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将翻瓣导萌术+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以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此次将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的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翻瓣导萌术+口腔正畸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6%,并发症发生率是8%,明显比单一采取翻瓣导萌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好,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实施翻瓣导萌术+口腔正畸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翻瓣导萌术 口腔正畸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治疗时,探究翻瓣导萌术、口腔正畸联合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活动中,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经调查发现,全部患儿均为医院同一时间收治,即: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而后将64例患儿分组,参照依据为:随机抽样法,具体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阶段,翻瓣导萌术在对照组中开展,翻瓣导萌术、口腔正畸治疗在实验组中开展,每个组别调查后,有32例,比较疗效。结果:(1)实验组展开分析,关于治疗成功率统计后为93.75%(30/32),和对照组统计数据(75.00%,24/32)比较,实验组居更高水平,P<0.05;(2)手术治疗后,牙龈松动、牙列异常、牙髓坏死、牙根粘连,均为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常见并发症的表现形式,关于发生率计算后,实验组(6.25%,2/32)VS对照组(28.13%,9/32),展现出了更低水平,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在改善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成功率方面,翻瓣导萌术、口腔正畸的结合效果更佳,此外,该项技术还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安全系数高,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 并发症发生率 口腔正畸 翻瓣导萌术
  • 作者: 张薇 安维康 洪涛 刘利鹏 郑亚飞 马楚凡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数字化口腔医学中心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口腔科,北京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用数字化方法探讨分析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和牙槽骨厚度的相关性,为上颌前牙区美学修复及种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5至10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行后牙种植修复的患者,共纳入5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4例,年龄(25.8±4.5)岁。采用口内扫描仪进行口内扫描,并拍摄锥形束CT,利用种植导板软件进行口内扫描数据和锥形束CT数据的拟合配准,测量并记录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唇侧龈缘下2 mm处牙龈厚度以及牙槽嵴顶下2、4 mm处牙龈厚度及牙槽骨厚度。结果57例患者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龈缘下2 mm处牙龈厚度分别为(1.42±0.21)、(1.19±0.17)和(1.23±0.20)mm(F=12.47,P<0.001);男性上颌前牙龈缘下2 mm和牙槽嵴顶下4 mm处牙龈厚度[分别为(1.31±0.21)和(0.67±0.22)mm]分别显著大于女性相应测量项目[分别为(1.26±0.22)和(0.58±0.19)mm](t=2.01和3.97,P<0.05);上颌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下2、4 mm处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均呈正相关(r=0.387和0.344,P均<0.05)。结论上颌中切牙牙龈厚度大于侧切牙和尖牙;男性牙龈厚度大于女性;上颌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下2、4 mm处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呈正相关,即牙龈越厚,牙槽骨也越厚。

  • 标签: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成像,三维 美学,牙科 牙龈 牙槽骨质丢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治疗中翻瓣导萌术联合口腔正畸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取样63例,顺序编码分组,于2016年1月至2021年03月分别接受翻瓣导萌术治疗(常规组,n=31)和口腔正畸联合翻瓣导萌术治疗(试验组,n=32),比较并发症率、家属满意率、治疗成功率、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萌出时间。结果:经治疗,试验组并发症率3.13%(1/32),比常规组22.58%(7/31)低, 试验组家属满意率96.88%(31/32),治疗成功率93.75%(30/32),比常规组80.65%(25/31)、70.97%(22/31)高,试验组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萌出时间(6.12±0.43)个月,比常规组(6.89±0.62)个月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治疗中联合应用口腔正畸治疗与翻瓣导萌术可提升治疗成功率和家属满意率,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缩短其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萌出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效果 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将引导骨再生术联合骨劈开及牙槽嵴扩张术应用于上颌前牙狭窄患者的治疗中,探讨其治疗方案的疗效体现及影响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法在2019.1月-2020.1月期间,择本院42例已确诊上颌前牙狭窄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经同意后将其以单双数字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并予以详细记录,将修复满意度及术前、术后唇腭平均宽度、牙槽骨高度与骨量等一系列数据作为此次研究的价值体现,简列数据并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修复效果较参照组显优且患者满意度显高,引用统计学将其数据予以分析,其术前、术后唇腭平均宽度、牙槽骨高度与骨量等一系列数据均明显增加,较参照组各数据,检验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将引导骨再生术联合骨劈开及牙槽嵴扩张术应用在上颌前牙狭窄患者的治疗中,修复效果较为理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行性,此项治疗方案操作对患者自身损伤性相对较少,同时降低其痛苦不适感且患者易接受,与此同时,还可显著增加其骨量、强化修复效果,进而提升患者整体修复满意度,可提倡推广,建议将此项治疗方案大规模应用。

