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人们一般把属于印刷品的漫画和属于影视的动画合称为动漫。动漫在刚起步时,仅以纸质形式呈现,且普及面较小,以娱乐性为主,教育功能很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动漫在保持以漫画为载体的同时,逐步向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新的动

  • 标签: 青少年 动漫 心理认知 影响
  • 简介:通过改变实验材料内部线索,旨在考察内部线索在学习不良儿童元认知偏差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实验1发现,学习不良儿童低关联字对的元认知偏差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关联强度对学习判断的影响显著小于对测试成绩的影响;实验2发现,学习不良儿童反向方向字对的元认知偏差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关联方向对学习判断的影响显著小于对测试成绩的影响。综合以上研究发现,相对一般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存在更大的元认知偏差,内部线索对学习判断和测试成绩的影响不一致模式适用于两组儿童。

  • 标签: 内部线索 学习不良 元认知偏差
  • 简介: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倡议创建现代思维科学,至今已有30年了。然而思维科学与其它学科的分界问题,至今仍争议不断。这也是思维科学发展艰难,

  • 标签: 思维科学 认知科学 科学发展 钱学森 科学家
  • 简介: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对全国23个不同省市地区的44063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对不同年级阶段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是常态的;(2)我国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得分出现了“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 标签: 年级 青少年 认知风格 心理健康素质
  • 简介:认知科学”(CognitiveScience)一词于1973年南朗盖特·希金斯开始使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逐渐流行并开始兴盛起来,是从多学科出发研究信息加工认知活动规律的一组前沿性尖端学科,主要探究人脑或心智的工作机制。1975年,纽约市“斯隆基金会”开始对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计划给予经费支持,资助一直持续至今,从而形成为国际认知科学联合会这一全球认知科学界的学术组织,

  • 标签: 认知科学 思维科学 跨学科研究 70年代 活动规律 信息加工
  • 简介:应用《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认知风格问卷》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6432名成年人的认知风格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体水平较好。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成年人在认知风格各维度上的差异发现:(1)女性在灾难化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2)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上升趋势;(3)农村成年人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城市成年人;(4)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成年人的认知风格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呈下降趋势;(5)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在选择性提取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年组被试得分最高。

  • 标签: 心理健康素质 认知风格 中国成年人 全国采样
  • 简介:公案是禅宗教育的独特方式之一,在参公案的过程中,参公案者达到“开悟”前的确存在元认知的作用。禅具有最大统一,纯粹直观,无住生念,无我执、法执等特点。而元认知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建立在知见的基础上的,执念有住,不能纯粹直观。本文根据元认知及禅的特点,初步分析元认知在参公案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有限性。

  • 标签: 公案 元认知 我执 法执
  • 简介:认识论的自然化实质上就是跟随皮亚杰的发生学转向,建立先天综合判断的实现过程理论。在康德看来,想象力是先验认识主体实现先天综合判断能力的条件。想象力又由经验联想(再生性想象力)和先验想象力(生产性想象力)所组成。因此,先天综合判断是先验性和经验性的理论杂合体。虽然知性本身以及先验想象力不能成为科学研究对象,但两种想象力均与经验性(因而也是可实验的)记忆功能密切相关。

  • 标签: 先验想象力 记忆功能 心理学 先天综合判断 认知 经验性
  • 简介:每次考试结束后,考场外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一拍大腿:“呀,又马虎了!”对于马虎的原因,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是性格或态度方面的问题,觉得马虎是由于孩子天生就是个马大哈,是个急性子,或是由于对于学习、作业的态度不认真导致的。元认知干预技术课题组在金洪源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多年在校临床实践,运用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对中小学生出现马虎现象时的认知结构进行剖析,从而对马虎的心理机制有了新的科学解释:马虎是一组错误的程序性知识在自动运行,是一种潜意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矫正:即在做容易马虎的问题时,加入策略性知识来监控个体的思维,指导个体对这一问题加以注意,并按正确的程序和步骤来做题,通过多次练习、强化使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形成一种好的审题、做题、抄写、用草稿纸等习惯,最终改变马虎这一问题。

  • 标签: 马虎 认知结构 元认知干预
  • 简介:<正>自从80年代我国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独生和非独生儿童在认知和个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是我国心理学界与教育学界感兴趣的问题。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就开始注意这个问题,1898年美国心理学家E.W.Bohannon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研究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T.Falbo对自1925年至1984年间发表的200多篇文章,进行了元分析(metaanalysis),结果发现,在个性特征上,一般看来,独生与非独生儿童没有差别,而在智力和成就上独生与非独生儿童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比较研究 独生子女政策 认知能力 非独生儿童 个性特征 美国心理学
  • 简介:情绪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活动,也是心理学家研究地较多的心理领域。情绪的生理取向探讨了个体生理机制与情绪活动变化的关系;认知取向强调了认知在情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行为取向通过研究情绪的外显行为反应以确定情绪。本文从情绪的这三个取向来介绍了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

  • 标签: 情绪研究 心理活动 日常生活 心理学家 生理机制 认知取向
  • 简介:本文希望从认知伦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伦理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道德问题认知的过程与人类一般认知的逻辑之间的一致性.人类认知的逻辑是由概念到判断再到推论的过程,伦理学史由德性伦理学到规范伦理学再到话语伦理学、元伦理学和新德性伦理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在道德认知上从概念伦理学到判断伦理学再到推论伦理学最后回归到概念伦理学的过程.

