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泪囊炎是小儿常见眼病,婴幼儿发病率约5~6%,可单眼或双眼发病,主要表现有溢泪、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冲洗泪道不通畅伴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返流。对于新生儿泪囊炎不同年龄治疗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现就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年龄治疗方式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脊柱肿瘤的疗效。方式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天津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颈胸脊柱肿瘤患者60例,采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行走情况,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的行走情况,Frankel神经功能情况均优于术前。结论在颈胸脊柱肿瘤治疗中,采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全脊椎切除 脊柱稳定性重建 颈胸段脊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腰脊柱骨折的患者手术复位中使用经伤椎固定方法和跨伤椎固定治疗方法两种手段的临床效果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脊柱外科胸腰脊柱骨折患者6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33例胸腰脊柱骨折的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实验组,将33例胸腰脊柱骨折的患者经跨伤椎固定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差异,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分析对比经伤椎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胸腰脊柱骨折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患者轻,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对照组胸腰脊柱骨折患者重于实验组患者。在经统计学计算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手术治疗后,疼痛情况低于跨伤椎固定患者,并发症方面经伤椎固定手术患者较轻,下床时间经伤椎固定和跨伤椎固定两者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肢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7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87例肢骨折患者进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一般来看,骨折患者的恢复期需要5~7个月,本院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骨不连或者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出现钢板及螺丝松动现象的只有2例,占总比重的2.30%。采用Johner-Wruhs功能评价标准对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5.30%。结论对肢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法的采用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具有适用范围广、创伤小、愈合效果佳等优势,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法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四肢骨折 固定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操作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修复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独立操作方法为患者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手操作技术为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进行口腔修复患者的修复时间、舒适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满意度(65.00%)低于实验组(90.00%),且两组之间对比的修复时间及舒适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操作技术对口腔修复效果有着较高的提升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口腔修复 四手操作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肢创伤骨折患者急性疼痛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肢创伤患者共计10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性疼痛护理管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临床体验,为之后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帮助,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急性疼痛 临床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项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与相关注意事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肝病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肝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运用德国BEThrombolyzer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以及配套试剂对我院住院患者的血凝项检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注意事项。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组、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及重型肝炎组的PT、APTT及TT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而FIB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重型肝炎组显著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P<0.05),而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凝项检测对于肝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影响血凝项检测的因素并严格执行检测操作规程,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 标签: 血凝四项 实验室检验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杉树皮小夹板治疗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肢活动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肢活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杉树皮小夹板对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治疗,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接近的复位固定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肢功能,还可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 杉树皮小夹板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贫血患者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降低,血浆与抗凝剂的比例发生变化,研究通过校正采血量对凝血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检验工作。方法收集50例大连地区贫血患者(HCT<0.25)进行凝血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严格按照血液与抗凝剂91的比例作为第一管,列为对照组;再根据患者HCT和抗凝剂校正公式抗凝剂量(ml)=(100-HCT)×0.00185×采血量(ml),求出校正采血量(抗凝剂固定0.2ml),按校正采血量进行血样采集作为第二管,列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不同程度HCT时,两组凝血项结果的差异。结果当HCT<0.25时,观察组较对照组PT、APTT、TT时间明显延长,FIB结果减小,校正前后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HCT<0.25),不同采血量会对凝血项检査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应严格校正采血量以提高凝血项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贫血 采血量 凝血四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A组肢骨折患者实施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肢骨折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B组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优良率等明显优于A组肢骨折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肢骨折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促进患者预后,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四肢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检测凝血项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美国贝克曼ACL9000型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标本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项指标可客观准确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 纤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6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分组。对照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12h,观察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h以内。比较两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ST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干预前后患者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疗效。结果观察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彩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越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越好,可更好保护BNP和改善心肌灌注,缩小心梗面积,改善预后。

  • 标签: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多采用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情况,分别采用日本腰椎功能评价JOA评分法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脊柱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观察术前术后伤椎体压缩率与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两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压缩率、伤椎压缩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术后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胸腰脊柱骨折患者疼痛,改善伤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恢复,但经伤椎固定治疗对于伤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恢复效果更佳,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增加。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门-囊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STEMI患者71例,依门-囊时间将患者分为未达标组(≥90min)和达标组(<90min),分析影响门-囊时间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进展快、节假日住院、入CCU时无症状、入CCU时间(6am-10pm)、患者及家属决定时间、导管室医护人员到位时间和等待手术台时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STEMT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因素均可对直接介入治疗的门-囊时间造成影响,需建立和完善院内相关的抢救机制,以最大程度减少门-囊时间的延迟。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介入治疗 门-囊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开放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简单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17.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多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胫腓骨 多段开放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8例,其中24例患儿为早产儿,作为早产组,24例患儿为足月儿,作为足月组,比较两组患儿发病因素和临床特点。结果早产组患儿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史、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组,P<0.05;足月组患儿母亲剖宫产和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早产组,P<0.05;足月组患儿气胸发生率明显高于早产组,P<0.05;早产组患儿颅内出血、败血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组,P<0.05。结论不同胎龄新生儿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和临床特点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予以注意,针对不同胎龄的患儿给予针对性的诊治,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胎龄段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特点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对肢骨折患者降低术后疼痛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3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综合护理疗法。结果38例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35例对照组(P<0.05)。结论在肢骨折患者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对于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突出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四肢骨折 综合护理干预 疼痛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黄水蜜冷敷辅助治疗丹毒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我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随机接收了76例丹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各38例。在对患者治疗丹毒的过程中,以常规抗炎治疗和中医护理为基础,进而利用硼酸溶液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湿敷患处的方式辅助治疗,对观察组利用黄水蜜进行冷敷患处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进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NRS得分等级比较方面,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炎药物静滴治疗和中医护理基础上,通过对患者进行黄水蜜冷敷辅助治疗丹毒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治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四黄水蜜 冷敷 丹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关节假体置换选择在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4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平均随机每组52例,观察组实施关节假体置换手术,常规组实施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常规组的78.8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低于常规组的11.5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观察组关节疼痛程度得分明顯低于常规组,疼痛缓解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肢骨折患者采用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效果确切,是较为理想的关节成形术,能保留关节的功能,还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骨折 关节假体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超声在孕早期对胎儿肢畸形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抽取我院中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间我院中收入的48例确诊为胎儿畸形的孕妇纳入本次研究,所有孕妇均超声诊断,并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统计畸形检出率。结果所有胎儿的畸形检出率为42(87.50%),其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超声进行诊断畸形的筛查中,能够有效避免其他因素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干扰,能够获得更好的诊断结果,可作为胎儿畸形状况的主要指标对胎儿的状况进行判断,能够有效提高诊出率,提高诊断效果。

  • 标签: 四肢畸形 孕早期诊断 超声诊断 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