  • 标签: 引导骨再生术 骨劈开 牙槽嵴扩张术 上颌前牙狭窄 应用效果 价值体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锥形束 CT在上颌前牙区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安全区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32例上颌前牙区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患者,具上颌牙槽嵴顶 9mm水平,以锥形束 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上颌前牙区颌骨近远中向、唇腭向的骨厚度,分析判断植入的安全区域。结果 经测量,在距牙槽嵴顶 9mm水平,测得不同位置骨厚度存在差异,上颌前牙区颌骨近远中向( 4.16±0.35) mm明显低于上颌前牙区颌骨唇腭向的( 7.22±0.34) mm,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应用锥形束 CT能够有效获取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前上颌前牙区情况,认为在 9mm以上水平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尽可能选择中心点层面,尽量靠近上侧更为安全。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颌骨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 锥形束 C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锥形束 CT在上颌前牙区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安全区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32例上颌前牙区颌骨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患者,具上颌牙槽嵴顶 9mm水平,以锥形束 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上颌前牙区颌骨近远中向、唇腭向的骨厚度,分析判断植入的安全区域。结果 经测量,在距牙槽嵴顶 9mm水平,测得不同位置骨厚度存在差异,上颌前牙区颌骨近远中向( 4.16±0.35) mm明显低于上颌前牙区颌骨唇腭向的( 7.22±0.34) mm,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应用锥形束 CT能够有效获取微种植支抗钉植入前上颌前牙区情况,认为在 9mm以上水平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时,尽可能选择中心点层面,尽量靠近上侧更为安全。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颌骨 微种植支抗钉植入 锥形束 CT
  • 简介:目的比较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内收上颌前牙时,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因上颌前突而行拔牙矫治的患者7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4例,均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技术内收上颌前牙.对其中14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于上颌5、6间颊侧植入种植钉,对另14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于6、7间颊侧植入种植钉.比较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的松动率.结果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松动率的比较,位于上颌5、6间颊侧植入组,松动率为23.38%,位于6、7间颊侧植入组,松动率为6.74%,前者松动率高于后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内收上颌前牙时,植入于上颌6、7间颊侧,种植钉稳定性优于植入于上颌5、6间颊侧。

