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药物流产的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共收治58例20岁—40岁早孕流产妇女,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服用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加服桂枝茯苓丸,对照组服用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50ml—80ml,无术后清宫,出血时间3天,对照组出血量80ml—120ml,其中15例服用药物流产并做过清宫术,出血时间20-30天。结论运用桂枝茯苓丸配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出血少,出血时间短,不做清宫术,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清宫痛苦,同时不影响日常工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 标签: 宫内孕40&mdash 60天 中西药物流产免除清宫术 出血时间短
  • 简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药物警戒是发现、评估、认识及防范不良反应或任何其他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和活动。在过去的40年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药物警戒中心的活动日趋增多,并且影响力日益增加。

  • 标签: 药物治疗错误 药物警戒 世界卫生组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与探索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方法以韩璐等人根据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提出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为依据,总结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公式形成中的五点因素,如年龄、体重、病种、病情、联合用药等,就儿童用药剂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结论当前儿童药物利用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尤其是在药剂量的使用中更是如此。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可以规范儿童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儿科药剂量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肝宁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合理性以及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以我院2020年和2021年应用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的住院患者9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问卷,2020年收治的416例患者未采用干预检测,2021年收治的464例患者采用干预检测,比较两年间舒肝宁注射液溶媒情况、患者转归情况、适应症情况、使用频度。结果:2021年的舒肝宁注射液溶媒情况、患者转归情况、适应症情况、使用频度均优于2020年。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溶媒、剂量在有效的临床干预下,可以变得更加规范,且适应症用药率更高,药物应用更加合理。

  • 标签: 舒肝宁注射液 安全性 合理性 药物利用情况
  • 作者: 叶小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 简介:近年来,高血压病患者的比例已经显著下降,但是脑卒中和急性糖尿病的比例仍在不断上升。此外,长年急性高血压导致的乙型肾病和急性心力衰竭疾病也在逐年增多,其中一个重要的致死因素是长年急性高血压肾病监控不理想。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以减少其患病率,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必须充分考虑药品疗效、疾病和患者可依从性,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善这些因素,以更好地监测和治疗高血压,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 标签: 高血压;药物治疗;常用药物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药学服务已从以药品为导向的工作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早期临床药学服务仅限于住院患者,但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用药数量的增多,药物治疗方案复杂性的增大,导致了很多药物相关问题(DRPs),门诊患者药学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根据欧洲医药保健网络(PCNE),DRPs被定义为涉及药物治疗的事件或情况,实际或潜在地干扰预期的健康结果[1],包括用药差错和药物不良事件。药学门诊是指医疗机构具有药学专业技术优势的药师对患者提供用药评估、用药调整、用药计划、用药教育、随访指导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陆续开展药物治疗管理(MTM)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对整个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持续性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 标签: 药物 质量控制 安全保障
  • 简介:提起糖,也不知怎么回事。让人总是容易联想到这样一些成语:甜言蜜语、口蜜腹剑、糖衣炮弹……似乎都是贬意。当今在食品科学界。也对吃糖的害处和副作用说得较多。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何尝一刻能离开糖?糖不仅是人体能量产生的主要来源,还具有许多人们想不到的医疗作用。

  • 标签: 糖衣 副作用 药物 医疗价值 人体能量 医疗作用
  • 简介:摘要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药物多晶型对制剂质量、生产工艺的影响以及固体制剂工艺过程对药物晶型的影响因素,为制剂工作者在处方开发、新药剂型设计、生产工艺的优化、药品质量控制以及临床药效方面提供参考。

  • 标签: 多晶型 药物制剂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和探讨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中出现药物热36例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多出现于用药后2个月以内。结论在结核病人的化疗过程中尤其是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发热的患者,特别注意和应考虑到药物热的可能,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物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药理学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是药物领域的核心领域之一,旨在深入探究药物如何在生物体内产生治疗效应的机制。本文概括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药物靶点和受体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的分类与示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的关键知识点。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药物药效学参数、剂量-反应关系、药物的效力和亲和力等重要概念。药物药理学在临床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个体化药物治疗和药物选择,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未来趋势。继续深入研究和创新将有助于优化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潜在的不良影响。

  • 标签: 药物药理学 药物作用机制 ADME过程 药物靶点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药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药效学效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物代谢途径、代谢酶、药物动力学参数以及影响药物代谢和动力学的因素。通过深入了解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药物治疗个体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西药药物,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途径,代谢酶,药物动力学参数,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