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临床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组)和对照组(非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每组各70例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高血脂症、ICR、高尿酸血症、糖尿病(P<0.05)。结论为避免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出现外周血管动脉粥硬化,临床需重视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并及时采用相应护理对策进行干预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硬化患者的血糖管理及护理。方法以2017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80例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血糖管理。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FPG(4.37±0.52)mmol/L、2hPG(7.69±0.31)mmol/L,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硬化患者血糖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预防糖尿病、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糖代谢异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糖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发作间期痫放电(IEDS)对脑损伤婴幼儿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63例脑损伤合并IEDS婴幼儿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进行测评,以其中应人能、应物能和言语能3个能区作为衡量认知发育水平指标,结果与461例对照组(脑损伤婴幼儿但无发作间期痫放电)进行比较。结果婴幼儿脑损伤合并IEDS组GDS中以应人能、应物能和言语能3个能区发育商得分45.46±22.63、43.52±22.35和43.95±22.60低于对照组(49.59±22.52、48.10±22.71和47.58±2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作间期痫放电对脑损伤婴幼儿的认知发育存在不良影响,宜进行必要的康复干预。

  • 标签: 婴幼儿 脑损伤 发作间期痫样放电 认知发育 Gesell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非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彩超的检查,我们发现,脑梗塞患者的病情与颈动脉粥硬化斑块有相关性,颈动脉粥硬化斑块性质越恶劣,引发脑梗塞的几率越高,脑梗塞的程度越高,通过彩超对颈动脉进行检查,发现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及早进行治疗,可以很好的预防脑梗塞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塞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子宫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进行大体、光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本例子宫PEComa位于左侧子宫后壁肌壁间,切面灰白灰红色,质地中等到质地软,肿瘤细胞呈圆形,胞质透明至弱嗜酸性,免疫组化染色HMB45(+),SMA(+++)。结论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子宫PEComa具有该家族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HMB45阳性、SMA阳性),对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生物学行为尚不明确,因此需手术治疗后密切随访。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子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中小型血站8混核酸检测室内质控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室内质控在检测中的作用。方法(1)使用HAMELTON核酸混提纯系统(安利斯达)将待检测样本上载架时补足8的倍数,不足时用阴性血浆补足,配置好的室内质控品与6份阴性血浆或平衡液跟随已补足8的倍数待检测样本后摆放。(2)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以上样本进行8混进行核酸提纯,实时荧光PCR扩增分析仪进行提纯后核酸模板进行扩增检测,连续收集30次检测值进行分析。结果(1)室内质控品检测程序最大限度与待检样本一致,均为8混检模式。(2)北京康彻斯坦HBV-DNA、HCV-RNA、HIV-RNA1,混合均能检出。且HBV-DNA、HCV-RNA-18℃下保存10日无明显变化,HIV-RNA1有所降解,一周内可控。结论8混核酸检测室内质控在HAMELTON核酸混提纯系统(安利斯达)中采用补足阴性样本及三项混合检测操作方法适合于中小型血站应用。

  • 标签: 核酸检测 8混样检测 实时荧光PCR 室内质控 安利斯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8例高血压动脉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动脉粥性脑梗死观察组和高血压动脉粥性脑梗死对照组,每组各有1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28例患者经密切观察治疗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与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被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高血压动脉粥样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颈动脉粥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0例及无明显心脑血管体检患者60例,对观察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管腔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增厚48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43例,50~70%12例,>70%5例。对照组60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CA-IMT)增厚20例,颈动脉狭窄程度<50%54例,50~70%4例,>70%2例。脑梗死组颈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粥硬化,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且颈动脉狭窄与动脉粥硬化有关,即动脉粥硬化可导致颈动脉狭窄。

  • 标签: 脑梗塞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病情及其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有无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将患者分成斑块组(65例)和非斑块组(55)例,入院后比较两组患者NHISS评分,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出现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入院时、入院后7d、14d斑块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大于于非斑块组,随访后发现,斑块组患者复发率高于非斑块组,复发时间早于非斑块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病情及其复发的影响不良,会加重病情,提高复发率。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病情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估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与病毒性脑炎两者异同及关系。方法将我院32名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统计两组患者既往疾病史、临床表现、腰椎穿刺压力、脑脊液蛋白质含量。结果研究组中有9名患者亚急性发病,占56.52%;对照组中有12名患者急性发病,占7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主要首发症状癫痫(36%)、认知障碍(21%),存在头痛及体温等感染症状有5名患者(31.25%),对照组中主要表现为前驱非特异性感染症状,10名患者发热(62.5%),伴有癫痫(17%)发生与认知障碍(1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有5名(31.25%)患者腰穿压力升高,对照组中12名(75%)患者腰椎穿刺压力有所升高,研究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6名(37.5%)患者有轻微升高,对照组13名(81.25%)患者蛋白质含量升高,对照组患者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患者相比于研究组明显偏多。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出现前驱症状较多,且急性发病多见,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比升高显著,两组患者既往疾病史方面差异不明显。

