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元化宣教对母婴分离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1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200例母婴分离住院新生儿母亲,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宣教方式,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的母乳喂养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元化宣教 母乳喂养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我院20838份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3262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26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0%,革兰阳性球菌占27.7%,真菌占3.3%。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439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252株;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14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为69.1%~96.1%,对呋喃妥因、利福平、氯霉素的耐药率为8.9%~29.0%。屎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屎肠球菌显著降低为45.5%~78.8%,但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与屎肠球菌相近。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4.2%和88.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保持在70.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除多粘菌素B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0.0%以上。结论细菌耐药有一定地域性和时间性,定期对本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细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法增强法进行产ESBLs菌株的检测,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45,45%(35/7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头孢美唑、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为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舒普深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100%、80%、65,71%、97.14%、94.28%、28.57%、25.71%。产ESBLs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P〈0.05)。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显著。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直肌分离治疗采取仿生物电刺激联合产后瑜伽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6-2020.6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通过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将仿生物电刺激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产后瑜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腹围和腹直肌分离距离。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腹围和腹直肌分离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采取仿生物电刺激联合产后瑜伽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缩短腹直肌分离距离,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仿生物电刺激 产后瑜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母婴分离新生儿出院后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方法 对本地区某医院妇产科2022年5月母婴分离早产新生儿出院后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相关数据(母乳喂养率、母亲产后抑郁发生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母乳喂养方法掌握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并进一步讨论分析。结果 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72%,比实验组低13%;对照组母亲产后抑郁发生率为9%,比实验组高7.75%;此外,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母乳喂养方法掌握、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实验组。结论 产妇分娩后,由于早产、患病等原因发生母婴分离,从而阻碍了母乳喂养。因此,须采取一系列指导措施来促进母乳喂养,如使产妇保持心情愉悦,帮助孕妇学习大量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母乳喂养方法,从而分泌出充足的乳汁,增强产妇及其家属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信心及决心,促进母乳喂养方式的成功开展,从而为提高当前母乳喂养率提供可行的建议。

  • 标签: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母婴分离新生儿出院后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方法 对本地区某医院妇产科2022年5月母婴分离早产新生儿出院后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相关数据(母乳喂养率、母亲产后抑郁发生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母乳喂养方法掌握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并进一步讨论分析。结果 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为72%,比实验组低13%;对照组母亲产后抑郁发生率为9%,比实验组高7.75%;此外,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母乳喂养方法掌握、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实验组。结论 产妇分娩后,由于早产、患病等原因发生母婴分离,从而阻碍了母乳喂养。因此,须采取一系列指导措施来促进母乳喂养,如使产妇保持心情愉悦,帮助孕妇学习大量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母乳喂养方法,从而分泌出充足的乳汁,增强产妇及其家属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信心及决心,促进母乳喂养方式的成功开展,从而为提高当前母乳喂养率提供可行的建议。

  • 标签: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 简介:目的研究和比较肝脏星状细胞和肝实质细胞内多种细胞色素P450(CYP)亚型——CYP1A1、CYP1B1、CYP282、CYP2E1、CYP3A1mRNA的表达及其水平,初步阐明肝星状细胞中与外源物活化相关的CYP酶系的基础表达和代谢特征。方法采用链霉蛋白酶胶原酶序贯灌流和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建立大鼠肝星状细胞体外分离和纯化方法;运用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自发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鉴定肝星状细胞纯度;并用糖原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法分别测定肝实质细胞和枯否细胞的污染率;

  • 标签: 大鼠肝星状细胞 CYP450 分离纯化方法 体外分离 亚型 多种
  • 简介:本文报告了从丹东市部分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检出的非脱羧勤克氏菌、彭氏变形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致病性研究结果。生化鉴定、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证明鉴定结果可靠。部分菌株可引起动物、生物模型病变,证明有致病力,与人的腹泻关系密切。阳性率最高是溶血素,其次为乳鼠灌胃Vero细胞病变。药敏试验证实,两组细菌虽然在检验工作中很少发现,但抗药谱已很广泛,临床上可用的敏感药物不多,说明在治疗上存在不合理用药。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阐明既往原因不明的腹泻,指导合理化疗,提高检验及疾病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 新属性 生化鉴定 致病性 非脱羧勤克氏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技术飞速发展中,生物技术应用水平越来越高,并且随着市场发展提出的要求,加大了有关技术理念的探索力度。现如今,生物技术已被大量引用到蛋白质生产工作中,如发酵、基因等,但针对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本文在了解当前生物技术发展与蛋白质生产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柱设计相关实验,并分析其实验结果。

