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护理内科共收治重症患者72例,急性期给予气道管理、对症护理、机械通气管理,缓解期给予病情监护、治疗护理、环境管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期安排康复训练、落实出院前指导。结果死亡率4.17%;患者住院时间14~43日、平均(19±4)日;气管切开率8.33%;用氧时间4~36h、平均(15.7±7.0)h;重复加机率19.44%;院内并发症发生率13.89%。结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护理难度较大,不同阶段护理重点不尽相同,分阶段护理效果较好。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对于四肢长骨多严重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54例四肢长骨多严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由统计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四肢长骨多严重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四肢长骨多段严重骨折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S-T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61例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在患者发病后10分钟-2小时内,记录18导联心电图记录,而后经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同时对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心肌损伤进行明确诊断。结果61例ST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缺血性J波16例(26.2%),急性损伤阻滞20例(32.8%),ST抬高36例(59%),T波高尖增宽40例(65.6%),缺血性J波不伴或可伴T波高尖,所有缺血性J波均伴随ST抬高,无明显变化4例(6.6%),无J波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优于J波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急性期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可能出现T波高尖、ST抬高、或出现缺血性J波,或者伴随急性损伤阻滞,也可能无明显变化。其中缺血性J波患者心电活动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病症。

  • 标签: 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超急性期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胸腰椎脊柱损伤,讨论实施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脊柱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开放直视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处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脊柱损伤患者,是临床上的重点医疗对象,该病的治疗必须通过手术来完成。椎弓根内固定术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康复。建议在日后的治疗中,选择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方法来完成,可进一步的缩小患者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 标签: 内固定 椎弓根 胸腰椎 损伤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放射CT对于肺隔离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肺隔离症患者1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CT诊断结果,对其在临床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总结。结果CT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为97.83%高于X线平片方式91.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肺内肿块异常密度灶存在,其中有41.30%患者异常密度灶存在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所占比例最高;患者的CT检查征象没有相似之处,能够对患者肿块及肺组织异常边缘有清晰显示。结论放射CT对于肺隔离症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将患者肺部组织的病变情况清晰的展现出来,可作为临床治疗中的科学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放射CT 诊断技术 肺段隔离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短节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短节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ODI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损伤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诊疗指标,随访2年,观察两组腰椎复位及丢失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6、9个月ODI评分及Frankel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缘高度百分比、伤椎楔变角及后凸畸形角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短路节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术后伤椎复位良好,在腰椎骨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短节段内固定术 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与改良Ivor-Lewis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对Ⅲ期胸食管鳞癌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患Ⅲ期胸食管鳞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给予改良Ivor-Lewis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对照组给予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一年、两年进行随访,调查其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总局部肿瘤复发率为9.3%优于对照组20.93%,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Ivor-Lewis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可能性,术后放疗可帮助患者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外科医生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 Ivor-Lewis 手术 放疗治疗 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 Ⅲ期胸段食管鳞癌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经产妇在生育群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其中高龄和低龄经产妇成为两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年龄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妊娠及分娩,产生不良结果增加。应提高对不同年龄再生育妇女的重视,做好孕产期系统管理,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经产妇 妊娠合并症 年龄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在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骨折是否稳定分为稳定组与不稳定组各40例,稳定组选择保守治疗或植钉固定,不稳组选择短节、长节固定术与前路固定术。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术前,后凸角低于术前(P均<0.05)。结论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14年3月成立胸痛中心后为急性ST抬高型心梗患者建立了绿色通道,从3月-9月半年期间共收治急诊患者25例,从人员安排,门球扩张时间的控制,急救处理流程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临床路径,制定相关的急救方案,保证通道的畅通,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患者的成功率。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 急诊PCI 绿色通道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主动脉内膜损伤后动脉内膜增生狭窄形成状况,为冠脉再狭窄研究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35只,体重(295±35)g,采用自身对照法研究,以球囊损伤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结扎左颈总动脉并球囊拉伤主动脉内膜,所有大鼠术前、术后处理一致,直至实验结束。术后随机数字法分7,14,28d亚组,按亚组时间处死并取其主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作血管形态学检测。结果大鼠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呈现不同程度增生新生内膜平均厚度、面积沿胸主动脉到腹主动脉上段及下段逐渐增加,管腔狭窄逐渐明显;球囊委F2.0拉伤动脉内膜时胸主动脉内膜增生不全,腹主动脉上段增生良好,但内膜增生厚薄不一,腹主动脉下段内膜增生常较均匀,再狭窄典型。结论动脉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与球囊大小、动脉直径相关,大鼠腹主动脉下段是大鼠动脉内膜再狭窄模型的理想目标血管。

  • 标签: 动脉内膜损伤 再狭窄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阶段性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观察分析65例脑卒中急性期过后转入我康复科患者的心理活动变化,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三阶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结论采用三阶心理疏导护理,患者功能障碍恢复所需时间缩短,康复效果好,从而较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期 心理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单节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n=35),对照组(n=35),对实验组实施微创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然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实验组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节腰椎管狭窄症实施微创手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可以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手术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术后出血量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于笔者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分别为其使用扶他林与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分别为72.5%与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使用扶他林可以有效缓解其术后疼痛,且不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可谓是既安全又有效。

  • 标签: 耳鼻喉急性感染 术后疼痛 扶他林 芬太尼透皮贴剂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肝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肝内胆管残留结石4例,治疗有效率达95.83%,患者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肝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残石率低,并发症发生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段叶切除 联合手术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在胸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76例胸腰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开展延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脊柱功能恢复效果较对照组高,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促进胸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胸腰段骨折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方案治疗胸腰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24胸腰脊髓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中医康复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MBI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MBI具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成立(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MBI的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脊髓损伤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方案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改善患肢神经肌肉细胞的代谢,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临床上值得进步一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康复方案 胸腰段脊髓损伤 MBI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ST呈墓碑形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急性期ST呈墓碑形抬高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并发梗死后心绞痛11例、严重心律失常9例、心源性休克8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ST呈墓碑形抬高梗死范围大、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超急性期AMI心电图ST呈墓碑形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险恶的一个指标,临床应高度重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呈墓碑形抬高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以便和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所鉴别。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于2014年—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有50例,均为非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均为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50例。对相关基线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归纳和对比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经对比归纳后非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合并糖尿病、心绞痛病史,其冠状动脉病变呈现出弥漫的情况,可见有侧支循环建立起来;在心电图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末峰间隔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病死率方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群体中出现非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概率偏高,大部分以往有心绞痛反复发作病史,大多病变冠脉为多支且有丰富的侧支循环,预后质量较低。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