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敏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变应原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目前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过敏疾病的一线用药,其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白细胞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作为天然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抑制剂,具有双重抗炎功能,可同时抑制炎症因子和激活抗炎因子的表达。研究表明,IL-37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及通路来维持过敏疾病中免疫系统的动态平衡。因此,本文将基于分析IL-37的本身特性,对其在儿童常见的过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白细胞介素-37 过敏性哮喘 变应性鼻炎 特应性皮炎
  • 作者: 潘周娴 徐迎阳 边赛男 李冀 蒋宇林 李骥 关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 过敏性疾病精准诊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是由免疫系统相关的单基因胚系突变导致的先天性疾病。PID患者存在免疫过程失调,对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自身炎症性疾病过敏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易感性增加。部分PID患者以可疑过敏表现(如湿疹样皮损)为首发症状,或因严重的过敏疾病就诊于变态反应科。如何在有可疑表现的过敏患者中识别并诊断出PID、减少诊断延误、预防疾病加重,是变态反应科、儿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医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本文总结归纳过敏患者中提示PID的警示征象和过敏合并PID的机制,同时概述过敏患者中常见的PID类型、PID伴发过敏患者的评估、治疗及预防。

  • 标签: 原发性免疫缺陷 高IgE综合征 特应性皮炎 先天性免疫错误 过敏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患者的过敏原情况。方法共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就诊的5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抗体检测,用χ2检验分析过敏原分布情况及统计学差异。结果在507患者标本中,男267例,女240例,年龄2~90岁。过敏原检测结果阳性者402例,其中男性阳性率为79.4%(212/267),女性阳性率79.2%(190/24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05)。而过敏原阳性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2,P<0.05),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0,P<0.05)。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户尘螨(62.2%,250/402)、粉尘螨(55.9%,225/402)及蟑螂(50.0%,201/402)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鸡蛋白(22.9%,92/402)和牛奶(19.9%,80/402)为主。结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过敏患者的过敏原以户尘螨、粉尘螨、牛奶、鸡蛋白和蟑螂为主,不同年龄和季节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日常生活可以重点关注。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特异性Ig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过敏疾病患儿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并对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儿科接收的过敏疾病患儿110例根据年龄大小分成婴幼儿组51例、学龄前儿童组37例和学龄儿童组22例,采用德国欧蒙印迹过敏原检测系统、美国拜美克公司试剂对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对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防范措施。结果110例过敏疾病患儿的过敏原率为57.27%,尘螨组合1的阳性率最高,为42.86%,其次为牛奶(11.11%)、鸡蛋白(7.94%);男性患儿的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P<0.05);学龄儿童组的过敏原性阳性率、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婴幼儿组,三组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和吸入与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个季节过敏原阳性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螨是过敏疾病患儿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牛奶为最常见的食物性过敏原,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过敏原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过敏疾病患儿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并对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将本院儿科接收的 过敏疾病患儿 110 例根据年龄大小分成婴幼儿组 51 例、学龄前儿童组 37 例和学龄儿童组 22 例 ,采用德国欧蒙印迹过敏原检测系统、 美国拜美克公司试剂对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 ,对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防范措施。 结果:110 例过敏疾病患儿的过敏原率为 57.27% , 尘螨组合 1 的阳性率最高,为 42.86% ,其次为牛奶( 11.11% )、鸡蛋白( 7.94% ); 男性患儿的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 P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防治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儿童过敏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方法 选过敏疾病患儿100例(2021.01-2022.1),予过敏原点刺试验,制定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100例过敏疾病患儿,在各种过敏原中,粉尘螨、屋尘螨过敏原为其主要吸入性过敏原。结论 分析儿童过敏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并制定护理管理措施,对过敏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均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儿童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检测 阳性结果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特应性变应原(中国组合)检测在过敏疾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印迹法,对199例荨麻疹,202例湿疹皮炎,367例过敏鼻炎共768例患者进行20种特应性变应原(中国组合)的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数据用SPSS11.0软件处理。结果对荨麻疹、湿疹皮炎、过敏鼻炎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分别是72.2.6%、73.76%、89.64%,总阳性率81.0%;对单项抗原呈阳性150例(23.9%);对2项以上抗原呈阳性472例(76.1%);结果与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鼻炎与混合性多项变应原(吸入性、食物性)有关(p<0.01);与过敏疾病有密切关系的变应原有9种屋尘、螨组合、猫毛、螃蟹、虾、大豆、海鱼、艾草、淡水鱼(p<0.05)。结论屋尘、螨组合、猫毛、螃蟹、虾、大豆、海鱼、艾草、淡水鱼是荨麻疹、湿疹皮炎、过敏鼻炎的主要变应原。过敏疾病患者往往对多项变应原敏感。