  • 标签: 种植钉 内收前牙 稳定性 松动率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治疗中运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所起到的干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以我院于 2019.01-2019.12期间接纳治疗的 80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对其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家属治疗满意度评分为( 92.45±2.17)分;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前牙反牙合均得到纠正,治疗有效率为 100%。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可有效提高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固定式牙合垫 恒牙早期 前牙反牙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上颌窦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以及口腔外科诊治的行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患者共53例种植体,根据文献报道的纳入标准,分为三组,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伴上颌窦囊肿者为囊肿组共17例,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伴有慢性上颌窦炎者为炎症组共15例,上颌窦内无明显炎症或囊肿者为正常对照组共21例。术前记录上颌窦黏膜厚度,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RBH),术中记录有无上颌窦黏膜撕裂、破裂。术后7 d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在修复后12个月记录分析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BH)、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BL)、上颌窦囊肿变化或上颌窦黏膜增厚情况。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术后急性感染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中Fisher精确检验,三组间的上颌窦黏膜厚度、上颌窦内成骨、边缘骨吸收等指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术前、术后囊肿直径和上颌窦黏膜厚度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三组病例术中均未出现上颌窦黏膜撕裂。囊肿组2例、炎症组3例、对照组1例出现术后急性上颌窦炎,三组间急性炎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049,P = 0.352)。三组病例均无术后上颌窦积血、积液等情况。修复后12个月,囊肿组SBG为(8.09 ± 1.20)mm,炎症组SBG为(7.17 ± 1.18)mm,对照组SBG为(7.36 ± 1.41)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409,P = 0.100);囊肿组ABH为(1.94 ± 1.34)mm,炎症组ABH为(1.40 ± 1.12)mm,对照组ABH为(2.10 ± 1.30)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382,P = 0.261);囊肿组MBL为(0.53 ± 0.70)mm,炎症组MBL为(0.47 ± 0.92)mm,对照组MBL为(0.48 ± 0.67)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118,P = 0.889)。囊肿组术后囊肿直径[(2.35 ± 3.51)mm]较术前的囊肿直径[(8.41 ± 3.04)mm]有所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16,P<0.001)。炎症组术后黏膜厚度[(6.27 ± 2.15)mm]较术前厚度[(5.27 ± 1.58)mm]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62,P = 0.023)。结论伴上颌窦囊肿或慢性上颌窦炎的经外侧壁开窗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牙种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上颌窦 囊肿 上颌窦炎 牙种植 即刻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体拔牙窝内植入在单颗上颌前牙种植义齿修复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4月到2022年4月。研究对象:门诊治疗的100例单颗上颌前牙修复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延迟植入。研究组采用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体拔牙窝内植入。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白色美学指数以及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研究组红色美学指数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体拔牙窝内植入 单颗上颌前牙 种植义齿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我院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患者60例,应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对比组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固定式牙合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治疗时间、随访复发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和上下牙槽座角明显优于对比组,治疗时间短于对比组,随访复发率少于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器联合固定式牙合垫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优化相关指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随访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固定式牙合垫 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鱼刺被卡的情况在临床上经常遇到。我分析了常见的卡鱼刺的情况,主要是鱼肉被直接送入口腔后部,未经充分咀嚼,造成吞咽时鱼刺卡住咽部。口腔中后部空间较大,往往不能感觉食物中的异常情况,而口腔前部前牙与舌之间紧贴,空间小,容易探测出鱼刺。

  • 标签: 鱼刺 牙防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破坏骨壁的上颌窦良性肿瘤类型和恰当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我科收治上颌窦良性肿瘤中有骨壁破坏的病患的不同治疗措施和最后诊断。结果在所有引起上颌窦骨壁破坏的良性肿瘤中以上颌窦囊肿和真菌性上颌窦炎为最常见原因。结论上颌窦骨壁破坏可以是良性肿瘤引起,治疗上以上颌窦根治术辅以鼻内窥镜为最常见手段。

  • 标签: 上颌窦 良性肿块 囊肿 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损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上颌后牙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进行治疗。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上颌后牙缺损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状况,提升治疗效果,且治疗后牙齿功能恢复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种植上颌窦提升术 常规治疗 上颌后牙缺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以及分析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划分为2组,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临床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组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咀嚼功能恢复与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在咀嚼功能恢复与治疗时间上更少,术后并发症更低。而且,在各项对比中,2组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上颌后牙缺失患者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治疗模式,效果更佳,可加快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也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术 种植修复 上颌后牙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外伤性上颌前牙区严重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43岁[(31.9±9.0)岁]。术前均采用数字化技术对上颌骨进行重建,根据缺损区需要恢复的最佳形态确定截取髂骨的范围,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头模及导板,在头模上进行钛网的预弯制,术中根据导板进行取骨和Onlay植骨。术后6~9个月进行种植修复,4~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观察植骨术后6个月髂骨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种植体植入前测量牙槽嵴近远中、垂直向及唇腭侧的骨量提升高度,烤瓷冠修复6个月后观察种植体周围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髂骨移植后、种植体植入后疼痛进行评估,手术当天及术后4个月采用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估种植体稳定性。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8个月[(33.3±9.7)个月]。8例非血管化髂骨全部成活。植骨后轻度感染1例,种植体植入后出现牙龈炎性增生1例,经治疗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移植骨未见明显吸收。缺牙区牙槽嵴近远中骨量提升为30.28~39.67 mm,垂直向骨量提升为9.58~11.32 mm,唇腭向骨量提升为2.06~7.41 mm。种植体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植入后VAS为(3.4±0.7)分,较髂骨移植后的(7.3±2.0)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个月的ISQ(84.4±1.9)与手术当天(72.9±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前牙区严重骨缺损,可提高移植骨成活率;术后给予种植修复,可减轻疼痛,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面部外观,获得满意的口腔生理功能。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髂骨 牙种植 数字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