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唐律中的受贿犯罪可概括为受人财物而为请求、因公事而受财和非因公事而受财三种。与现行刑法相比,调整范围上,唐律因将非因公事而受财的行为犯罪化而更宽;规范体系上二者各有优劣,但唐律总体上更严密;处刑上,唐律具有刑罚重、评价因素全面等特点。唐律的这些特点对当代刑事法律具有借鉴价值。

  • 标签: 受贿 唐律疏议 刑法
  • 简介:官吏考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明王朝建立之后,太祖朱元璋及其传人牢记“为治本于任官”的古训,适应封建社会后期高度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积极“仿唐虞成周之制”,“远稽汉唐,……亦参以宋朝之典,建立起了一套“考满、考察二者相辅而行”的、颇为详备的官吏考核制度,并为清代所取法。其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政治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是人们根据社会经济基础等的客观要求,并“通过人们的意识所形成的”。

  • 标签: 官吏考核制度 政治法律制度 客观要求 中央集权 根据 马克思主义原理
  • 简介:自秦汉家天下帝制体系确立以来,政府官员的角色常摆于私家臣仆和国家公务员之间。两种角色既有交叉重合又时时产生矛盾冲突。以《未能信录》所收清人张五纬在嘉庆年间办理江西各州县司法及政务的若干案例为例证,探讨清代地方如何在这两种角色定位之间寻求调和。虽然清代地方之勤惰、廉贪、仁苛、正邪各有不同,因而促成其履行公共职能的动因也不一而足,单以张五纬所记录之个案来看,参之其它旁证材料,张氏勉力追求司法公正及推进地方公益事业之根本思想动因乃源于儒家思想之浸润,而非清代官僚体制自身。

  • 标签: 张五纬 儒家思想 司法公正 社会公益 地方政府
  • 简介:几乎所有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会对官吏的贪腐行为进行惩治.因为他们都明白龙座能否坐稳,关键是要有一个“政平讼理”的政治生态.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王朝都建立了反腐惩贪的制度和法纪,都有反腐惩贪的实践活动,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法治社会,也就难以建立起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

  • 标签: 古代 贪腐 反腐惩贪
  • 简介:本文以珍贵的文献史料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大清崇德四年在沈阳发生的朝鲜质子馆官吏姜孝元、郑雷卿向大清刑部控告两译贪污案及处理的全过程,参见国内外最新研究论文,提出评论认为姜孝元、郑雷卿控告案不是反清的,皇太极亲自过问此案,由于贪官污吏作梗,在当时历史局限的情况下做出错判而为冤案的新见。

  • 标签: 姜孝元 郑雷卿 清鲜关系
  • 简介:对古希腊官吏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巫昌国程庆希腊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知识和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0多年前的雅典,是由原始公社逐步发展起来的城邦国家。从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经过不断的斗争和改革,雅典人民...

  • 标签: 经济责任审计 官员经济 审计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 民主思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简介:本文首先从政权合法性和政权权威的视角重新阐释官员晋升与经济增长业绩间的关联性,将其更多地视为官员选拨合法性的体现。利用1999-2009年的地级市数据进行研究表明,官员在任期内的相对经济增速与其晋升显著正相关,而前任官员的经济绩效被视为当期官员的“标杆”。同时,具有高校或高管背景、拥有交流经历、政治生涯表现更好的官员晋升概率更大,但它们不会弱化经济绩效与晋升的关系。此外,我们通过对经济增长进行分解后发现,具有经济效率(TFP)提升的经济增长与晋升的关系更强。

  • 标签: 地方官员晋升 经济增长 经济效率
  • 简介:开元二年(714)的西州蒲昌府,是府兵制行将废弃、正值重大战事期间的唐代西部边陲的一个折冲府。蒲昌府在这一年中有几个月的政务文书得以在墓葬中保存下来。这批文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往那个特殊时空环境的通道。由于本组文书的行用时间相对集中,而且都是围绕府兵番替事务的,借此能够梳理出一些文书所处的政务环节,是研究唐前期地方府政务流程难得的档案资料。通过对这批文书的分类排比,参照敦煌吐鲁番出土相关文书,将唐代地方府(中央官府当亦如此)实际处理政务过程中产生的文书分为案由文书、行判文书和送付文书三种文书流程中的环节性形态,并借此对这些文书所涉及政务处理程序做出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可供参照的坐标系,对已经刊布的相当数量出土唐代政务文书进行环节上的定位,并初步探索出关照唐代政务运行的文书学研究范式。

  • 标签: 唐代 蒲昌府 地方官府 政务文书 环节性形态
  • 简介:明代州县官吏的设置在典章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但详上略下、言尊弃卑的缺陷,对州县官多是语焉不详,州县官以下的官吏,更是不屑一顾的.州县政治体制中,州县官及州县官以下的吏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官吏按职权利贵,可分为六个等级,这个等级不但与州县行政体系有关,还关系到州县政治的运营机制.

