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作者提出博物馆意识是博物馆工作者对博物馆工作的客观规律的掌握,博物馆工作者都应有博物馆意识。本文着重阐述了掌握文物意识和审美意识对陈列内容设计的重要意义。对文物、照片、文献的文物价值和资料价值作了细致分析。对审美意识在陈列内容设计全过程中的意义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对陈列工作者想像力和陈列的含蓄性也有阐述。

  • 标签: 博物馆工作 含蓄性 内容研究 资料价值 布景箱 陈列工作
  • 简介:身处末世,遭际坎(壈)固然是李商隐诗歌悲剧性形成的原因,但其真正底蕴却是诗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成熟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理性精神,同时也根源于诗人宗教解脱的失效,使其无法回避地直面现实苦难而产生生存的虚无、悲凉感,所以其诗作的悲情抒写具有纵深性和广延性.

  • 标签: 悲剧意识 诗歌 李商隐 诗人 悲凉 苦难
  • 简介:本文在前贤对P.2992v所做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校录整理了该卷抄存的三通书状,认为前两状内容均与发生于清泰元年的梁幸德事件有直接关系,第三状则与之间接有关,故三状是归义军政权于事后为调查梁幸德事件而集抄。作者就此探究了与三状有关的归义军政权的两次朝贡活动的具体情况及归义军朝贡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 标签: P.2992v 曹元德 梁幸德 归义军 甘州回鹘 朝贡
  • 简介:在1923—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中.有一支武装力量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那就是广州的警察。然而.在对大革命史的研究中,广州警察似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到目前为止,有关大革命时期广州警察的学术论文尚付阙如。学术界对广州警察研究的冷落与广州警察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是不相称的。本文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领域中研究的空白。

  • 标签: 中国大革命 警察 广州 孙中山 政权 大革命时期
  • 简介:辽是我国古代契丹族10世纪初于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国土曾“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①;其国祚较长,享国二百多年,如果加上西辽的历史,竞达三百余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渐达成共识:“契丹”在那个时段曾是北亚游牧民族新兴力量的代表,在整个欧亚大陆它曾经成为中国的代称。②契丹在历史上的影响不言而喻。

  • 标签: 少数民族政权 妇女地位 皇族 变迁 婚姻 贵族
  • 简介:关于台湾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台湾历史研究》在第一辑即首先开辟专栏,发表专家学者的言论。我仔细拜读之后,颇受教益和启发。该刊创刊一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专门举办这样主题的座谈会,在在反映了作为《台湾历史研究》的创始人和主编者的张海鹏老师,其一贯重视与关注之所在。

  • 标签: 台湾史 学科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 方法问题 专家学者
  • 简介:地方志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作用,质量是志书的价值所在,是志书的生命。在编修过程中,质量问题必须自始至终摆在首位,在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好质量关。为了确保第二部志书的质量,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 标签: 质量意识 地方志 资料收集 篇目设置 管理机制
  • 简介:<正>本文将对公仆意识的起源,革命民主主义的公仆意识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马克思倡导的公仆意识的实质等问题略陈己见,愿与关心这一问题的史界同行和所有感兴趣的朋友共同探讨,切磋。(一)通常认为,国家公职人员成为社会的负责的公仆始于1871年巴黎公社;由马克思首倡公

  • 标签: 革命民主主义 小资产阶级 公仆意识 政府 法国大革命 政权
  • 简介:王卡有许多国家保护植物,当地苗族群众一直保留着崇拜枫香、榉木(鸡血榔)等树木的习俗,并形成了一套祭祀仪式,客观上对保护这些树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打造生态环境的经验传承王卡村属福泉市仙桥乡,在福泉市西北部,距福泉城区约60公里,是一个山高路险、崎岖难行、树木葱郁的地方。全村面积68.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5亩,其中田654亩,土1951亩,森林覆盖率68%。

  • 标签: 山高路险 王卡 福泉市 国家保护植物 经验传承 祭祀仪式
  • 简介:质量是志书的生命。编写精品志书,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办事,克服浮躁心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品牌带动,抓好志书质量。坚持志书内容创新,做好资料收集工作,狠抓修志队伍建设,压缩篇幅提炼文字,做好稿件内部评审,提高志书学术质量,保证志书出版技术。

  • 标签: 修志 质量 精品志书
  • 简介:文章从博物馆的展厅服务人员、商场服务人员、展览设计人员、专业研究人员、后勤管理服务人员五方面分别探讨了博物馆从业人员应该如何对内服务、对外服务。文章有对服务意识的探讨、服务细节的注意,也从现实的角度给予博物馆服务现状的描述和评价,旨在提醒博物馆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持有的服务态度和现实中多被忽略的细节问题。

