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原始氏族公社村落遗址,是我国民族公社繁荣时期典型居住遗址之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系统的遗存,距今约6800——6300年左右,半坡氏族的先民们在这里居住了约500年左右的时间。半坡遗址的发掘工作从1954年秋开始,至1957年夏。前后共发掘五次,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共发现较完整的房屋遗迹45处,各种墓葬250座,

  • 标签: 氏族组织 母系氏族社会 村落遗址 氏族公社 新石器时代 房屋遗迹
  • 简介:小火轮抵达武汉,别人到了码头,很快就下船,而我呢?下了船不知往何地去,本想去哥哥谢敬止处,但不清楚他是什么学校和地点。去陈庭芬那里,就亲戚说是可以去的,但他父亲、三叔、三婶和叔伯弟弟均被我们镇压了,他的妻子、叔伯哥哥、嫂子又被敌人杀害,事关七条人命,如此复杂怎敢贸然前往呢?武志靖那里平时关系不错,他是小学校长,好隐蔽,武本人是可以接受的,而他妻子是否同意呢?因为一株连就是身家性命问题。考虑再三,决定到武昌先找岳鹏云先生。岳那时是在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我初次到门房打听,开始说没有此人,继而又说,他回家了。我知道他是不肯为我费力,于是出去买了两包上好的炒货送给门房。这一招果然很有效,他去了不到五分钟

  • 标签: 蒋介石 党组 红军 俘虏释放 军事训练 部队
  • 简介:近代上海流氓,除了众所周知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大流氓头子外,还有更多的大小头目,聚众结伙,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横行霸道,为非作歹。根据我所接触的情况,可以分为十个集团,也可说是

  • 标签: 法租界 杜月笙 旧上海 公共租界 黄金 赌场
  • 简介:在老上海形形色色的货币中,有些以钱庄名义发行、面值为“念枚”铜元的兑换券,20世纪初一度在上海市面广泛流通。“念”即“贰拾”的沪语读音,由于未见外地有称“念枚”的铜元票,因此这种“念枚”铜元钱庄票被认为是沪上币钞中的一大特色。

  • 标签: 上海 “念枚”铜元票 中国 货币 发行量 流通领域
  • 简介:在家翻阅期刊《廉政文化巡礼》,其中《陈云与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的故事》一文引起我的兴趣:"萧红与胡恒瑞的结识,也是缘于买稿纸。她写完《生死场》后,鲁迅先生为其作了序言,却没有银两出书。胡借给她500大洋,得以出版发行,萧红一举成名。"这篇文章的作者周舟就住在我楼下,很熟。周多年供职《承德日报》,能喝,能聊,更能写,在业内和文坛均小有名气。我去问他文中"500大洋"的出处。周云:是上海一文阁老板胡恒瑞亲笔记载。胡恒瑞1920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与陈云同门学艺结好。

  • 标签: 上海 萧红 萧军 《承德日报》 《生死场》 商务印书馆
  • 简介:近年来,随着黑社会犯罪势力的日益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黑社会的来源、特点及其活动等。作为民国时期黑社会的重要组织,青帮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民国时期上海青帮的来源、主要黑色事业及其特点做一番简单的梳理,希望有助于揭开蒙在青帮历史上的神秘面纱。青帮的来源青帮最早出现在运河流域,其开山鼻祖是运河流域的漕运水手。有清一代,政府从江南一带征集调往北京的粮食每年达400多万石。当时有漕运粮船1.2万艘。从事漕运的水手二三十万,他们大多数是从山东、直隶等省的贫困地区分离出来的破产农民。清运水手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里,每天从事繁重的劳动,又无法享受亲人团聚的温暖,他们非常希望得

  • 标签: 民国时期 青帮 上海青 国民党 清政府 黑社会组织
  • 简介:为纪念近代商会诞生110周年暨《上海总商会历史图录》成功出版,上海市工商联在上海工商联大厦召开新书首发式和专题座谈会。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福禧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工商联副主席金亮、秘书长杨茜以及该书编委会成员等出席会议。

  • 标签: 上海总商会 出版 图录 历史 上海市工商联 专题座谈会
  • 简介:李立三与上海工人运动陈卫民李立三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①他与上海工人运动关系密切。1924年春至1925年9月;1928年9月至1930年9月,他曾两度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前一时期,他对上海工人运动作出了...

