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频率快,不能平卧,时有躁动,加上咳嗽及体位经常变动,监测护理右心漂浮导管甚为困难.现将18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动力学监测 合并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血流
  • 简介: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生约占所有骨折的1/6。主要发生年龄在60-75岁阶段,女性多于男性,其原因与高龄及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相关。腕关节是全身最重要、活动频率最高、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关节,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导致很多并发症,如畸形愈合、握力下降、骨萎缩、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僵直等并发症。治疗不当更易导致腕关节慢性疼痛和僵硬,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患者 手术治疗 外固定支架 老年性 女性绝经后
  • 简介:【摘要】伴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尿流动力学检查成为了泌尿外科的常规检查方式之一,能够为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详细的客观依据。尽管该检查方式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但随之而来的尿流动力学导管相关感染也成为了临床不得不面对和重视的问题。以下,本文将针对其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展开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尿流动力学 导管感染 感染预防 感染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光动力疗法治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护理措施实施深入化的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选定了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中医院采取光动力疗法治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的62例患者为主要对象,以患者的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比组(n=31)和观察组(n=31)。对比组中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两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 对比组护理效果差于观察组,组间数据经过比较之后有意义(P<0.05)。对比组护理满意程度差于观察组,组间数据经过比较之后有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采取了光动力疗法治疗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的方式有着较好护理效果。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颜面部基底细胞癌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肺癌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是肺癌的一种转移途径,可以出现肺门、纵隔、隆突下以及锁骨上等部位的淋巴结转移,临床上有肺癌的原发病灶,一般先转移到同侧肺门淋巴结,然后转移到纵隔淋巴结,再沿着淋巴管道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还有少数病例可以通过胸壁而转移到同侧腋下的淋巴结(1)。化疗对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2),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强,患者常承受着静脉穿刺痛苦,而血管的损害往往会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治疗。因此,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环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指由肘前的外周静脉,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到上腔静脉的穿刺插管,导管顶端最终停留在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3)但是由于患者伴有多处淋巴结转移,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了置管困难,导致置管失败,对置管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的护理对策,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 标签: 肺癌淋巴结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穿刺失败    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后不同体位调节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行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麻醉后保持左侧卧位5min后平卧并右侧臀下垫高15°;B组麻醉后立即取平卧位并右侧臀下垫高15°;C组麻醉后立即取水平仰卧位。观察三组麻醉后不同体位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C组血压下降最严重,在麻醉后2、5、10min血压下降幅度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CSEA麻醉后低血压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调节不能及时代偿,麻醉后血管扩张和下半身血液回流障碍所致。麻醉后保持数分钟侧卧位可以有效防止严重低血压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孕妇 血液动力学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开展中医护理对其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筛选我医院接收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病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添加中医护理干预,将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及时开展中医护理干预,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胃肠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障碍 中医护理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Q-max、PVR、Pdet-Q-max水平低于对照组,VMCC、BC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尿流动力学检查 良性前列腺增生 治疗
  • 简介:【摘要】 总结一例偶发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多学科合作,预见性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个体化镇痛镇静,减少刺激;密切观察病情,早期识别,有效控制;血流动力学监测,合理补液;精准管理血管活性药,观察用药效果。患者入ICU第三天,血流动力学稳定,转入普通科室,进一步治疗。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血流动力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转移性脑肿瘤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100例转移性脑肿瘤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转移性脑肿瘤放疗患者中,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转移性脑肿瘤 放疗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在创面护理过程中使用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对患者创面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深Ⅱ度烧伤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8.1-2020.1,随机取 84例,分为 2组,一组是使用常规换药的对照组( n=42),另一组是采用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的实验组( n=42),评价创面治疗情况。结果:采用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的实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优于使用常规换药的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换药次数较少( P< 0.05);愈合用时较短( P< 0.05)。结论:对深Ⅱ度烧伤患者使用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得到病人认可,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动力 负压护创敷料 深Ⅱ度烧伤 创面 效果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护理中应用胃动力治疗仪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集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平均分得5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常规护理加以胃动力治疗仪辅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远远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胃动力治疗仪,不仅可以减缓患者在临床的相应症状,还可以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缩短临床治疗周期,提升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目前在临床已经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欢迎。

  • 标签: 胃动力治疗仪 功能性消化不良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使得门诊护理成为了病人进入医院的首要任务,同时门诊护理工作的好坏、医疗服务的好坏,将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体素质,若首次接待未能得到病人的认同,不但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还会对医院的整体利益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与容量治疗护理是极为必要的。因此本文将探究胃肠外科ERAS围手术期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检测以及容量治疗方面的护理。

  • 标签: 胃肠外科 手术期 血流动力学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PiCCO监测,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相关性,探讨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作用。方法: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监测CVP、GEDI和EVLWI等指标变化。结果:GEDI与EVLWI有显著相关性(r=0.355 , P=0.01 ) ,CVP与GEDI及EVLWI相关性差(r分别为0.113、-0.08,P分别为0.114,0.268)。结论:在CVP的基础上结合GEDI和EVLWI,动态监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前负荷和肺水肿的情况,可以更好地进行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复苏的液体管理。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0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转移病患共92位,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患注射本院自治营养液给予肠外营养,对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在胃管,注射肠内营养,观察身体各项数值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发生率,而实行干预后白蛋白和清蛋白数值比干预前高且干预后观察组二者数值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病患进行术后肠内营养护理可以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病患身体机能恢复情况,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路径 结直肠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依从性
  • 简介:<正>老年黄斑变性是发生在45岁以上病人的眼底视网膜的退行性病变,表现为眼底的新生血管导致眼底出血、渗漏并形成瘢痕,造成严重视物变形,中心视力下降等不可逆的损害。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人视力下降、减退甚至失明[1]。在全球范围内,8.7%的盲人是由老年黄斑变性导致的[2]。光动力疗法(PDT)是指在光敏剂的参与下应用与光敏剂相匹配的激光在靶组织内产生光化学反应,通过封闭异常新生血管以产生治疗效果的一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老年黄斑变性 避光病员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尖锐湿疣(CA)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对于光动力治疗后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58例CA患者为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在光动力治疗后,对照组提供莫匹罗星软膏进行预防创面感染治疗,实验组除外涂莫匹罗星软膏外结合皮肤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术后5d、10d的伤口愈合状况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5d、治疗后10d的伤口愈合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结合皮肤护理能够促使CA患者在光动力治疗后更快恢复,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尖锐湿疣 光动力治疗 皮肤护理 愈合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患者经 ECT 全身扫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 患者,人数为 200 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原则,各组 100 例,其中 100 例进行 临床护理路径 (观察组)、另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将各组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 观察组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 患者 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 , ( P < 0.05 ) 。观察组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 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患者经 ECT 全身扫描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提高作用,同时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转移灶 经 ECT 全身扫描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