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venousanomaly,DVA)最早由Lasjaunias等提出,并已经替代以前的“脑静脉畸形”、“脑静脉血管瘤”。DV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畸形,由引流正常脑组织的穿髓静脉的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

  • 标签: 发育异常 静脉 综述文献
  • 简介:开展和实施动物实验系统评价之前,制定科学而标准化的研究方案是促进动物实验系统评价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和详细解读SYRCLE动物实验系统评价中心指定的SYRCLE动物实验系统评价研究方案,为国内学者在制作动物实验系统评价之前,制定一个完善和科学的研究方案提供参考,并为其后续系统评价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方法支撑。

  • 标签: 系统评价 研究方案 动物实验
  • 简介:美国《免疫学杂志》近期刊登一项新研究称,每天喝点苏打水有助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美国奥古斯塔大学研究员保罗·奥康纳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完成的大鼠和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大鼠或健康人饮用苏打水不仅可以促使胃部产生更多胃酸,以便较好地消化一餐所吃的食物,同时可使脾脏(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的免疫反应更温和。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苏打水 缓解 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结果 免疫反应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冠心病(CA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呈升高趋势,给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CAD的综合预防和管理中,加强社区老年CAD研究和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下面本文主要社区老年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社区老年冠心病 研究现状 进展
  • 简介:颅内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作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有种族差异。WASID(theWarfarinvsAspirinforSymptomaticIntracranialDisease)的56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疾病患者的系统分析显示,106例患者发生了缺血性卒中(18.6%),其中77例发生在狭窄动脉供血区(72.6%)。多因素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相应供血区卒中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卒中与狭窄率呈线性相关。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史并且动脉狭窄率≥70%的患者,狭窄动脉供血区卒中的1年发作率为18%(13%~24%),2年发作率为19%(14%~25%)。但对有TIA或卒中发生,并且动脉狭窄率〈70%的患者,狭窄动脉供血区卒中的发作率则明显下降,1年和2年的卒中发作率分别为6%(4%~10%)和10%(7%~14%)。

  • 标签: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动脉供血区 透视 多因素分析
  • 简介: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而缺血性脑卒中占80%.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病理生理过程均与一些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分子和基因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基因的调控来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已经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研究的热点之一.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脑缺血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目的观察利湿降脂熏蒸对湿浊痹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的高脂血症患者65例,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30~75岁。随机分为熏蒸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熏蒸组给予利湿降脂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晚)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和疗效。检测熏蒸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和肌酸激酶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熏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熏蒸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的比例为6.25%、15.6%、59.4%、18.75%,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比例为12.1%、45.5%和42.4%。熏蒸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升高(81.2%vs.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肾功能指标和肌酸激酶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湿降脂法熏蒸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并缓解患者中医症状,并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 标签: 利湿降脂 熏蒸 高脂血症
  • 简介:摘要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妇女常见围生期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危害较大,属高危妊娠。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有关。治疗关键在于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因高血糖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并防止代谢并发症及产科并发症,胰岛素是GDM药物治疗的首选,研究表明,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对GDM同样安全、有效。口服降糖药(OHA)在GDM中的应用已成为最新研究热点。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胰岛素抗药性 运动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27例经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CDFI)及临床证实的HCM患者的心电图。结果①ST-T异常是HCM心电图最常见的改变(96%),除巨大倒置“冠状T”有筛选意义外,余无特殊性。②经超声证实,心电图表现有右室肥厚改变者(占55%),可明确提示双心室HCM。③异常Q波发生率50%(12例),与有/无合并心室肥厚改变无关(11/18;1/9,P>0.05),与各组间分布无关(Ⅰ40%;Ⅱ54%;Ⅲ25%,P>0.05),异常Q波以下壁(Ⅱ、Ⅲ、aVF)、侧壁(Ⅰ、aVL、V_(4-6))多见(均5例,41%)。④8例HCM患者进行1~6(平均2.6)年的心电图随访,2例心电图有恒定的电压增高改变,CDFI复查心肌较前增厚,左右腔缩小,其中1例发生猝死。结论我们认为心电图对于HCM的初步筛选、心脏超声检查及随访以及估测预后不失为1项简便、敏感、价廉、可靠的指标。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图 HCM 心脏超声检查
  • 简介:为了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心电图改变特点,本组资料为我院1994年1月~1998年12月间23097例心电图中60岁以上5543例老年人,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5543例中男3458例、女2085例;60~69岁4157例(75%);70~79岁1164例(21%);80岁以上222例(4%)。所有病例均为我院常规体检门诊或

