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降低老年患者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并发症。方法对57例老年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将患者分为:A组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60~72(66±5)岁,采用传统的PBMV技术;B组30倒.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60~70(64±5)岁,采用改进的PBMV技术,主要包括:4种方法监控定位行房间隔穿刺;根据左心房大小调整尖瓣导向探务前段的J形弧度;3种方法监控球囊导管是否已进入左心室并判断其未卡在腱索内;微级递增球囊直径扩张尖瓣口等.结果A组并发症为26%(7/27),其中中~重度尖瓣关闭不全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2例,心包填塞1例;B组仅3%(1/30)发生中度尖瓣关闭不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云雾状改变不是PBMV的禁忌证。结论PBMV操作技术的改进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PBMV手术的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二尖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近年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许多研究已证明RT3DE可实时采集、快速成像、同步显示尖瓣的立体解剖结构,尤其是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不受患者体位、肺内气体等因素影响,对尖瓣立体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维TEE[1].目前,RT3DE已成为指导尖瓣外科手术及导管介入治疗的首选影像学检查[2].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形态 导管介入治疗 立体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尖瓣置换术(mitralvalvereplacement,MVR)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ricuspidvalveplasty,TVP)对其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尖瓣病变伴有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MVR组(40例)与MVR+TVP组(4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中体外循环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心脏进行评估,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2年的相关情况,观察三尖瓣瓣环收缩期末内径(tricuspidvalveannularendsystolicdiameter,TVAESD),三尖瓣瓣环舒张期末内径(tricuspidvalveannularenddiastolicdiameter,TVAEDD),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annularplanesystolicexcursion,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ventricularfractionalareachange,RVFAC)。同时对比两组围术期病死率、2年存活率和三尖瓣关闭不全程度患者比例。结果术后2年MVR+TVP组的TVAEDD和TVAESD显著小于MVR组,而RVFAC显著高于M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MVR+TVP组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功能改善患者比例显著优于MVR组;MVR+TVP组术后2年的存活率显著高于MVR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行MVR患者同期行TVP有助于患者右心功能和三尖瓣功能的恢复,从而有利于减少MVR后远期出现的三尖瓣关闭不全。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成形 三尖瓣关闭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8例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均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即刻评价尖瓣成形术的效果。结果本组18例中16例一次性手术实施成功。1例术中监测发现反流2级后再次实施成形后成功,1例术中监测发现反流3级后改行尖瓣置换术。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尖瓣成形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疾病 关闭不全
  • 简介:此前有几个研究发现,出生时体重低的儿童长大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科学家怀疑,在母体宫内发育不良,改变了胎儿的代谢特点.使他长大后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最近更有研究人员发现,出生体重低的孩子儿童时期可以有不同的生长模式,而不同的生长模式也会带来不同的代谢紊乱易感性,也是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生长模式 儿童时期 心血管疾病 血压 成年 宫内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观察患者置入具有工作模式转换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对减少右心室起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符合双腔起搏器置入指征的患者126例,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同一患者在心房按需型起搏模式(AAISafeR)和房室全能型起搏模式(DDD)2种工作模式下心室起搏百分比的比例,随访3个月,进行ECG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分析心室起搏百分比与心房的相关性。结果与DDD比较,AAISafeR模式下心室感知百分比明显增加(34.61±9.82)%vs(73.18±1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减少(83.71±11.76)%vs(23.61±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ISafeR模式减少右心室起搏60.1%。相关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径与心室起搏百分比呈正相关(r=0.398,P=0.0003),LVEF与心室起搏百分比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0.13,P=0.26)。结论AAISafeR模式可有效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可能影响心腔结构短期内重构,但尚未引起心室功能的改变。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室复建 心室功能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索适合社区应用的、规范有效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抓住高血压病人这条主线,采取集中干预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从而调动整个家庭的防病、治病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对高血压的控制发生作用。结果通过集中干预随访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有41.38%;行为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改变,减少吸烟量的病人有10.92%,戒烟的病人有27.01%;减少饮酒量的有13.22%,戒酒的病人有35.06%;减少摄盐量的有85.63%;减少脂肪摄入量的有85.63%;增加体育锻炼的有41.95%;降低了管理人群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以病人自我管理为主的综合管理,形成医患互动,使高血压管理由被动变成主动,才能使高血压管理真正有效。

