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效率和整体检测水平的发展趋势。方法 收集14个血站和24个辅助血浆站ELISA检测的实验室质控资料。结果 共发生258次17448次ELISA实验室检测。随机误差占失控次数的14.29%(37 / 259),占质量控制总次数的0.21%(37 / 17448),系统误差占失控次数的85.71%(222 / 259),占质量控制总次数的1.27%(222 / 17448)。结论 基本了解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失控的特点及原因,有助于及时采取改善措施,不断完善和不断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确保血液检测质量。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ELISA 室内质控 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 简介:摘要:探讨追踪法联合统计过程控制(SPC)在新型肺炎大规模核酸采集发放中的运用及价值。方法:追踪法联合统计过程控制。结论:追踪方法学联合统计过程控制运用到大规模核酸采集医用防护检测物资的管理中,做到大规模核酸采集物资的精细化管理,减少物资的浪费,提高配送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便于物资的回收、统计和调度,同时在相关事件中推广运用。

  • 标签: 追踪法,统计过程控制,新型肺炎大规模核酸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远程控制在医院网络维护及检验科安全运行方面的应用。方法:研究我院2022年1月-12月医院网络维护及检验科安全运行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1-6月、观察组为6-12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观察组采用远程控制。分析比较两组应用有效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应用有效性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控制在医院网络维护及检验科安全运行方面的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远程控制 医院网络维护 检验科安全运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镇痛期间给予患者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选择88例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为硬膜外阻滞,观察组为蛛网膜下腔阻滞后硬膜外阻滞,两组均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对比镇痛的效果与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T1~T4三个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分娩方式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镇痛期间给予产妇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阻滞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 分娩镇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 DPE)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意义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产房后要求硬膜外镇痛时宫颈扩张<5 cm、孕37~42周、单胎头位、ASA分级Ⅰ-Ⅱ级的初产妇298例。采用在线随机数生成器将产妇分为3组: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 CEI)模式下硬膜外(epidural, EP)阻滞组(CEI+EP组,99例)、PIEB模式下EP阻滞组(PIEB+EP组,98例)和PIEB模式下DPE阻滞组(PIEB+DPE组,101例)。记录产妇达到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 NRS)≤1分的时间,罗哌卡因用量,两侧感觉阻滞平面上限,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例数,不对称阻滞、镇痛不全、更换导管、产间发热、改良Bromage评分≥1分、胎心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恶心、瘙痒、头痛、剖宫产、器械助产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和出生后5 min时Apgar评分≤7分的发生情况。结果PIEB+DPE组NRS≤1分的时间短于CEI+EP组和PIEB+EP组(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CEI+EP组(P<0.05),PIEB+DPE组宫口开全时NRS评分、罗哌卡因用量及镇痛不全、不对称阻滞、产间发热发生率低于PIEB+EP组(P<0.05)。PIEB+EP组和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比例高于CEI+EP组(P<0.05),PIEB+DPE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比例高于PIEB+EP组(P<0.05)。产妇其余指标及新生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EB模式下DPE技术可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减少罗哌卡因用量,降低产妇发热的比例。

  • 标签: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 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 连续硬膜外输注
  • 简介:摘要本论文介绍了发酵工艺的工程控制,科学可行的过程控制措施是此类药物研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工艺参数对于终产品的杂质、组份乃至主成分结构等质量特征以及产品收率具有明显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培养基,培养基的作用,重要性即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此后介绍控制发酵过程的物理参数、化学参数和生物参数,最后介绍如何对发酵终点进行判断。

  • 标签: 药物 制备 质量 控制
  • 简介:【摘要】:化学药品直接关系着各项疾病的治疗,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其药品质量始终是当前关注的重点问题。现阶段,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应用在化学药品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技术优势,促使化学药品生产质量提升,基于此,本文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概念入手,深入开展分析,探索其技术应用实践内容,旨在为当前的化学药品生产通过良好的参考。

