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介入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9.67±0.36)分高于对照组(9.01±0.39)分,疾病健康认知得分(94.51±2.29)高于对照组(76.50±2.46)。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介入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患者,能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质量。

  • 标签: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健康教育路径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卡维地洛治疗老年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理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卡维地洛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维地洛对老年不稳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卡维地洛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障,在系统异常运行或超负荷运行时发挥出重要效用,与此同时也难免出现事故,对继电保护事故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原理、组成、工程、事故分类出发,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行阐述,进而对继电保护不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事故的处理提出建议,以期为继电保护系统的优化与事故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 不稳定 产生原因 事故处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低分子肝素钠与进口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不稳性心绞痛患者按11随机分为国产低分子肝素钠组(治疗组)和进口低分子肝素钠组(对照组)。观察住院期间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结果进口低分子肝素钠组40例,总有效率为90%,价格依从性良好率75%。国产低分子肝素钠组40例,总有效率为87.5%,价格依从性良好率达10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有较好的价格依从性(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随访3个月的MACE及住院期间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事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进口低分子肝素钠相比,国产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性心绞痛同样安全有效,且有较好的价格依从性。

  • 标签: 国产低分子肝素钠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对治疗不稳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有明确不稳型心绞痛诊断的70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观察两组在用药期间的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依照上述方法治疗一个月后,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治疗结束后的总有效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和对照组相比,心电图ST段改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治疗UA,明显比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效果好。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硫酸氢氯吡格雷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目的对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不稳性心绞痛患者6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地尔硫卓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治疗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等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地尔硫卓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及持续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地尔硫卓 曲美他嗪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型心绞痛患者110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水煎取汁200ml,2次/日,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消心痛,10mg,口服,3次/日。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8例老年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50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Ti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7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不稳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复方丹参滴丸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不稳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给予分期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不稳型骨盆骨折并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治疗中,在保证治疗连续性与完整性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不稳定骨盆骨折 四肢多发骨折 髋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X线检查复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12.0±2.0)周和(13.8±2.4)周,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7,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19/20)比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掌倾角、桡骨短缩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0.6±4.7)°比(6.6±4.0)°、(0.8±0.5)%比(1.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偏角复位情况虽然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发生率为5.0%(1/20).结论经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桡骨骨折 老年人 掌侧入路 T型钛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Gamma钉进行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固定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更少,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老年不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防旋髓内钉 老年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内固定治疗不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间对9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DHS组45例与PFNA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数据。结果PFNA组和DH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有显著差异,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对于不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DHS组。结论对于不稳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系统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的优点。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诊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钉板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两种内固定治疗不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3例,分为置换组、PFNA组、LCP组,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置换组、PFNA组优良率,明显优于LCP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置换组和PFNA组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两种内固定均是治疗不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两种内固定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不稳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骨科来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不稳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人,试验组使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对照组使用股骨近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率分别为83.33%、63.33%,两组间的有效率与满意率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股骨近端内固定术治疗效果好,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人 不稳定性 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1次,1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为5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阿托伐他汀钙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两种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治疗的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利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从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股骨粗隆间不稳型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及减少了手术创伤。

  • 标签: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动力髋螺钉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hs-CRP的影响,以证实其对不稳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临床选取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基础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hs-CRP降低更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心绞痛 hs-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