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微工作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蚕种场提高产品质量的首要课题,其好坏直接影响种场的兴衰成败。而作为“蚕种生产第一车间”的农村原蚕基地在微控微方面又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种场因原蚕区微毒侵染而造成蚕种超毒烧种甚至停产停业的现象已司空见惯。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原蚕区微工作必须在抓好消毒的同时,重点落实“三件事”,即原蚕区桑园微治虫工作、蚕沙规范处理工作及冬消和冬季清园工作,才会取得实效。现就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浅谈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微粒子病防治 原蚕区 家蚕 防微工作 蚕种场 生产过程
  • 简介:一、桑园肥培桑园密度合理且集中连片,品种一律以优良品种当家,常年多施有机肥和桑园专用肥:以人工除草为主,每年搞一次桑园冬翻,田间水系配套,力求遇旱能灌,遇涝能排;春季桑园的“白条”治虫;夏伐后的“光拳”治虫,秋蚕结束后的“关门”治虫全部到位,蚕期坚持桑园查虫治虫,有虫应用桑树专用农药治虫;加强肥培管理,促进桑叶增产,全年做到以叶定种,确保叶、蚕平衡。

  • 标签: 蚕茧质量 技术 优良品种 肥培管理 人工除草 桑园
  • 简介:近年来,我院桑园桑瘿蚊为害逐年有所上升。桑瘿蚊为害桑树顶芽,体型小,周期短,繁殖快,常因幼虫吸食顶芽汁液,致使桑树新梢顶芽弯曲畸形,为害严重的顶芽萎凋脱落,止芯封顶,造成枝条短小,如多次被害,侧芽萌发,层层开叉,呈“扫帚状”,若几年连续被害,会造成树势衰败,叶型小,硬化早,产叶量低。现将我院桑园桑瘿蚊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措施报道于后,仅供参考。

  • 标签: 发生为害规律 桑瘿蚊 防治 侧芽萌发 顶芽 芽弯曲
  • 简介:桑树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土壤水分适中时桑树才能正常生长。但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性粘重、排水不良的桑园,在雨量集中的多雨季节,易积水成涝,导致土壤通气性不良,主根不长,侧根腐烂,须根脱落,且易诱发多种病虫如桑膏药病、桑白蚧等。

  • 标签: 桑园 产叶量 技术 土壤通气性 生命活动 土壤水分
  • 简介: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挖掘机专业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为前提,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成为职业技术型人才。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进行中,以及目前国家经济回暖的明显趋势,对于挖掘机市场的推动也日渐有所进展。

  • 标签: 挖掘机 教学 问题 解决 途径
  • 简介:本文以成都市新都区锦门丝绸公园里的新栽果桑感染的桑椹菌核病为例,重点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侵染途径,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果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桑椹菌核病 侵染途径 防治措施
  • 简介:金湖县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稻是我县的主要农作物。自1993年以来,由于受农药污染的影响,中秋蚕饲养中毒现象普遍发生,蚕农怨声载道。到2003年,我县被迫取消了中秋蚕,每年只饲养二季蚕,即春蚕和晚秋蚕。随着养蚕次数的减少,蚕农收入下降,蚕桑效益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失去了明显优势,蚕桑生产稳定的形势也变得不容乐观。为巩固和发展我县的蚕桑生产,提高桑园单产效益,2007年春我们引进了“二春蚕”饲养这一做法,进行了二春蚕的饲养实践,现对推广二春蚕饲养谈一点体会。1二春蚕推广饲养的优势1.1二春蚕期的气候适宜,蚕作安全二春蚕的饲养正值6月份,气温一般在25~30℃,气候条件相对夏蚕、中秋蚕而言比较适宜,而且大田农作物未到农药使用高峰期,蚕作十分安全,正好适合二春蚕的饲养。1.2二春蚕的经济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夏蚕期由于高温多湿,蚕茧产量极低,经济效益差。中秋蚕由于水稻多次使用农药,造成大环境的污染,蚕中毒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绝收。通过实践,饲养二春蚕,桑叶质量优良,蚕茧产量和春蚕相当,蚕茧质量略逊于春茧,但明显好于中秋茧,总的效益高于夏蚕和中秋蚕。1.3桑叶硬化延迟,有利于晚秋蚕生产由于春蚕和晚秋蚕相差3个半月左右的...