  • 标签: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化学药品 生产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制作岗位核查清单,及应用岗位核查清单对病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应用精细化管理制作、修订和试行岗位核查清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应用岗位核查清单对临床护理质量过程控制并评价效果。结果应用精细化管理制作的岗位核查清单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结论岗位核查清单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护理质量的过程控制与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主动和激励的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细管理 岗位核查清单 护理 质量 过程控制
  • 简介:目的了解宣州区佟公坝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实施对当地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方法收集1990年以来主要年份的人畜病情和螺情资料。结果1990~2016年,佟公坝灌区人畜病情和螺情指标下降明显,对比灌区沉螺池上下游螺情,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差异显著。结论水利血防工程实施有效控制了灌区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传播。

  • 标签: 血吸虫病 灌区 水利血防 螺情 病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分娩镇痛期间接受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6月1日~2022年3月1日研究期间在我院分娩的48例分娩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24例,硬膜外阻滞)与B组(24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均为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模式,观察其镇痛效果。结果:分娩结束后,B组分娩产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分娩产妇,P<0.05;分娩结束后,B组分娩产妇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例数高于A组分娩产妇,不对称阻滞低于A组分娩产妇,P<0.05。结论: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镇痛效果。

  • 标签: 分娩镇痛 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模式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 简介: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组立课车间生产过程中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铅及针对性的整改后工程控制措施,评价其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用定量方法检测生产过程中铅的浓度,分析超标原因,提出生产线工程控制的整改措施。结果通过两次工程控制措施整改后,铅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值超标岗位个数由37个降为30个。结论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整改及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后,能有效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

  • 标签: 铅酸蓄电池 卫生工程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程控脉冲输注(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0.08%罗哌卡因复合0.3 mg/L舒芬太尼为90%产妇第一产程提供有效镇痛的最佳脉冲容量。方法根据偏倚硬币序贯(biased coin up-and-down, BCUD)法对40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进行前瞻性、双盲序贯研究。PIEB药物为0.08%罗哌卡因复合0.3 mg/L舒芬太尼,间隔时间45 min。根据BCUD法,PIEB脉冲容量设定为8、9、10、11、12 ml,分别对应8 ml组、9 ml组、10 ml组、11 ml组、12 ml组。首例PIEB给药容量设定为8 ml,下一位产妇给药容量由前一位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决定。主要结局指标是设定的脉冲容量为对应产妇提供的有效镇痛。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低血压及瘙痒的发生情况。采用truncated Dixon-Mood法及Isotonic回归分析法估计90%有效容量(90% effective volume, EV90)及其95%CI。结果设定的脉冲容量为32例产妇提供了有效镇痛。根据产妇有效镇痛结果,truncated Dixon-Mood法及Isotonic回归分析法估计的EV90分别为10.53 ml(95%CI 9.18~11.87 ml)和10.76 ml(95%CI 10.30~11.82 ml)。共有3例产妇感觉阻滞平面高于T6,其中11 ml组1例,12 ml组2例;而10 ml组、9 ml组和8 ml组中所有产妇感觉阻滞平面低于T6。所有产妇均未发生低血压及运动阻滞。10 ml组、12 ml组各有1例产妇出现皮肤瘙痒。结论采用PIEB模式进行分娩镇痛,当给药间隔设定为45 min时,0.08%罗哌卡因复合0.3 mg/L舒芬太尼的EV90不低于10 ml。

  • 标签: 偏倚硬币序贯法 分娩镇痛 硬膜外程控脉冲输注 第一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程控间歇脉冲注射与连续输注,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式对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初孕产妇200例,年龄22~35岁,BMI 22.4~4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00):连续硬膜外输注组(CEI组)和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组(PIEB组)。于第一产程宫口开至1 cm时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负荷量0.1%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10 ml,PCEA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泵药液配方为0.08%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0 ml。CEI组给予负荷量后即刻给予背景量,输注速率8 ml/h;PIEB组负荷量后60 min,开始脉冲注入给药,80 s注入8 ml,1次/h。胎儿娩出后即刻停止给药。记录产程持续时间、镇痛泵药液用量和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情况。结果与CEI组比较,PIEB组第二产程持续时间缩短,镇痛泵药液用量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输注比较,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射分娩镇痛用于初孕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

  • 标签: 镇痛,硬膜外 镇痛,产科 镇痛,病人控制 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