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肉缩短致病原理下颈椎旁肌肉银质针松解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遂宁市中心医院疼痛科门诊诊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椎旁肌肉松解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35例。A组根据解剖定位行银质针颈椎旁肌肉松解治疗,B组行三叉神经分支神经阻滞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周及1年时的数字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周时A组VAS评分分别为[(3.4±1.2)、(2.2±1.0)及(1.2±0.7)]分;B组分别为[(1.3±1.3)、(2.1±1.4)及(2.5±1.8)]分,均较同组治疗前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l、3、6周时优良率,A组分别为65.7%(23/35例)、71.4%(25/35例)、82.8%(29/35例);B组分别为80.0%(28/35例)、62.8%(22/35例)、57.1%(20/35例),且第6周时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随访时,A组复发率25.7%(9/35例);B组复发率31.4%(11/35例)。结论肌肉缩短致病原理下颈椎旁肌肉银质针松解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其短期疗效与神经阻滞相当,远期疗效优于神经阻滞。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椎旁肌 针刺疗法 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针灸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它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其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值得比较(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行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需联合针灸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肌反应(AMR)监测的适宜神经肌肉阻滞(NMB)程度。方法选择术前诊断为面肌痉挛并拟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4岁,体重指数≤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0.10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和丙泊酚1.5~2.5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电生理监测,电刺激面神经颧支,在颏肌记录AMR的基础值;同时使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监测NMB程度,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后,在不同NMB程度(100%、75%、50%和25%)时测定AMR的振幅和潜伏期,计算振幅保留比率(实测AMR振幅与基础值的比值),分析振幅保留比率和潜伏期与NMB的关系。AMR监测中适宜NMB程度的判断标准:1.AMR振幅保留比率≥50%;2.电刺激面神经无任何体动反应。结果在不同NMB程度进行电刺激面神经时,均无患者发生体动反应。振幅保留比率(Y)与NMB程度(X)呈负相关(r=-0.943,t=-42.73,P<0.001),回归方程为Y=90.36-0.894 7X,决定系数R2为0.880 4(F=1 825.41,P<0.001);潜伏期与外周NMB程度呈正相关(r=0.879,t=28.67,P<0.001),回归方程为Y=10.77+0.074 3X,决定系数R2为0.768 1(F=821.30,P<0.001)。判断微血管减压术中AMR监测的适宜NMB程度为25%~4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中AMR监测的适宜NMB程度为25%~45%。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肌肉阻滞 异常肌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摄食吞咽训练同步颏下肌群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筛选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常规组)28例、摄食吞咽训练联合NMES组(联合组) 28例和摄食吞咽训练同步NMES组(同步组) 2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联合组接受摄食吞咽训练联合颏下肌群NMES治疗(即摄食吞咽训练结束10 min后,再进行颏下肌群NMES治疗),同步组则在接受摄食吞咽训练的同时进行颏下肌群NME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 )评估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记录其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感染情况和湿性嗓音例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DOSS分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步组治疗后的DOSS分级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而联合组治疗后的DOSS分级和总有效率亦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和联合组分别出现6例和15例SAP病例,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步组SAP例数只有2例,显著低于常规组和联合组,联合组SAP例数显著多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联合组和同步组的湿性嗓音例数分别为7例、21例和6例,即常规组和同步组的湿性嗓音例数显著少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摄食吞咽训练同步NMES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轻、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而单纯的摄食吞咽训练可能增加误吸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影响康复训练的安全性。

  • 标签: 脑卒中 咽期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摄食训练
  • 简介:活的细胞或组织不论是安静或发生兴奋活动时,都伴有电位变化,此现象称为生物电现象。它是一切有生命的细胞、组织所共有的基本特性之一,几乎所有生理功能的实现都同时伴随着某种生物电变化。但由于生物电的概念比较抽象,学校又缺乏电生理实验设备,故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记忆普遍感觉困难。几年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 标签: 生物电现象 电生理实验 感觉困难 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瘫儿童吞咽障碍应用吞咽功能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伴发吞咽障碍的脑瘫儿童 50 例入组,电脑分组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 25 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脑瘫儿童吞咽障碍应用吞咽功能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推广。

  • 标签: 脑瘫儿童 神经肌电刺激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对运动性神经-肌肉疲劳产生和消除机制进行研究是运动性疲劳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化运动训练的重要环节。而神经-肌肉接点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一个重要部位,乙酰胆碱(ach)作为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递质,对运动性神经-肌肉疲劳的产生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左旋肉碱(L-carnitine)是机体内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氨基酸类物质,主要功能是作为载体转运游离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供能,促进运动性神经-肌肉疲劳的消除。

  • 标签: 神经-肌肉疲劳 乙酰胆碱 左旋肉碱
  • 简介:摘要:选择 100 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患者来进行分析,随机分成两个例数相同的对照组和观察组,所用治疗方式不一,对照组简单实施 传统推拿,观察组采取传统推拿基础上加入 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 通过 对照组 和观察 组 的 各功能量表 比较发现,观察 组 的 得分 显著高于对照 组, 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果表明, 深层肌肉刺激仪 疗法对患者的疼痛、颈椎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的 康复效果良好 。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深层肌肉刺激仪 疗效研究
  • 简介:背景:周围神经断伤后生长缓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及运动终板纤维化,导致肢体功能不可逆障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研究,但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中延缓大鼠失神经肌肉萎缩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异种异基因脐带间充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坐骨神经断端,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效果。方法:新鲜脐带采集于健康足月产妇,分离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大鼠坐骨神经SunderlandⅣ度损伤模型,去神经束5mm,神经外膜修复,5mm小间隙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仅在小间隙内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坐骨神经干潜伏期、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波幅,以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结果与结论:造模后4,8及12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右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12周肌电图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干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波幅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lt;0.001)。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的坐骨神经断端,可促进神经生长,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维持失神经肌肉形态及功能。

  • 标签: 干细胞 脐带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萎缩 坐骨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的作用。方法以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脑卒中且抢救成功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相同,观察组患者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30日后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生活能力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患肢运动能力评分、体感诱发电位及生活能力评价方面皆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有效提高卒中后患者的康复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脑卒中后伴有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使用针刺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来进行干预,分析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成效。方法 在本院所收治的该类患者中抽取70例,随机分两组,同时设定每组各35人,针对对照组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而针对另一组则需要联用针刺治疗,最终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的情况全面观察,分别测试洼田试验和表面肌电分析之中的sEMG最大波幅情况并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疗效分级及干预效果明显要更高(P<0.05),证明观察组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该类患者来说,使用康复干预的过程中,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效果更加满意,吞咽功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恢复。

  • 标签: 针刺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临床治疗 脑卒中 咽期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开塞露在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应用。方法:将62例因疤痕子宫行择期剖宫产手术后产妇,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31例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产妇31例行常规护理方法并增加低频神经肌肉治疗联合开塞露治疗,临床随时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在首次排气时间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排气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58.1%,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开塞露在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 开塞露 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刺激器促进机体四肢血液循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共计120例四肢水肿患者,从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构成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另外60例患者构成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刺激器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肌肉刺激器 血液循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患者后咽期吞咽障碍的应用效果,将本院7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脑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不同康复治疗措施,即常规康复治疗措施和这一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康复治疗措施,比较患者康复结果。结果:经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康复效果明显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更优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期间,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康复情况,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