  • 标签: 高血压 病例管理 社区 模式
  • 简介: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周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七叶皂苷钠对其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叶皂苷钠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和常规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选择30名健康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发病后24h、7d、14d血浆TNF-α和血清NSE的含量.结果常规组血中TNF-α和NSE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两者在发病后24h已明显升高,7d时达高峰,14d时又明显下降;两者含量与出血量均呈正相关,NSE含量与TNF-α含量也呈正相关.七叶皂苷钠组血中TNF-α和NSE含量与常规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七叶皂苷钠可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和NSE含量,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TNF-α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出血量越大,血清TNF-α和NSE含量越高,两者均可作为神经损伤的定量生化标记物、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NSE TNF-α 含量 脑出血 患者
  • 简介:目的利用维斑点追踪超声纵向应变比较不同部位右心室起搏对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的影响。方法有双腔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无器质性心脏病变患者共60例,按1:1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根据分组结果分别将右心室电极植入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septum,RVOTs)及右心室心尖(rightventricularapex,RVA)。术后起搏器程控并保证心室完全起搏后,进行维斑点超声成像分析,记录左心室收缩时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最大差(LS—TD)。结果RVA组左心室收缩时纵向应变最大差大于RV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6±43.9msvs(74.3±13.7)ms,P〈O.001]。结论维斑点追踪超声纵向应变结果显示RVOT起搏时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A起搏。

  • 标签: 生理性起搏 斑点追踪成像超声 纵向应变 心脏起搏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性甲基精氨酸(ADMA)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表达及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脑梗死组,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型梗死组(〈4分,21例)、中型梗死组(4~15分,49例)、重型梗死组(〉15分,30例);同期体检无脑血管疾病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ADMA浓度,比较各组间血浆ADM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轻、中、重型3个组及对照组血浆ADMA水平分别为(0.80±0.16)、(1.14±0.28)、(1.33±0.33)、(0.52±0.16)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高ADMA水平是脑梗死急性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0,95%CI:1.078~1.212,P=0.045)。结论血浆ADMA水平在轻、中、重型脑梗死患者中表达逐渐升高,ADMA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ADMA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 简介:目的采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纵向应变及应变率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心功能正常的HCM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测量左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PS)、达峰时间、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e)及左房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GLSRa),并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结果HCM组GLPS、GLSRs及GLSRe明显减低(P〈0.01),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延长,GLSRa增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是一种可以更准确评价HCM左心功能的定量分析工具。

  • 标签: 斑点追踪 肥厚型心肌病 纵向应变 应变率
  • 简介:尖瓣脱垂综合征(下称脱)与β受体过敏征(简称β亢)多以心悸、胸痛、呼吸不畅,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等为主诉就诊,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约占具有心血管症状患者的4%~8%,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常伴神经衰弱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容易混淆。本文观察一组住院确诊的脱及β亢患者的儿茶酚胺(CA)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儿茶酚胺 临床意义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患者 心血管症状 就诊
  • 简介:CIN的发病机制不完全与对比剂应用相关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强调:“CIN的发病机制包括肾脏因素和对比剂因素,因此合理的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至关重要。”诱发CIN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原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使用对比剂的剂量过大,而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则包括心力衰竭、低血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肾毒性药物、高龄及贫血等。正确地评估患者CIN发生风险,合理控制对比剂用量可降低CIN发生率。

  • 标签: CIN PCI 发病数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治疗 循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12月在解放军105医院就诊的30例2型糖尿病(2-DM)患者及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身高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常规参数指标,获得高质量的维图像,测量左室局部纵向舒张早期、晚期峰值应变率(LsSRe、LsSRa),圆周局部舒张早期、晚期应变率(CsSRe、CsSRa),并计算出整体舒张早期应变率LgSRe、CgSR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LgSRa、CgSRa,计算LgSRe/LgSRa、CgSRe/CgSRa、E/LgSRe、E/CgSRe值。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左室LsSRe明显减低(P〈0.05),LgSRe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8±0.17比1.30±0.22,P〈0.05);LgSRe/LgSRa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且比值〈1(0.91±0.19比1.20±0.39,P〈0.05),E/LgSRe较对照组增高(0.92±0.16比0.67±0.22,P〈0.05)。③左室圆周应变率各项参数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D—STI能够客观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 标签: 糖尿病 左室舒张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
  • 简介:我们对两例纯静脉途径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的病人作了长期追踪研究,发现AICD能准确地识别室速和室颤,并能成功地进行转律和除颤。奎尼丁能有效控制室性心动过速,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故经非开胸途径植入AIC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方法,联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

  • 标签: 埋藏式心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 经静脉 随访 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尖瓣反流(MR)患者左心室功能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143例AMI患者,平均入院5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MR情况、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根据LVEF大小将患者分为2组(≥50%组和〈50%组);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432d,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因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MR发病率73.4%。MR的发生及程度与Killip分级、LVEF值、LVEDD、LVESD、LAD、E/A比值等相关。左心室大小和功能与AMI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AMI后MR患者LVEF〈50%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AMI后基线水平MR的严重程度与左室功能和大小显著相关,左室功能恶化是远期死亡的显著预测因子。

  • 标签: 二尖瓣反流 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