  • 标签: 变应原 免疫印迹法 特异性IgE检测 过敏性疾病
  • 作者: 任华丽 孙劲旅 刘光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变态反应科 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北京 10007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过敏反应科,武汉 430071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因素的改变、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及接触过敏原种类的不断增加,过敏疾病的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升高趋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与此同时,同一患者罹患过敏鼻炎、过敏哮喘、特应性皮炎等多种过敏疾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过敏疾病的共病与多病使得病情更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治疗周期、极大增加社会医疗负担。积极应对过敏疾病共病与多病,研究其发病机制,制订相应的治疗指南,兼具预防及治疗意义。本文阐述了过敏疾病共病与多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引起临床关注,并为预防与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鼻炎 共病 多病 哮喘 皮炎
  • 简介:摘要过敏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儿童过敏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体格检查、过敏原特异性体内试验以及体外试验。一些新方法和潜在标志物有望提升儿童过敏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过敏原分子组分研究及基于多组学的新的过敏相关标志物的筛选将成为未来儿童过敏疾病实验室检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超敏反应 变应原 临床实验室技术 皮肤试验 生物标记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HP感染与儿童过敏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诊断哮喘、过敏紫癜、荨麻疹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取2ml外周静脉血,经离心后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P抗体,阳性即判定为HP感染,从未治疗者视为现症感染。结果本次研究的患儿HP感染率21.87%,其中过敏紫癜的HP感染率为25%,荨麻疹的HP感染率为20%,哮喘样本量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与儿童过敏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加重或诱发此类疾病发生。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HP感染
  • 简介:摘要我国过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是过敏疾病病因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主要针对过敏原粗提物的特异性IgE进行检测,而过敏原组分特异性IgE检测却开展甚少。临床医生尤其是非过敏专科医生对过敏原组分特异性IgE检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了解过敏原组分相关种类及临床意义,可提高临床医生对过敏疾病诊断水平。过敏原组分检测可以鉴别常见过敏原的主要组分、明确交叉致敏、预测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指导特异性免疫治疗以及为患者制定精准的饮食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精确的、预防及控制建议。

  • 标签: 过敏原 组分 诊断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都江堰地区儿童过敏疾病过敏原种类及分布情况,从而达到有效的防控过敏疾病的发生,提高儿童的生活及学习质量。方法对486例过敏疾病患儿进行24项特异性过敏原IGE检测,统计过敏原阳性率。结果例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婴幼儿组婴幼儿组前三位的过敏原分别是牛奶(86例82%)鸡蛋(79例74.5%粉尘瞒(45例42%)。学龄前组前三位的过敏原分别是粉尘瞒(105例43%)屋尘瞒(98例40%)鱼虾(60例24%)。学龄组粉尘瞒(112例80%)屋尘瞒(109例78%)各类花粉(40例28%)。结论都江堰地区的过敏原分布育国内其他地区存在差异,可能与都江堰的气候有关。过敏患儿较前几年有较大比例的增加。相当比例的患儿存在两种以上的过敏原。仅单一的过敏原较少。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儿童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治疗色素增加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表皮层、真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各50例,选取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所有患者均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进行治疗,表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的激光波长为532nm,真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的激光波长为1064nm。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表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而真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为92%,差异不明显(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和瘢痕。结论对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色素增加性疾病 Q开关NdYAG 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伴有其他过敏疾病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伴其他过敏疾病的患者20例,对选取的患者均采用奥马珠单抗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对选取的20例患有自发性荨麻疹伴有其他过敏疾病的患者用药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合并过敏鼻炎、过敏哮喘及特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都明显减轻,在用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红肿、硬结伴疼痛的症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伴有过敏疾病的患者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后,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奥马珠单抗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过敏性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组变应原在春季过敏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38例春季过敏疾病患者进行常见吸入组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并分析其与病史的相关性。结果138例春季过敏疾病患者中,对1种或1种以上变应原反应阳性有109例,阳性率为79%。其中蟑螂84例,屋尘螨82例,粉尘螨68例,柳树花粉43例,槐树花粉39例,杨树花粉36例,各占60.86%、59.42%、49.28%、31.16%、28.26%、26.08%。其中变应原阳性结果记为(+++)及以上的主要是屋尘螨、粉尘螨、蟑螂,各占阳性率的29.26%、19.12%、11.9%。结论春季过敏疾病患者可出现对一种或多种吸入组变应原的致敏,对这类患者进行常见吸入组变应原的检测可协助找出诱发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进一步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春季过敏性疾病 吸入组变应原 点刺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天津地区296例过敏疾病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天津地区296例过敏疾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9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125例,总阳性率为42.23%;其中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7.91%和15.20%,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分别占9.12%、8.78%和6.08%。荨麻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4.83%、42.64%和40.0%。结论粉尘螨和屋尘螨是天津地区过敏疾病患者的常见致敏原,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点刺试验是检测过敏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变应原 过敏性疾病 点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