  • 标签:
  • 简介:“桂蚕一号”是广西育成的适合亚热带气侯条件下饲养的高产优质的蚕品种,该品种的推广,对于广西打造桑蚕强省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推广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掌握品种特性、良种良法相结合、各部门协调推广等几个关键问题。

  • 标签: “桂蚕一号” 推广 意义 关键问题
  • 简介:协和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发展栽桑养蚕,由于经济效益好,蚕农积极性高,全乡已发展桑园2000多亩(133.3hm2),最高年发种12000张,产茧量达40多万kg,收入4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1000元。蚕桑产业成为协和乡特色主导产业,受到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协和乡的来龙山、雷家井、西岩沟村被县委县府命名为"蚕桑产业科技示范村"。

  • 标签: 产业发展对策 特色主导产业 科技示范 产茧量 效益下降 八十年代
  • 简介:1情况据笔者2008年9月16~25日调查,雪岸、桃园、东陈、吴窑、常青、石庄等地区,部分农户饲养的中秋蚕(品种为苏菊×明虎),不同程度发生了三眠蚕。一般发生比例为5%-8%,最多的一户达20%以上。且发生的三眠蚕中,雄蚕占77.8%,雌蚕占22.2%。

  • 标签: 三眠蚕 中秋蚕 原因 苏菊×明虎 农户饲养 桃园
  • 简介:在蚕种生产上,随着多丝量品种的繁育推广,不仅5龄后期容易暴发蚕病,而且从种茧调查至发蛾前的病死蛹发生率也不断地增加.对此,笔者结合本场生产实际从不同途经探索后期死蛹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1发生原因1.1败血蛹后期死蛹中败血蛹占大多数,是造成丰产不丰收的重要因素.败血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粗放操作和蛹体受伤出血所致,还有高温闷热和环境过于干燥也容易发生败血蛹.

  • 标签: 后期死蛹 病死蛹 种茧育 原因 防治 蚕种生产
  • 简介:玉林地区夏秋蚕饲养量在逐年增多,但夏秋蚕期气候条件恶劣、叶质较春季差、夏秋蚕易暴发蚕病,因此,要养好夏秋蚕必须根据夏秋蚕的饲养特点,抓住关键点,掌握恶劣环境条件对蚕体生长发育影响的规律性,把握时机,创造条件,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各个技术环节,才能夺取夏秋蚕的稳产和高产。

  • 标签: 玉林市 夏秋蚕 饲养技术
  • 简介:养蚕成败的关键是蚕病是否发生.蚕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蚕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养蚕的经济效益.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农村养蚕因蚕病带来的损失约为10%以上.据笔者调查本省因蚕病带来的损失高于20%.有的地方单产仅有几公斤左右,有的蚕户甚至连续几季颗粒无收.究其原因都是由于蚕病的发生严重,而给蚕农带来惨重经济损失,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在本省蚕区加强蚕病防治的技术推广工作和咨询服务.蚕病科技工作者应在广大农村普及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一系列防病

  • 标签: 防病技术 蚕蛆蝇 蚕病防治 病毒病 养蚕环境 防治要点
  • 简介:近年来,四川省蚕种生产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蚕种胚中带病源增多所致。控制病毒危害的关键措施首先是各级蚕种繁育单位和管理部门全员应具有常备不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的意识;其次是坚持执行发现除去病源措施。抓住全过程严格消毒防病,减少养蚕环境病源,做好原种病毒补正检查,减少原种带毒危害,认真做好蚕种繁育各阶段病毒预知检查,严格淘汰带毒蚕卵、蚕、茧、蛹、蛾,禾发现病毒的蚕蛾分小批制种,地、市把住普种母蛾微粒子病合格检验关,超毒蚕种由主管单位监督烧毁处理,原蚕区使用的普种必须是经过全检母蛾无毒的蚕种,逗硬执行这些办法,一定能够控制家蚕微粒子危害。

  • 标签: 蚕种生产 控制病毒措施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的蚕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在1991年的"蚕桑发展年"之后,更是达到全区历史顶峰的年发蚕种4万余张、产鲜蚕茧近100万kg、养蚕农户直接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一度成为了全区相当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后,因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变化、产业发展载体功能弱化、

  • 标签: 蚕桑发展 转型速度 养蚕农户 翠屏区 蚕业发展 农村经济
  • 简介:通过分析桑蚕良种繁育过程中种茧后期死蛹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桑园培肥管理;精心饲养,确保良桑饱食,增强蚕儿体质;加强蔟中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 标签: 种茧 死蛹 防止措施
  • 简介:我省夏、秋蚕生产,发种量占全年的70%左右,产茧占年总产量的60%以上。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夏秋蚕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狠抓科学养蚕。但是近几年来,夏秋蚕生产,蚕病严重,单产下降,蚕茧

  • 标签: 夏秋蚕 蚕茧生产 蚕病 小蚕共育 发种量 夏蚕
  • 简介:在各项防治害虫的方法中,化学防治由于其对害虫作用快、效果好而被广泛采用,是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由于桑树生长和桑树害虫发生的特点,许多因素影响桑树害虫化学防治效果,提高桑树害虫化学防治效果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 标签: 化学防治 防治效果 桑园害虫 桑树生长 桑树害虫 多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