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中,一种令人瞩目、轰动社会的文化现象,是最显著的一种样式──电视片,它使电视──这个“二十世纪最新的艺术载体”,发挥其快速、直接、及时、逼真、兼容的特性,它是把握中国现代社会在改革开放这一重要历史转型期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政策传播以及反映社会心理、社会问题的不可缺少的重型武器。电视片从目前创作和播出的情况看,包括了政论片、专题片、纪录片、电视调查报告、电视纪实文学等几大类型。本文拟结合作者长期从事电视片创作的心得体会,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较有影响的电视片成功作品和作者为例,分析和论述,电视片创作理论与实践未来走向的问题,全面阐述电

  • 标签: 电视片 思辩性 当代电视 纪实性 政论 创作理论与实践
  • 简介:社会的发展使语言的社会及其社会共同性越来越明显,而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有着很强的社会及文学效果。作为对社会生活及其现实的特殊表达方式的文学作品通过恰当利用方言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这点在中国文学作品和美国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 标签: 方言 地域变体 文学作品
  • 简介:作家赵清学同志坚持业余文学创作近50年,写出了大量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作品。他的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适合于反映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丰富的斗争生活,也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欣赏习惯,这恐怕是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这里,我想谈谈他为少年儿童创作的《郭亮不死》一书。这本书是湖南、湖北、江西、陕西四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协作出版的《革命先辈的故事》丛书的一种。论字数只有十万字,谈影响却比较深广。这本书1982年8月出版,截止1991年共印刷了五次,总印数19万多册。国家教委和湖南教委先后向全国、湖南省中小学生推荐,列为“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用书。这本书获《革命先辈故事》丛书优秀创作奖。

  • 标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协作出版 赵清学 革命先辈 欣赏习惯 民族风格
  • 简介:5月28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殷国明教授为新诗所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狼、人性和羊”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向天渊教授主持。

  • 标签: 学术讲座 教授 狼性 人性 华东师范大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德语电影《香水》在国内应该加以重视和研究。本文以葛奴乙提取少女体香研制的"香水"这个符号为研究对象,从它的具象和抽象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具象角度提出"香水"这一无形之物在等级社会中具有社会身份象征,又蕴含着社会批判的取向;从抽象角度提出"香水"符号与个体主体价值自然追求形成一定的暗合关系,具有强大的悲剧张力,是破译关乎人的身份和存在问题的密码。

  • 标签: “香水” 具象性 抽象性 暗合关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1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  在大学里,什么活动是至高至尚的?我想不容质疑的回答就是教学活动,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大学只有切实树立了教学活动的神圣和权威,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权利才能够得到维护和保证.……

  • 标签: 大学教学活动 性权威性 教学活动神圣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4
  • 简介:关于中国文论异质性问题的研究,中国文论传统应当包括古代与现代两个传统,中国现代文论一方面呼应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时代要求

  • 标签: 中国文论 同构性 异质性同构
  • 简介:如果在20世纪初,一幅画可能只是由传统画材描绘出的具体形象,但到了世纪末随着材料艺术魅力的不断体现,新材料的尝试和新形式的探索已为绘画带来种种可能,也从观念上极大地拓展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平台。造型不再是评价作品优劣的决定因素,艺术立场及其观念所产生的道德价值才是作品的精神构成。

  • 标签: 绘画艺术 观念性 艺术性 解析 20世纪 具体形象
  • 简介:雅各布森认为隐喻根植于事物的相似,属于语言的组合轴,代表了语言的历时关系;转喻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邻近,属于语言的组合轴,代表了语言的共时模式。在雅各布森那里,隐喻和转喻成了作品的两种基本构成方式,文学史上的由浪漫主义经过现实主义再到象征主义的

  • 标签: 中景物 性隐喻性 描写转喻
  • 简介:摘要中国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乡土文化其符号内容庞杂繁复,尤其是她的故事和先进这两个符号内容,更是对现代中国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土文化的故事是乡土文化发展的灵魂;乡土文化的先进对于赣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对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许多人都喜欢有月亮的晚上,我自然也不例外。的确,比起纤芥毕现、言行嘈杂的白天,迷蒙或明丽的月夜,似乎总是具有某种难以言喻的缥缈神秘和幽雅静寂,从而更令人喜欢或独爱的了。由此我肯定月夜是有魔的。这魔就在于它的似虚又实、既动又静,也在于它的难以捉摸,不可名状。这种魔,常常能在你亲临其境时,恍觉手掬莹白,怀抱清芬,思绪起伏,神鹜八极……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多年以前的一个月夜。那是深秋的夜半,我从田间放水回来,发现天上的铅云不知什么时候已消散得无影无踪了,含有宝石一般幽蓝的层峦之上,忽然出现了一轮冷洁的月亮。一瞬间,水一样银白的月光,把山岗、树

  • 标签: 魔性 月亮 神秘 宝石 静寂 银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04
  • 简介:一些自由、权利,《权宣言》中列举的所有性权利,中国在权利、自由的道路上

  • 标签: 性权利 权利自由
  • 简介:摘要存在即绝对理念。绝对理念的绝对与永恒,保证了人与社会的绝对与永恒的存在与发展。人信此而称义成人。道德价值理念支配和统治着世界,此即为“道统”。所谓“传统”,就是传此“道统”,传授这永恒之道。

  • 标签: 绝对真理 超越性价值 成人
  • 简介:进入新世纪,中国文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写作和出版变得格外的容易和轻率;另一方面,文学加速度地边缘化。要实现文学的突围,就只有通过一种幻想的写作来提振元气,来刺激原创。未来的文学肯定将包含很多种元素,但幻想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

  • 标签: 幻想性 写作 中国文学 呼吁 边缘化 加速度
  • 简介:中国诗坛,好像缺乏的恰恰是诗意。请看热闹非凡的诗坛舌战:作家韩寒鄙视“下半身”(诗歌流派),斥诗人沈浩波为流氓,说他“用他的诗歌来说明了男诗人基本都是流氓这个占今一样的定理”,

  • 标签: 诗歌流派 心灵 诗坛 流氓 诗人 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