  • 标签: 认知逻辑 伦理学发展 概念伦理学 判断伦理学 推论伦理学
  • 简介:采用2个2×2×6三因素混合设计实验,以图形和数字为实验材料,探讨能反应个体能力水平差异的场认知方式对心理旋转的影响。两个实验结果均表明:(1)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场独立性的被试比场依存性的被试反应时短,且正确率高;两类被试的反应时、正确率曲线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2)图形和数字的心理旋转反应时呈倒“V”形状,反应时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加,180°时反应时最长,以180°为界,曲线两侧的变化趋势对称;(3)正确率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而降低,呈现“V”状,180°时正确率最低,曲线两侧的变化趋势对称。

  • 标签: 心理旋转 场认知方式 图形 数字
  • 简介:人类和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发展过程可分为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两大阶段。思维即理性认知。思维按其意识和复杂性程度可分为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四种基本类型。逻辑学是描述思维的产物即思想的形式结构与其规律的科学,也是为思维提供思维形式与其变形规则的模规范性科学。当代逻辑学按其产生和适用的主要思维领域不同,可分为准逻辑、形象逻辑、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四种基本类型。

  • 标签: 意识 潜意识 理性 非理性 准理性 逻辑
  • 简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颁布)序言中规定.“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标签: 中国文化 认知策略 语义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多民族国家
  • 简介:采用访谈法对119名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合作选择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与同伴合作解决,而在日常游戏中知道与同伴合作共玩的幼儿更是超过了3/4;(2)幼儿的合作归因主要以结果归因为主,客观条件归因次之;同时,在结果归因中,幼儿主要以个体或活动归因为主,同伴关系和共同利益归因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少;规则和权威归因在幼儿中仍有一定存在;(3)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合作选择认知和合作归因的水平都不断提高;(4)情境是影响幼儿合作选择认知与合作归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归因 幼儿 同伴关系 合作行为 高水平 认知发展
  • 简介:摘要为探究认知负荷和期望对非注意盲视的影响及二者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实验者修改持续动态范式,采用2(期望:高/低)×3(认知负荷:高/中/低)混合设计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高期望个体检测到意外刺激次数显著高于低期望个体;不同认知负荷对意外刺激检测无显著差异;中、低负荷下,高、低期望对意外刺激检测存在显著差异,高负荷下期望对意外刺激检测无显著影响。这表明期望确实影响非注意盲视,并在特定负荷条件下作用更大。

  • 标签: 认知负荷 期望 非注意盲视
  • 简介:束锦、闾小波在《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撰文认为,巴黎公社影响中国革命的路径主要是通过政党精英的认知进而作用于政党领导下的革命运动。作为较早体认巴黎公社的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总结了巴黎公社对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及其留给后继者在组党和革命过程中的教训。在军事斗争与苏维埃政权建设中,毛泽东将巴黎公社的诸多元素转化为革命道路上的行动指南,对巴黎公社这一独特的政治资源进行了本土化的开发与运用。

  • 标签: 巴黎公社 苏维埃运动 毛泽东 认知 《天津社会科学》 实践
  • 简介:自启蒙运动以来普遍主义(即观念与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一直是欧洲思想的特征。它同时也是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话语中的一个设想,这些话语认为当社会实现现代化时,它们将共同拥有某些、通常是随着启蒙运动一起出现的价值和信仰(人权、民主、社会主义等等)。当全球化把许多现代化的假设合并起来后,某些全球化的倡导者继续相信全球化将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致力于使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密切联系的某些观念得到普及。与此相反,本文认为全球化见证了那些被现代化交付给历史的传统重新出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在'全球现代性'的背景下,出现了各种文化现代性的主张和文化分歧,它们挑战了普遍化的假设。至少在现在,全球化所创造出来的共性最好被描述为'差异中的共性'。

  • 标签: 全球化 现代化 社会主义 普遍主义
  • 简介:20世纪20年代,在民族主义压力下,华西协合大学开始向政府立案,以期获得社会认可。由于南、北政府都颁行了立案法规,鉴于其时四川所处的特殊处境,华西协合大学决定率先得到四川地方当局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华西协合大学在1926、1927年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满足立案要求,并于1927年底在省教育厅获准立案。华西协合大学的立案过程清晰展现了华大在具体的地方处境中对立案这一“国家”规定的地方响应。同时,它也为20年代“国家政治”在“地方”的运作实践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 标签: 华西协合大学 收回教育权运动 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