  • 标签: 老年人 心电图 ECG 室上性心律失常 ST-T变化
  • 简介:区域协同医疗示范工程是对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的重大举措。作为创新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实践,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保障模式——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电检查和监护服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远程医学模式和新式远程心电设备和网络技术,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应用在示范工程中将直接服务于广大百姓。

  • 标签: 远程心电 心电监测系统 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心电监护系统 保障模式 服务系统
  • 简介:烟雾(moyamoya)病又称为自发性Willis环闭塞症.该病脑血管造影的特点不仅是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或闭塞,而且双侧脑底可见程度不同的异常网状血管.有时一些主要的脑动脉也会出现不显影的情况,如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甚至包括大脑后动脉(PCA).国际医学界40多年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烟雾病的研究结果.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诊断烟雾病已不再困难.

  • 标签: 烟雾病 自发性Willis环闭塞症 血管造影 脑血流 脑代谢 手术治疗
  • 简介:冠心病(cownaryheartdisease)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痉挛,从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常见心脏病。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传统疗法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therapy)及外科治疗,后者又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和心脏移植术(hearttransplantation)。然而药物治疗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后手术部位或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可发生再狭窄,所以这三种治疗均不能根治冠心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特别是在基因载体的构建、靶基因的界定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使许多因基因结构或表达异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利用基因治疗有望获得根治。

  • 标签: 基因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therapy)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随着胸部肿瘤者生存期不断延长,放射后心脏损伤已成为常见的问题并影响着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并成为非乳腺癌死亡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不少胸部肿瘤(如部分肺癌)者被推荐放化疗同步进行可能增加心脏损伤。蒽环类化疗药物常被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的联合化疗,其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的广泛损伤,联合放疗时又可降低心脏的耐受性。除阿霉素以外,环磷酰胺、紫杉醇等和放疗同时应用,同样可以增加心脏损伤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监测,

  • 标签: 肿瘤放化疗后 胸部肿瘤 放射性心脏损伤 心电图 蒽环类化疗药物 联合放疗
  • 简介: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它与凝血酶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活化蛋白C,在机体发挥抗炎、抗凝、抗纤维裂解等多种作用。近年来,TM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现就TM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TM的结构与主要功能1982年Esmon首次从兔的肺内皮细胞中分离出一种可以加速凝血酶活化蛋白C的辅因子,并将其命名为TM[1]。

  • 标签: 血栓调节蛋白 活化蛋白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粘附分子 冠脉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标题阿昔单抗(abciximab)改善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人)心外膜血流和心肌再灌注:来自TIMI14试验的观察结果。作者DeLemosJA,AntmanEM,CibsonCM,etalfortheTIMI14investigators

  • 标签: TIMI 14 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的电生理特性,以探讨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电生理基础。方法:台氏液灌流下分离获取30只兔左房及相连肺静脉组织,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插入标本不同部位。程序刺激下分别记录动作电位并测量各项参数: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度(APA)、动作电位复极至50%的时间(APD50)、动作电位复极至90%的时间(APD50)。结果:正常台氏液灌流下,在肺静脉心肌袖的入口处及远端电刺激均可记录到一种快反应动作电位,1期复极迅速,平台期短,形态似三角形。两者的静息电位、APD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PD50近端长于远端.(168.50±36.13)GIS:(142.39±24.46)ms,P〈0.05。肺静脉近心端可观察到自发搏动.其自发电位表现为0期除极速度慢.幅度低,频率慢。似存在舒张期除极。以4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循环灌流后,2例肺静脉心肌袖近端快反应动作电位出现了早期后除极。结论:肺静脉肌袖的自发动作电位、复极异质性,及可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早期后除极等电生理特性,均提示肺静脉可能通过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或微折返诱发局灶性房颤。

  • 标签: 肺静脉 心房颤动 心肌 动作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资料,并与PTC相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RCP、PTC对胆道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7%(91/95)、96.8%(92/95),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6%(88/95)、93.6%(89/95)。MRCP无并发症,PTC并发症5.2%(5/95)。MRCP、PTC在判断梗阻病因及梗阻部位的准确率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疾病方面简便、安全、无创伤性、无需造影剂,且具有与PTC相同的诊断价值,可取代PTC的诊断作用。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胆道梗阻,影像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左室肥厚(LVH)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78例老年人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实验室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老年人LVH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老年人LVH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24h收缩压(8=0.289,P〈O.05)、血尿酸(β=0.075,P〈0.01)和血钾(β=-12.221,P〈0.01)。结论老年人LVH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降低24h收缩压水平和血尿酸浓度,保持合适的血钾浓度,可能是延缓或逆转LVH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左室肥厚 相关因素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