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计 84例,选取时间为 2018年 9月 -2019年 10月之间,并将此次研究的 84例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将其中一组设为参照组,给予本组常规护理,再将另外一组设为实验组,给予本组全程护理干预,两组各有患者 42例,并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得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明显,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 : 血管内超声以其优越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已在冠心病介入领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诊断及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工具,被称为冠脉介入手术医生的另一只“眼睛”,它能够准确的观察血管腔的形态、管壁之间的关系,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和判断斑块的性质,指导冠脉介入手术。本文就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 ] 血管内超声 冠心病 诊断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接收的 6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分成实验组( n=31)和对照组( n=31),对照组实行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清 CRP、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差异上,全部呈现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疗效,减少发作心绞痛频率。

  • 标签: 中西医 结合治疗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退行性心血管疾患是中年人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其中冠心病在40岁以上的男性中发病率最高。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周醇饮食、吸烟及有关家族史等均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为了解飞行员心血管健康状况及其调节功能,我们有目的地对279名民航飞行员冠心病易患因素作了一次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易患因素 民航飞行员 调查分析 退行性 心血管疾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军队老干部冠心病病例采用延伸护理的保健康复作用。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70例军队老干部冠心病病例,均为我所于2007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将该70例患者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前者使用常规护理,后者使用采用延伸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呈更高显示(P

  • 标签: 延伸护理 军队老干部冠心病病人 保健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从临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角度对冠脉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以随机和均等的方式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冠脉介入治疗,每组各43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各自的优越性。结果:对照组胸闷占比为9.30%、胸痛13.95%、呕吐9.30%、恶心11.63%、皮疹6.98%,观察组胸痛占比为4.65%、呕吐2.33%;两组对比,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从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的角度而言,冠脉介入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冠脉介入治疗 效果与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于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1月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患者50例。其中,接受保守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为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为观察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冠脉介入 心血管事件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临床护理方式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的方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不仅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周期,改善生活质量,还能够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冠心病 治疗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时代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医疗行业中也引入了新的健康教育方法。移动医疗具有方便、快捷等特征,在国外的研究中已经展开。我国的移动医疗还在发展,体系也需要完善。而冠心病患者需要在术后展开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以巩固术后疗效,加强治疗效果。本文对移动医疗在冠心病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展开综述,以期为制定冠心病术后健康教育措施、巩固手术效果提供依据。

  • 标签: 移动医疗 健康教育 冠心病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0 年 1月~2021年 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 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治疗上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SF-36 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SF- 36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生存质量 运动模式 高血压 观察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和普萘洛尔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指标(4.4±0.5)mmol/L、TG指标(1.6±0.7)mmol/L和治疗有效率(95.83%),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5.3±0.6)mmol/L、(2.2±0.5)mmol/L和(83.33%),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内科规范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令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快改善。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心血管内科 内科规范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运动心电图+心脏超声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运动心电图、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经冠脉造影检查出40例疑似患者中有23例(57.50%)阳性、17例(42.50%)阴性;以冠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运动心电图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准确度为95.00%、敏感度为95.65%、特异度为94.12%。结论:运动心电图+心脏超声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诊断价值较高,值得研究。

  • 标签: 运动心电图 心脏超声造影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观察冠心病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抽取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基于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组,每组43例。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联合优质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 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方法),每组均为 47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总满意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以及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总满意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 2018.2-2019.2收治的 80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综合治疗)与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各 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在心悸改善时间、止血时间、黑便消失时间上进行对比,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短( P< 0.05),研究对象在总有效率上进行对比,观察组( 97.50%)显著比对照组( 82.50%)高( P< 0.05)。结论 将综合治疗应用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时,可显著提升疗效,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冠心病 老年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 4月— 2019年 5月,将 78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 39例(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 56例(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 94.87%( P< 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8.21%,明显高于观察组 5.13%( P< 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 标签: 急诊 胺碘酮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67例,随机分为参照组 34例,研究组 3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无缝隙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心绞痛发作情况、稳定程度以及活动受限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0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3.5%,两组相比,研究组明显偏低,有统计学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冠脉造影诊断鉴别冠心病临床价值对比分析。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 -2018年 3月进入我院进行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 124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彩超以及冠脉造影检查,最终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为诊断标准。对比通过使用动态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进行检查的准确率以及敏感性。结果:患者在经过动态心电图、心电彩超以及冠脉造影比较之后,心脏彩超的诊断阳性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心电彩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 81.45%)、敏感性( 92.35)以及特异性( 51.25)明显优于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的准确率( 73.39%)、敏感性( 82.75%)以及特异性( 41.25%)( P< 0.05)。结论:通过使用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冠脉造影进行诊断,均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 如 果能够将三种检测进行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脏彩超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 90例选取对象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无缝隙护理模式),通过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自我管理效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比较进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 89.72±5.39)分,住院时间( 14.16±1.48) d,自我管理效能评分( 123.47±9.66)分、不良事件发生率( 4.44%)以及护理满意度( 93.33%)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程度,取得良好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无缝隙护理模式 冠心病 住院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重症监护室内收入的10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接受回顾分析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50。给予实验组患者舒适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况进行评估,并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SAS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实验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舒适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舒适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