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呋塞注射的含量进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为其含量测定提供定量的检定方法,本方法验证的内容包括系统适用性、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溶液稳定性

  • 标签: 呋塞米注射液 含量测定 方法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莫西沙注射联合炎琥宁注射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选择82例进行此次治疗研究,使用信封法完成分组后对观察组采取联合莫西沙注射及炎琥宁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莫西沙注射进行治疗,各组纳入病患41例,均治疗10d,治疗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提高(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则提示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使用莫西沙注射以及炎琥宁注射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用药安全性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莫西沙星注射液 炎琥宁注射液 老年人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采用丹红注射联合达拉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11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1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丹红注射达拉奉注射)与对照组(达拉奉注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5%、74.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SS评分、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CSS评分、BI评分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丹红注射达拉奉注射联合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利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硫酸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治疗,观察组采取甲基强的松龙注射硫酸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注射硫酸注射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硫酸镁 重症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基强的松龙注射联合硫酸注射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份至2017年4月份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对其开展随机形式的平均分组,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基上增加甲基强的松龙注射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也实施常规形式的治疗,在此增加甲基强的松龙注射联合硫酸注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有效率,以及肺通气的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实施治疗以后,观察组最终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通气的功能指标比较对照组而言呈现明显缓解的现象,差异呈现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时候,甲基强的松龙注射联合硫酸注射呈现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更高,应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 硫酸镁注射液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注射与红霉素软膏在气管切开周围化脓中的效果。方法我们采用气管切开后周围化脓患者70例,用阿注射冲洗气管切开周围化脓创口,待干后将红霉素软膏均匀地涂抹在气管切开周围创口。结果痊愈18.57%、显效40.0%、有效32.85%、无效8.57%,总有效率为91.42%。结论用阿注射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气管切开周围化脓,可缩短治疗时间,增强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效果满意。

  • 标签: 阿米卡星注射液 红霉素软膏 气管切开周围化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莫西沙联合对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两组,各46人,分别为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试验组进行莫西沙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3.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症状改善更显著。

  • 标签: 耐多药 肺结核 莫西沙星 依替米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乳酸沙吖啶注射行孕28—40周妇女引产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于孕28—40周在我院行终止妊娠妊娠引产孕妇共53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非司酮配伍乳酸沙吖啶注射组,对照组为非司酮配伍索前列醇组。对比观察两组引产效果,安全性及引产后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用药后腹痛开始时间较对照组平和,腹痛至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娩出时间,总产程出血量,不全娩出率,产后发热率,感染率,红色恶露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相对安全性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非司酮配伍利凡络用于28—40周终止妊娠较非司酮配伍索前列醇更为安全,有效。

  • 标签: 米非司酮 利凡络 米索前列醇 妊娠 引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氟罗沙注射与两种抗感染中药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观察氟罗沙与双黄连注射及鱼腥草注射配伍后,其外观、颗粒数及pH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配伍后液体中氟罗沙的稳定性。结果双黄连注射与氟罗沙注射混合后,溶液呈透明红棕色;鱼腥草注射与氟罗沙注射混合后,溶液出现轻微浑浊。双黄连注射与氟罗沙注射配伍后6h内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较为稳定,并且氟罗沙含量无明显变化。氟罗沙注射与双黄连注射配伍后第0、1、2、4、5h测定5%葡萄糖注射中氟罗沙的含量分别为100.00%、100.48%、98.01%、99.50%、107.10%,各時间点氟罗沙含量无明显变化(RSD=0.66%)。结论氟罗沙注射不宜与鱼腥草配伍,与双黄连注射配伍后,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稳定性较好。

  • 标签: 氟罗沙星 双黄连 鱼腥草 中药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氟罗沙注射与两种抗感染中药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观察氟罗沙与双黄连注射及鱼腥草注射配伍后,其外观、颗粒数及pH值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配伍后液体中氟罗沙的稳定性。结果双黄连注射与氟罗沙注射混合后,溶液呈透明红棕色;鱼腥草注射与氟罗沙注射混合后,溶液出现轻微浑浊。双黄连注射与氟罗沙注射配伍后6h内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较为稳定,并且氟罗沙含量无明显变化。氟罗沙注射与双黄连注射配伍后第0、1、2、4、5h测定5%葡萄糖注射中氟罗沙的含量分别为100.00%、100.48%、98.01%、99.50%、107.10%,各时间点氟罗沙含量无明显变化(RSD=0.66%)。结论氟罗沙注射不宜与鱼腥草配伍,与双黄连注射配伍后,pH值及微粒数目变化较小,稳定性较好。

  • 标签: 氟罗沙星 双黄连 鱼腥草 中药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常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两种药物莫西沙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种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进行比较。方法:选取 54位近两年间入住 xx医院呼吸科并经过 x线确诊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此 54位患者依照统计学原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27例患者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选用莫西沙注射,此为莫西沙注射组,另外 27位患者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选用的治疗药物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此为左氧氟沙星注射组。经过一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本 -效果比值进行对比。在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时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 P> 0.05。 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和莫西沙注射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左氧氟沙星注射临床治疗成本-效果比值高于莫西沙注射组患者, P< 0.05。 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是临床治疗成本-效果比值高的一种药物,在考虑经济性原则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应首选左氧氟沙星注射

  • 标签: 莫西沙星注射液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经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常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两种药物莫西沙注射、左氧氟沙星注射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种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进行比较。方法选取54位近两年间入住xx医院呼吸科并经过x线确诊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此54位患者依照统计学原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7例患者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选用莫西沙注射,此为莫西沙注射组,另外27位患者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选用的治疗药物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此为左氧氟沙星注射组。经过一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本-效果比值进行对比。在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时发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和莫西沙注射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左氧氟沙星注射临床治疗成本-效果比值高于莫西沙注射组患者,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是临床治疗成本-效果比值高的一种药物,在考虑经济性原则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应首选左氧氟沙星注射

  • 标签: 莫西沙星注射液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经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达拉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达拉奉注射治疗,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中,基本痊愈23例,显著进步27例,进步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中,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1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ESS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1w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w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DL值治疗后第2w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w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临床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达拉奉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脑梗死神经功能缺失状况,安全有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

  • 标签: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1例54岁男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受甲钴胺、艾地苯醌、辅酶Q10等治疗,治疗1周后因患者双上肢无力,胸闷、憋气等无明显改善,加用达拉奉注射、胞磷胆碱钠胶囊及维生素E胶丸。使用达拉奉注射第10天,患者出现头颈部出汗增多,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7×109/L,中性粒细胞0.25,中性粒细胞计数0.4×109/L,考虑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与达拉奉有关。停用该药,其他药物继续应用,同时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150 μg皮下注射1次。2 d后复查,白细胞计数9.6×109/L,中性粒细胞0.72,中性粒细胞计数6.9×109/L。

  • 标签: 自由基清除剂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拉奉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72例ACI患者其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活血化瘀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应用的基础上静脉应用达拉奉注射30mg,1天2次,14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未见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35/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0/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拉奉可以提高ACI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倍100IUkg周,分2—3次皮下注射,用药期间观察红细胞压积(HCT)上升到33%以上或血红蛋白(HB)超过110gL时,剂量减少14—13,维持用药,共观察12周。结果显效14例(60.9%);有效7例(30.4%);无效2例(8.7%);总有效率91.3%。倍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压升高,头痛等,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倍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 标签: 依倍注射液 药物治疗 肾性贫血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达拉奉注射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11年6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31例)和B组(29例),A组采用达拉奉注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77%,B组是82.76%,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相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常规治疗,加用达拉奉注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在临床中大力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出血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