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种不同采血方法用于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方法本文的调查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住院部患者,共800例。同时采取800例住院患者的末梢血液及静脉血液用于血常规检验,用标准血常规检验仪器校订血常规检验结果后比较两种采血方法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而评价不同采血方法的检验水准。结果静脉血液用于血常规检验结果测定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准确率较末梢血液高,两种采血方法比较时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用于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率较高,且稳定性较好。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室存在的护理问题,积极采取干预对策,减少医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对采血室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采血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操作不当造成标本溶血,积极采取应对的护理措施结果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晕针晕血病人明显减少,医患纠纷为零结论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效控制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采血室 护理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室存在的护理问题,积极采取干预对策,减少医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对采血室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采血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操作不当造成标本溶血,积极采取应对的护理措施结果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晕针晕血病人明显减少,医患纠纷为零结论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效控制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采血室护理问题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把-根硅胶材料制成的导管置入,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导管置入技术.因PICC有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限制,只需外周穿刺,风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并可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致的血管损伤,留置时间长,因而目前被广泛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患者及反复采血、输血制品者等[1].PICC输液后,常规给于肝素盐水封管,而目前临床上常规PICC采血方法为先弃血2ml后采集血标本[2].

  • 标签: PICC导管 凝血实验 允许误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股静脉采血的方法及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患儿采血成功率。方法对67例患儿行股静脉采血,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儿中63例操作成功,小儿股静脉采血成功率达94%。结论股静脉穿刺在婴幼儿抢救和重症监测中有着重要作用,实施合理准确的穿刺方法,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可确保穿刺的成功,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

  • 标签: 小儿股静脉 采血 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对门诊采血室工作质量的影响,以提高门诊采血室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5月期间门诊采血室患者(n=200),结合护理方法进行对照组(n=100)、优质护理组(n=100)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比对照组与优质护理组门诊采血室患者护理满意度、抽血失败、穿刺1次成功率、血液样本合格率。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穿刺1次成功率、血液样本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抽血失败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采血室工作开展期间运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穿刺1次成功率、血液抽样合格率、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采血室工作开展质量。

  • 标签: 门诊采血室 优质护理服务 样本合格率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时的应用有效性。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20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静脉采血的受检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20年1月起到2021年4月止,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受检者被平均纳入至实验组(100例,接受优质综合护理方法)和参照组(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针对二者护理前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展开比较。结果:针对二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14.00%明显较参照组40.00%更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二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0.00%明显较参照组70.00%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综合护理方法应用到静脉采血的受检者的临床护理中,提高静脉采血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体检中心 优质综合护理方法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医院中静脉采血的运用效应;方法:采用数字化随机抽样法,从2022年4月--2022年8月的患者中选取120名门诊采血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60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抽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采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满意度更高;结论:在抽血后进行按压穿刺时,对病人进行良好的护理,这样可以避免抽血部位皮下血肿、皮下淤血不良反应,提高采血的安全性,并且接受优质护理的观察组,其整体有效率和满意度均较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采血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采血室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其防范对策。通过对比研究方法,观察了采血室中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并对其防范对策进行了探讨。方法:随机筛选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采血室接受血液采集的患者共计120例展开研究,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防范对策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仅10.00%,而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达到了45.00%,显然前者低于后者,两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为理想,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静脉采血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后,采血室的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采血室 风险事件 防范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成年患者进行静脉采血后出现的血肿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9月-11月于本院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800例患者,受测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血后发生血肿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进行静脉采血后,由于按压位置不正确、压迫方法不正确、体位不当、压迫时间过短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皮下血肿的发生。结论:为减少采血后患者不良反应,需要注意可能导致皮下血肿的发生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改善,最大程度避免其发生。

  • 标签: 静脉采血 血肿 原因分析
  • 简介:采血车内采血特点是拥挤、空间小、环境差,在采血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献血反应,无形中加剧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会认为献血有损健康;这也影响了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献血反应的预防就成了采血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于1999年1月~2000年11月对采血车上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献血反应 流动采血车 献血者 预防 采血工作 无偿献血工作
  • 简介:摘要:在血站工作的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职业暴露问题,为了避免因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就要探寻更多防护的措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现阶段要加强对采血流程的分析,找到控制的关键位置,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护工作的质量,保证采血护士的安全。文章首先分析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然后重点探讨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可供读者参考。

  • 标签: 血站 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我市中医院血站献血者,分析静脉采血中原因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94例献血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47:47,前者静脉采血中应用常规护理,后者静脉采血中实施细节护理,分析数据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应激反应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10.64%)相比,观察组(2.13%)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对于献血者静脉采血来说,推荐实施细节护理的干预手段,该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心理应激反应情况,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静脉采血 不良反应发生率 心理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胫后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214例采用胫后动脉穿刺;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100例采用肱动脉穿刺。对3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局部瘀斑或血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后动脉比肱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χ2=5.08;P<0.05)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低(χ2=4.86;P<0.05)。结论胫后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穿刺误伤机会少、安全、定位简单、成功率高,操作手法易掌握,不影响保暖和采血量,远离重要器官组织和神经,不易受污染,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

  • 标签: 穿刺采血 胫后动脉 新生儿监护病房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门诊检查患者静脉采血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3月在门诊接受过静脉采血的患者共600例,把他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

  • 标签: 门诊检查 静脉采血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