  • 标签: 明代 州县官吏 政治体制
  • 简介:蒲松龄创造性地运用轮回观念,将学官写成是饿鬼转世.其深沉的思想容量,使本文成为科举制度的真实缩影.作者寓讽刺于夸张,寓厌恶于冷嘲,穷形尽相,淋漓尽致.

  • 标签: 学官饿鬼 科举缩影 穷形尽相
  • 简介:摘要: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创作中成就斐然,在其作品中倾注大量心血塑造小人物形象。《小官吏之死》为其短篇小说代表之作。本文主要从小人物形象发展过程、形象分析、作者态度对该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进行解读。

  • 标签: 小人物形象 契诃夫 发展过程 形象分析
  • 简介:新发现的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提供了丰富的关於南宋後期地方员管理制度的珍贵信息,这些信息,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认识空白,使得我们有可能重新审视学术史中的一些重要议题。

  • 标签: 管理制度 地方官员 南宋 文书 徐谓 考课
  • 简介:唐代官吏的考核制度以系统全面的标准严格考课官员任期内的政绩德声,强化了对官员的管理和激励,其完备的考核制度达到了封建王朝历史上最为宏密壮观的阶段,与唐代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严密的管理监督网络,对整个官僚组织体系发挥着调控制约作用。考核和监察从正反两方面各有侧重地对整个官僚体系进行调控和管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生微妙的变化和调整,既相辅相成又此消彼长,共同和谐统一于大唐王朝的官僚管理体系中。唐代考核和监察制度对明清后世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并对当今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唐代 考核 监察 制度 启示
  • 简介:我国历朝历代不仅设置有功能职责大致相近的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拥有大量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令、诏书、禁令等,还开展了很多生态环境建设活动,并且在对官吏政绩的考核方面,也蕴含了不少保护及治理生态环境的萌芽思想和具体措施。因此在本土环境下吸收借鉴古代生态环境保护、美化绿化城市、治理环境,以及相关的官吏考绩工作中的精髓部分,引导现代官员自发自觉地进行环境与生态建设,倡导树立一种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生态的发展观与政绩观,对于现阶段和未来时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化研究都具有坚实基础和深远意义。

  • 标签: 生态环境保护机构 城市绿化 官吏考核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
  • 简介:纵观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始终把以德治官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治民先治吏成为共识。中国古代思想家所阐述的“徒法不足以自行”,“明主治吏不治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都说明官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政风纯正、官吏清廉是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所祈盼的。

  • 标签: 官德 考课 徒法不足以自行 以德 治官 治吏
  • 简介:以往对秦汉时期官吏连坐的研究多从历史学的角度展开,且分类标准模糊不清。从任用和管理的角度来看,秦汉官吏连坐现象可分为保举连坐和行政连带责任两大类,其中后者在基层手工业、军事事务以及官府财物的校验管理等不同职务领域规定不同。保举连坐和行政连带责任是秦汉时期重要的官吏管理制度,并且不断地成熟和完善,主要表现为整体刑罚的减轻和具体规则的细化。

  • 标签: 秦汉 保举 连坐 连带责任 简牍 吏治制度
  • 简介:晚清谴责小说,全书凡六十回,写于1901年至1905年。原计划写十编,每编十二回,但在第五编尚未完成时,作者即病逝。

  • 标签: 《官场现形记》 晚清 官吏 谴责小说
  • 简介:唐代法律严惩官吏职守有阙、违制违纪以及贪赃枉法等罪行,对各级官吏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法律约束。《文苑英华》所载唐代判文便有数篇关于官吏经济犯罪和司法犯罪的作品,可以看出唐代严于治吏,法网严密,有效制约了各级官吏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唐代初期的吏治比较清明,与此有着密切关系,正是这些因素保障了整个唐王朝国家机器的顺利运转。

  • 标签: 唐代 官吏 经济 司法 犯罪
  • 简介:正如本专栏第5期作者所言,封建社会是个“黑暗时代”。而“黑暗时代”的“黑”,除了封建社会的严刑峻法,还在于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的普遍性。我们对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的贪鄙行为稍加归纳,至少可得出如下几个话题:“敲诈勒索、收受贿赂”;“巧立名目、浮收中饱”;“借题发挥、加码搜括”等等,下面将以史实为依据分别予以介绍:

  • 标签:
  • 简介:从历代官员的俸禄状况看,古代官员的普遍低薪是导致的腐败原因之一,而集权制度本身导致的官僚队伍的膨胀则使其高薪成为不可能.同时,集权体制又为官僚腐败提供了寻租空间.加之反腐的主要动力是皇权,而皇权又是集权的根源,因而古代反腐实质上是不可能真正得到执行的.只有在现代条件下,通过"小政府、大社会",还政于民,才能真正做到事省政清.

  • 标签: 古代官吏 高薪养廉 制度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