  • 标签: 博物馆 服务 服务人员 服务意识
  • 简介:民国前期贾汪矿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秩序,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深入,呈阶段性起伏波动之势。民初对绅权既尊重又约束的制度安排,保障了矿区的有序发展。1920年代末国家权力全面扩张,政治失意、经济受损的乡村“保护人”即曾为地方利益代言的乡绅投向逐利性基层国家权力,转化为渔利型掮客,导致矿区失序。1933年国家权力重新调整后,新崛起的地方精英与职能强化的地方政府致力于乡村利益和社会公正,修复了矿区秩序。矿区政治和秩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政权建设中制度变革特别是国家权力配置不断调适的结果,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忽视这种阶段性特征,单纯说政权建设成功或失败有失偏颇。

  • 标签: 政权建设 贾汪矿区 地方精英 乡村秩序
  • 简介:刘道衡没有杜文秀大理政权授予的出使英国使节的正式委任状及大理政权正式授予的官员职衔,他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委派的“使臣”的合法身份。刘道衡所带交英国印度事务部的《上英皇表》不是从大理带出的,而是在缅甸形成的。其他说明献“大理所管之地”的图、“献土称臣”及要求出兵援助的信件,都是离开大理以后形成的,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直接授权处理的合法依据。这些离开大理以后在云南以外形成的《上英皇表》及信件本身,不能证明刘道衡具有大理政权“使臣”的合法身份。诸种史实表明,刘道衡不是杜文秀派出的“使臣”,他以杜文秀“义子”的身份充当杜文秀派往英国“使臣”的身份是假的,是他脱离柳映苍派出的以马似龙为首的使团后自封的。

  • 标签: 刘道衡 假充义子 伪造使臣身份 骗局
  • 简介:关于民国初年表示归顺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政权的内蒙古盟旗、王公汪炳明辛亥革命时期,外蒙古宣布"独立",哲布尊丹巴活佛政权致书"渝令"内蒙古各旗响应、归附之后,曾有不少内蒙古王公上层复函表示"归顺",并入"大蒙古国"。由于难以看到基本史料,当时致书表示"归...

  • 标签: 哲布尊丹巴 内蒙古盟旗 外蒙古 民国初年 贡桑诺尔布 乌兰察布盟
  • 简介:新加坡黄汉森先生寄来由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出版的新著《日伪政权的金融与货币图说·伪满洲国卷》,连夜展读,欣喜万分。汉森先生是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会长。早年曾在日本留学,曾出版过《日治下的马来亚(新加坡)及其货币》,新著为其计划的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余者为《日伪政权的金融与货币图说·伪蒙疆区卷》、《华北伪政权卷》、《汪伪政权卷》。

  • 标签: 日伪政权 伪满洲国 新加坡 黄汉森 货币 金融
  • 简介:卢卡奇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人物,或者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立阶段的主要人物。他在去世前夕曾被人称做"在世的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它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而对于物化问题的分析则是卢卡奇哲学思想中最有价值的内容。特别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分析。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物化理论,接下来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其基本思想的认识。

  • 标签: 物化 物化意识 马克思主义
  • 简介:由于民族压迫,仕路闭塞,社会黑暗,元代文人“予是以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胡侍《真珠船》)因此,元散曲中流露出一种既怀才不遇而又超脱不羁、既愤世疾俗而又玩世不恭、既悲观厌世而又故作旷达的时代情绪。这种悲剧意识尤为突出地表现在以咏史为内容的散曲中。对历史上赍志以终、含冤而死的英雄,作家们表示了自己的惋惜和同情。如写诸葛亮死时“五丈秋风,落日茫茫。”(鲜于必仁《折桂令·诸葛武侯》)伍子胥死时“半夜潮声,千年孤愤。”(薛昂天《朝天曲》)岳飞死后,“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周德清《满庭芳

  • 标签: 悲剧意识 咏史 周德清 鲜于必仁 珠船 折桂令
  • 简介:春秋之时,史学作为学科远未形诸事实,然孔子历史思想与史学意识则多有表现。孔子伦理观念中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共同体的认识;其以天人、古今、有道无道、文质等相对概念分析概括历史的变化;认同礼乐制度的不断完善,视其为人文的核心;重视君主及其道德在历史上的作用;敬鬼神而远之,以考量历史及其过程的途径去体贴天命,透散出历史理性;以文化传承者自任,整理、保存并阐发典籍;总结历史,以为救弊方案,体现出明道经世的史学价值取向。

  • 标签: 孔子 历史思想 史学意识
  • 简介: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诗歌卷帙浩瀚,诗坛上涌现出的著名文人不胜枚举。然而,翻开现有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时,我们不难发现,有关清诗的论述,所占比重甚微。作为清诗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诗歌更是备受冷落。以帝王、宗室至布衣、闺秀,清代满族诗人可谓名家辈出。

  • 标签: 诗歌 清诗 诗坛 悲剧意识 中国文学史 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