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常乐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东鼓山脚下,为著名的北响堂后密附属建筑。始建于北齐文宣帝时期(551—559),其后历代兴盛不衰。1947年被毁。现仅存白塔及废墟。1960年以来,常乐遗址不断出土石刻造像,1979年,邯郸市及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联合进行了清理,出土了大批唐代造像残体。其后几年仍断断续续有造像出土,其中不乏成型之作。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件

  • 标签: 常乐 齐文宣帝 石刻造像 镇东 峰峰矿区 残体
  • 简介:本文结合考古发掘文化与历史文献资料对平凉境内分布的洼文化的主要特征、族属及洼文化与周文化的关系,作了梳理论述,以期抛砖引玉,推动学术界对洼文化的相关研究。

  • 标签: 寺洼文化 甘肃平凉:周文化
  • 简介:<正>(一)、阿柔格西庆茂沃赛尔阿柔格西庆茂强巴坚赞沃赛尔,简称阿柔格西庆茂沃赛尔(阿柔格西庆茂,意即阿柔部族的大格西),他生于火马年(1726),原籍是玛沁雪山附近的阿柔马切部族(今果洛州玛沁县境内),父名马切普巴杰,母名窝曲杰,由于他从小聪慧异常,被当地的一位大格西贾鲁只哥罗桑旦达尔收为

  • 标签: 高僧 密宗 大格 佛法 部落 果洛州
  • 简介: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拥有六大著名寺院,即拉萨的甘丹、哲蚌、色拉三,日喀则的扎什伦布、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而六中,拉萨的甘丹、哲蚌、色拉三大最具盛名.

  • 标签: 黄教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 拉卜楞寺 格鲁派 日喀则
  • 简介:<正>惠远位于旧乾宁(今属道孚县八美区),是甘孜地区著名古刹之一。乾宁原名泰宁,乃清代明正土司属地。清雍正元年(1723年)藏中罗布藏丹津叛乱,达赖七世东逃于此,清庭将此地划为七世达赖喇嘛葛桑嘉错驻锡之地,并赐金十万建惠远。故此在康地虽规模远逊有五千喇嘛之甘孜大金、历史也不及白玉县的千年古寺嘎拖悠久,但因属御建寺院,且为达赖所驻,故其声远播遐迩,为藏民所重。

  • 标签: 甘孜地区 达赖喇嘛 雍正 年羹尧 泰宁 土司
  • 简介:<正>五岩石窟开凿在鹤壁市五岩山南麓的崖壁上,这里林木苍翠山谷幽静,风景颇佳。由于石窟地处偏僻的山乡,又不见于方志典籍,所以,不为世人所知,八十年代初鹤壁市博物馆在文物普查中,才重新发现。这里的石窟造像依山势在二百余米的山崖分五处开凿。为了叙述方便,我们由东向西编区介绍如下。第一区:座北面南,共有五个窟龛(图一)。

  • 标签: 石窟造像 菩萨 台座 护法 八十年代 重新发现
  • 简介:阿勒泰市史称承化。这一地名,就是由清朝皇帝亲自赐名的承化演变而来的。承化18年的兴衰史,重点记述了棍噶扎勒参率领众僧人开荒垦地、团结御敌的历史功绩。承化的建成与发展,不仅对阿勒泰的开发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成为保卫西北边陲安宁的一个重要城堡。承化虽早已毁于匪患,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标签: 承化寺 棍噶扎勒参 阿勒泰
  • 简介:沿青岗峡奔腾而下的大通河水,忽然收敛起它一泻千里的气势,而显得平稳舒缓,温柔沉静。不是高山制服了它,也不是巨壁驯服了它,而是平缓宽阔的河床使它失去了飞奔的激情,是迷人的扎西滩让它放缓了匆匆的脚步。自北而南的清流,多情地在扎西滩绕了个优美的S形湾,然后一路欢歌,到浩荡的黄河去报到。这S的第一个弯里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刹--华热藏区有名的天堂

  • 标签: 藏传佛教 天堂寺 华热藏区 青海 建筑规模
  • 简介:一、太阴大雄宝殿内雕塑太阴位于山西省绛县城东南卫庄镇张村,距县城7.5公里。因寺院坐南朝北,背阳面阴,古称太阴。该寺始建于北魏,北周天和三年至清乾隆二十四年,曾多次修缮。

  • 标签: 雕塑艺术 金代 大雄宝殿 山西省 县城 北魏
  • 简介:北京潭柘寺历史悠久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受到历代统治者青睐,有专家推测该寺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

  • 标签: 潭柘寺 北京地区 地理环境 佛教寺庙 统治者 历史
  • 简介:佛教寺庙在中国古代的园林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三园(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之中,佛寺的地位和作用更是非常突出。

  • 标签: 圆明园 皇家园林 佛教寺庙
  • 简介:赞皇治平肇始于隋开皇三年(583),兴盛于唐宋,毁于20世纪30年代。现该寺尚存唐代大石塔一座、小石塔两座、经幢一座及碑刻、散落石构件等。2012年9月,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治平进行了现场勘察。本文对大、小石塔及经幢的建筑形式、特点做了翔实记述,并结合相关碑刻资料,对治平的历史沿革、布局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河北 赞皇 治平寺 勘察
  • 简介:溥仁是承德外八庙建筑中最早寺庙之一,是康熙时期为了加强对蒙古诸部的管理和联系而修建的.溥仁碑文反映了清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始终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立场.今天已成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富有丰富文化内涵.本文对一书中碑文注释进行了考释辨析,希望对研究清朝前期的历史和文化有所裨益.

  • 标签: 溥仁寺 碑文 考释辨析
  • 简介:塞外延庆是古老的山城,城东南的古刹灵照,历经两年时间的修复工程,2000年8月已全部完工。在典礼仪式,有四位潭柘寺高僧在修葺一新的大雄宝殿为佛祖释迦牟尼金身开光,这是京郊宗教界的一件盛事。

  • 标签: 佛祖 释迦牟尼 高僧 宗教界 外延 仪式
  • 简介:Ⅰ问题的所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驻防盛京的锡伯(Sibe)人集聚银六十两,在当地购房五间,建立“太平”(taifinnecinjuktehen),位于官奉喇嘛庙实胜(Suilhaisooriniyargiyanetehefucihisoori...

  • 标签: 蒙古文 《甘珠尔》 宗喀巴 盛京 碑文 锡伯族
  • 简介:从民和官亭出发,西行约二十华里,来到黄河北岸的积石山下,然后沿着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迤逦而行,迎面而来的是一座陡峭高耸,笔立如削的山峰.石崖间有一座凌空飞架,依崖而建的山,这就是闻名三川的古刹--崖尔.

  • 标签: 寺记 崖寺 记游
  • 简介:公布家藏地契1件:完全以汉族地区传统的地契文书规范写成,立书时间为明朝洪武三年八月十五日,内容是瞿昙所辖“索俗户”开荒耕种“瞿昙大国师老爷”的“戎马水旱地”。根据地契标明的“四至”,作者考察认定,作为当时“戎马水旱地”的“巴藏沟”,是明代以后瞿昙传统香火地“七条沟”之一,地名至今仍在沿用,为现行行政区划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索俗户”后人至今仍生活在原居地,即今巴藏沟乡的“索家村”。据此地契文字,作者提出瞿昙的建时间应比此前专家提出的1392或1393年早20多年;瞿昙在前,受到明朝廷敕封扶持在后;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瞿昙寺 地契: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