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论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我院的儿科中选择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随机分配法进行分组,采样时间为2022年2月-2022年9月。对照组中有50例患儿,对该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也有50例患儿,对该组患儿进行护理风险警告标识,比较并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次数较少,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高,且对照组与实验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护理中使用护理风险警示标志,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提高患儿家属的警惕,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因此在护理中采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儿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农业保险在农民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了农业保险对农民风险管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保险能够有效降低农民面临的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提升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风险分散、经济激励和信息反馈等方面。然而,农业保险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保费定价、覆盖范围和理赔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民需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提升其对农民风险管理的效果。

  • 标签: 农业保险 农民 风险管理 作用机制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劳动合同法律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入解析与应对劳动合同法律风险,不仅有助于企业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更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据统计,近年来因劳动合同纠纷引发的法律诉讼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了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度解析劳动合同法律风险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为企业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风险防控体系,从而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劳动合同 法律风险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及潜在风险。方法 选取本院102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总结且潜在风险,强化防治措施。结果102例患者中有65例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有25例累及全身,有11例累及呼吸系统,有20例累及胃肠系统,有6例累及心血管系统,有8例累及神经系统,有1例累及泌尿系统,有2例累及肝胆系统。 结论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多样性,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潜在风险,强化防治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不良反应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近一年来到体检中心接受静脉采血体检者230例,随机均匀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体检者选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选用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体检者静脉采血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体检者各项满意度调查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体检者静脉采血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21%,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融入体检中心静脉采血可以提高体检者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具有现实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体检中心 静脉采血 应用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护理干预措施和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自杀行为的风险因素,本文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并强调了进行细致的风险评估在预防自杀行为中的重要性。

  • 标签: 精神疾病 自杀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实施唤醒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到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唤醒式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12个月随访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骨密度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髋关节及腰椎BMD值相近;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及腰椎BMD水平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唤醒式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和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肿瘤内科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不同组别,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干预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统计并观察两组护理情况,具体包括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投诉等。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工作投诉及护理安全质量合格情况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期间,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的疗效十分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疗效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和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精神科患者采用这两种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在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可以使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 标签: 预见性风险评估 精神科 安全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