  • 标签: 高效 离子交换色谱柱 蛋白质 分离 纯化
  • 作者: 沈张凤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2期
  • 机构:江苏东台市五烈镇广山卫生院沈张凤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的急症之一,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致盲率很高。传统的治疗方法,药物控制眼压。角膜恢复透明后,行虹膜根切加小梁切除。临床上因术后浅前房,滤过泡瘢痕化以及眼压难以有效控制等不良反应,房水代谢障碍晶体混浊加重,加之此类患者老年人偏多,以50至70岁最多。术后先后不同的时间内均需行白内障手术。近年来,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操作技术成熟,加之摘除了晶状体,分离房角的理论支撑。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于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晶体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此我院2015年至2017年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晶体,以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和促通技术联合用于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价值。方法:2021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中风后遗症瘫痪病人5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针灸和促通技术,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69.54±16.24)分,和对照组数据(56.31±14.28)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6.55%,和对照组数据72.41%相比更高(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瘫痪联用针灸和促通技术,疗效确切,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针灸 肢体促分离运动 价值 促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和促通技术联合用于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价值。方法:2021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中风后遗症瘫痪病人5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针灸和促通技术,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69.54±16.24)分,和对照组数据(56.31±14.28)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6.55%,和对照组数据72.41%相比更高(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瘫痪联用针灸和促通技术,疗效确切,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针灸 肢体促分离运动 价值 促通技术
  • 简介:目的评价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金葡菌的抗菌活性。方法6种国产氟喹诺酮类药物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155株临床分离金葡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观察其耐药情况。结果55株(35.5%)耐诺氟沙星;53株(34.19)%耐氟罗沙星;40株(25.81%)耐氧氟沙星;43株(27.75%)耐托舒沙星[其中40株(25.81%)高耐,3株(1.94%)低对];42株(27.75%)耐环丙沙星[其中38株(24.52%)高耐,5株(3.23%)低耐];40株(25.81%)耐司帕沙星[其中38株(24.52%)高耐,2(1.29%)株低耐]。对诺氟沙星耐药的55株金葡菌中,40株对其它5种药物均耐药,15株对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均敏感,其中2株耐托舒沙星,3株耐环丙沙星,12株耐氟罗沙星。本资料中,司帕沙星MIC50为0.125μg·ml^-1,MIC90为16μg·ml^-1,耐药率25.81%,均为各药最低,是6种药中对金葡菌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托舒沙星MIC50为0.125μg·ml^-1,氧氟沙星MIC50为0.25μg·ml^-1,环丙沙星MIC50为0.25μg·ml^-1,3种药的MIC90均为16μg·ml^-1,对金葡菌的抗菌活性较前4种药低。诺氟沙星MIC502μg·ml^-1,MIC9064μg·ml^-1,是6种药物中抗金葡菌活性最低者。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MIC90均大于或等于16μg·ml^-1,说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存在着交叉耐药。结论成都地区临床分离金葡菌对6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数敏感,但巳存在严重的耐药性,提示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分离 金葡菌 耐药性 抗生素 抗菌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56眼),术前房角开放超过1800,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9.45±5.0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11+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36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CT者43例,所有眼术后房角加宽,大部分开放,术前视力≤O.05者18眼,占32.14%,术后视力t〉0.3者35眼,占62.5%,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房角开放超过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较好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 房角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在2011年2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与比较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以及中央前房深度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的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患者眼压平均是(27.7±19.8)mmHg,治疗后平均是(10.4±3.0)mmHg,差异性显著(P<0.05)。术前,患者的前房深度平均是(1.453±0.394)mm,术后平均是(3.253±0.295),差异性明显(P<0.05)。术前,13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关闭,33例患者窄Ⅱ-Ⅲ,14例患者窄Ⅰ,术后,8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关闭,17例患者部分开放,35例患者的房角完全开放,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HEOS冷刀宫腔镜微剪分离术对宫腔粘连切除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至我院就诊的宫腔粘连患者共计82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传统宫腔镜与HEOS冷刀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30d、术后90d、术后1年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与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术后30d、90d、1年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彭宫液吸收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宫腔粘连患者来说,HEOS冷刀宫腔镜微剪分离术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便于有效降低宫腔再粘连情况,值得采纳。

  • 标签: 宫腔粘连 切除 宫腔镜微剪分离术
  • 简介:【摘要】 介绍缪奇祥主任中医师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结合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验案1则,疗效显著,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腓总神经卡压 针刀治疗 水分离治疗
  • 简介:【摘要】 介绍缪奇祥主任中医师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结合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验案1则,疗效显著,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腓总神经卡压 针刀治疗 水分离治疗
  • 简介:从腺梗豨莶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ent-pimarane型二萜类化合物ent-16-nor-3-oxo-pimar-8(14)-en-15-al(1),以及4个已知二萜类化合物kirenol(2),ent-2-oxo-15,16,19-trihydroxypimar-8(14)-ene(3),darutigenol(4),darutoside(5)。化合物1的平面结构及相对构型通过波谱学方法确定。

  • 标签: 腺梗豨莶 二萜 结构解析
  • 简介:从中药红芪中首次发现一个不稳定化合物。在该化合物稳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酸性甲醇作为提取溶剂,在HPLC指导下快速分离得到该不稳定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芒柄花素7-O—β-D-(6”-O-丙二酸单酰基)-吡喃葡萄糖苷,本文是首次报道从红芪及岩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

  • 标签: 红芪 芒柄花素7-O—β—D-(6”-O-丙二酸单酰基)一吡喃葡萄糖苷 异黄酮苷丙二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