  • 标签: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及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73例宫颈上皮肉瘤病变(CIN)及宫颈糜烂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病变情况给予不同LEEP术式治疗,分别划分为浅宫颈环切术(24例)、深宫颈环切术(26例)及宫颈锥切术(23例),对比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下的患者疗效水平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LEEP手术方案治疗后,本研究73例患者的总体手术疗效均相应较好,组内41例CIN患者总体治愈率总体达95.12%,32例宫颈糜烂患者总体治愈率达93.75%。结论针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及宫颈糜烂患者,科学选择对应的LEEP术式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强化临床治愈率同时,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合理抉择应用。

  • 标签: 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 宫颈糜烂 LEEP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出现颈动脉粥硬化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65例于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进入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代谢综合征,分成两组,研究组(35例,存在代谢综合征),对比组(30例,没有代谢综合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粥硬化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颈部动脉粥硬化检出率是97.1%,与对比组的36.7%比对明显较高,且研究组粥斑块检出量、不稳定型斑块检出量、粥面积均明显较对比组大,(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的脑梗死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脑梗死患者发生颈部动脉粥硬化的可能性较高,脑梗死风险大,需提高警惕。

  • 标签: 脑梗死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入组患者氯吡格雷用药相关基因、阿司匹林用药相关基因多态性,以便根据不同基因提出个体化用药方案,为探讨老年颈动脉粥硬化患者基因多态性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方法经验。方法运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入组患者氯吡格雷用药相关基因、阿司匹林用药相关基因多态性。结果根据不同基因型及其意义提出个体化用药方案。结论本研究通过抗血小板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最终显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对照组。

  • 标签: 老年 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相关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了解FLMA在小儿腺体手术的优点、定位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分析FLMA发展史、适应症、优点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FLMA在小儿腺体切除术的应用于麻醉药物及喉罩型号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可弯曲喉罩 腺样体刮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腺体肥大切除术在围手术期的观察以及实施的护理对策。方法本院选取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所收治的小儿腺体肥大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40例作为分析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产生少于对照组,且安全的返回至病房,予以统计分析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对腺体肥大切除术围手术期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将术后并发症产生减少。

  • 标签: 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 围手术期 观察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肝原发性破骨细胞巨细胞瘤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通过对1例肝原发性破骨细胞巨细胞瘤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细胞学检查(包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和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镜下肿瘤由大量破骨细胞巨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伴明显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68和vimentin表达(+)、Ki-67(+10%),CK7、CK20、CK19、CK8/18、AFP、S-100、肝细胞、SMA、CD34、EMA、溶菌酶均表达(-)。结论本例肝原发性破骨细胞巨细胞瘤虽然形态学并未见明显异型性,但患者术后1月死亡,表明该肿瘤属于恶性。

  • 标签: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 临床病理 生物学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探头观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及防治依据。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150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的情况,并检查60例无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内径、粥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粥硬化严重程度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率呈正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频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联合降血脂治疗糖尿病动脉粥硬化的疗效。方法采用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68例糖尿病动脉粥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抗凝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抗凝剂联合降脂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并监测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G、TC、LDL-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观察组为11.76%,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动脉粥硬化患者采用抗凝联合降血脂药物方案治疗效果可靠,可有效纠正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症状,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抗凝剂 降血脂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粥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间的关系。方法重点筛选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本院行彩超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1例(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人80例(参照组),测量两组血管直径,检查两组斑块有无与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硬化、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共70例,参照组IMT增厚、软斑块形成共6例,(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硬化间存在线性关系,且高分辨率较高的彩超诊断在颈动脉粥硬化预报、观察临床效果等方面价值较高。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诊治的100例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研究组有50例,通过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有50例,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醛固酮以及利尿剂等药物的使用比对照组少,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NT-proBNP水平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够起到重要的评估作用。

  • 标签: NT-proBNP水平 &beta 受体阻滞剂 危重冠心病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