJ.Rodent models for huma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Biol Reprod, 2012, 86(5): 149, 1-12. [4]Kafali H, Iriadam M, Ozardali I, et al.Letrozole-induced polycystic ovaries in the rat: a new model for cystic ovarian disease. Arch Med Res, 2004, 35(2): 103-8.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编号: 201810439089)

    1* 通讯作者: E-mail: hongshusui@163.com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观察一氧化氮底物左旋精氨酸(L-arginie)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应用新的荧光染料4,5二氨基乙酰乙酸荧光素(4,5-diaminofluoresceindiacetate,DAF-2DA)测定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发现加左旋精氨酸后外毛细胞的荧光灰度值比正常外毛细胞的灰度值升高.而加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后,外毛细胞的荧光灰度值比正常外毛细胞的灰度值降低.结论:进一步证明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存在一氧化氮.

  • 标签: 一氧化氮(NO) 4 5二氨基乙酰乙酸荧光素(4 5-diaminofluorescein DIACETATE DAF-2DA) 外毛细胞(OHC) 左旋精氨酸(L-arginine)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红花酊对TNF-α和IL-10的影响及促进黑色素形成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复方卡力孜然酊)、复方红花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建立白癜风皮损模型,并应用相对应药物涂擦治疗,测量其TNF-α和IL.10平均光密度及黑色素颗粒细胞数目,比较其作用。结果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对皮损有复色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的表达显著增高,IL-10的表达明显减少,黑色素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IL-10的表达明显增高,各组黑色素含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的TNF-α表达水平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IL-10表达水平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复方红花酊通过调节TN-α和IL-10的表达水平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进而对白癜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白癜风 豚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黑色素
  • 简介:目的观察豚鼠耳蜗局部心钠素(atralnatruretcpeptde,ANP)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免疫组化反应产物的分布,为研究ANP和NOS在豚鼠耳蜗局部血流、淋巴以及神经调节中的相互作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法检测ANP和NOS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分布特征。结果在耳蜗各转螺旋动脉和血管纹.螺旋缘、螺旋韧带和Corti器显示双阳性染色,螺旋神经节细胞及囊斑神经上皮细胞膜及轴突NOS阳性染色,胞质ANP阳性染色;盖膜、前庭膜阴性染色。结论ANP和NOS在内耳血流调节,内、外淋巴平衡调节以及神经信号传递等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机制,其分布特点与功能密切相关。

  • 标签: 心钠素 一氧化氮合酶 耳蜗 豚鼠 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
  • 简介:目的:观察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壬基苯酚(Nonylphenol,N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机械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不同浓度NP作用下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如。)和动作电位(AP)的变化。结果:1)NP(10^-5、10^-7、10^-6、10^-5mol.L^-1)使ICa-l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从-3.72±1.5pA/pF减少到-2.44±0.4pA/pF(P〈0.05),-2.34±0.6pA/pF(P〈0.05),-1.79±0.8pA/pF(P〈0.01),以及-1.66±0.7pA/pF(P〈0.01);2)NP使ICa-l的I—V曲线上移,但其形状和峰值电压无明显变化;3)NP对ICa-l稳态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4)NP可缩短动作电位复极50%和90%的时程(APD50,APD50),但对静息电位(RP)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无明显影响。结论:NP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ICa-l,并能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 标签: 单个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复极 L-型钙电流 豚鼠 苯酚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