  • 标签: 李立三 上海工人 沪西工友俱乐部 工人运动 总工会 同盟罢工
  • 简介:上海“孤岛”时期,以外商名义注册的“洋旗报”,是“孤岛”抗日进步力量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利用英美在租界的特殊地位,为求生存而采取的一种办报策略。一“孤岛”初期,由于日寇强行对租界内的中国报刊实施新闻检查,并通过租界当局取缔抗日报刊,因此,自1937年11月下旬起,除《新闻报》、《时报》等少数报刊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继续出版外,大批抗日报刊纷纷迁往内地和香港,或毅然停刊,以示决绝。据1937年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载称:“自11月华军退出上海后,出版物之停刊者,共30种。”上海“八一三”抗战后形成的强大的抗日报刊阵营遭到毁灭性摧残。为了能继续从事抗日活动,爱国的新闻工作者曾尝试创办纯翻译的抗

  • 标签: 孤岛 《文汇报》 中美日 新四军 新闻检查 《新闻报》
  • 简介:鲍威尔是美国报人,1917年2月初次来华,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编辑,后该报老板赛勒将报纸转让与他。从1922年至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止,他一直主持该报业务。因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太平洋战争一爆发即遭驻沪日军逮捕。迨至1942年夏,日、美两国交换外交官与新闻记者时,他被遣送回国。因拘禁期间受尽酷刑折磨,腿骨被打断,不能行走,由狱卒用担架抬上轮船。1947年在华盛顿病逝,享年62岁。鲍威尔尝著有《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又译成《鲍威尔对华回忆录》)。此书是他对自己于25年间在中国、更准确地讲主要是在上海游历的回顾。出于记者的敏感,他对中国政坛的内幕,诸如日俄在对华问题上的微妙联

  • 标签: 鲍威尔 抽水马桶 苏州河 工部局 公使馆商务参赞 发电厂
  • 简介:上海中山公园是近代上海创建较早的西式园林。据上海《长宁区地名志》,中山公园的前身是极司非尔花园(JessfieldGarden),花园以极司非尔路(JessfieldRoad)得名。因为极司非尔路经过工部局总董约翰·麦格雷戈(JohaMacgregor)的地

  • 标签: 上海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园 园演变
  • 简介:上海旧校场年画,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环境而在当时全国年画中一枝独秀,实为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技术更替以及消费群体趣味变化的产物。从产生到消亡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在中国近代民间年画艺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上海旧校场年画产生的背景到制作团队和赞助人的研究,可以管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图像文化,对当下年画艺术的发展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上海 旧校场 年画
  • 简介:陈化成殉国后,上海陈公祠建成,香火不断,每年均有祀典,地方士绅例行祭拜。陈公祠成为上海民众活动的“场域”之一,感化着上海地方官员与民众,同时感召着经元善、王韬等文人士绅。陈化成从殉国将领到城市之神,从上海到中国,由海内及海外。他被百姓口耳相传,被文人吟咏歌颂,被书籍反复记载。本文主叙述陈化成战死后,被纪念、歌颂、神化的过程以及陈公祠建立对上海地方信仰、区域社会的影响。

  • 标签: 上海 陈化成 陈公祠
  • 简介: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字蔚芝,别署菇经堂主.早年主持上海南洋大学(后改名为交通大学),交大礼堂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文治堂".晚年创办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桃李门墙,遍及国内外.他的履历不仅在新版(1999年)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其高风亮节更是一直活在他成千上万弟子的记忆之中.

  • 标签: 上海交大校长 唐文治 校长唐
  • 简介:作家档案王安忆,当代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主席.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8年回上海任编辑,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1975年冬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发表成名作.著有小说集,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散文集(与茹志鹃合集),儿童文学作品集,论著以及等.其中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 标签: 上海顽强 书写王安忆 顽强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