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慢性阻塞肺病患者(COPD)肺功能及膈神经传导(PNC),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患者进行肺功能及膈神经运动传导。以14例因其它原因就诊并无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作为对照。肺功能检测主要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PNC检测方法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用力电刺激膈神经,于过剑突的截面与腋前线的连线记录膈肌复合动作电位(dCMAP),测量其波幅及潜伏期。结果:1、COPD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EV1%、FVC、FEV1/FVC%分别为0.68±0.54、27.8±18.6、1.44±0.74、50.2±19.6,均为异常,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2、两组PNC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MAP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COPD患者的膈神经传导波幅明显减低。结论:COPD患者膈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可能与肺功能减退、膈肌疲劳有一定关系,通过PNC检测可能为肺功能异常者提供膈肌功能障碍的信息。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隔神经传导
  • 简介:目的:探讨隐匿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的特点,为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隐匿高血压(研究组)和真性高血压(对照组)患者,各36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电图情况。结果:研究组T波改变率为19.40%(7/36例)、ST-T改变率为13.89%(5/36例)、束支阻滞率为5.56%(2/36例)、左心室肥厚率为22.22%(8/36例)、左室壁高电压率为22.22%(8/36例)均低于对照组36.11%(13/36例)、55.56%(20/36例)、25.00%(9/36例)、33.33%(12/36例)和38.89%(14/3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P波增宽率及P波双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波增宽及双峰改变是隐匿高血压患者敏感的诊断指标,该指标预示心脏早期损害的心电学改变。

  • 标签: 隐匿性高血压 心电图 P波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司法机关鉴定为癫痫精神障碍者的脑电图特点及案件类型与精神障碍者的关系。方法:对113例司法机关提供的癫痫精神障碍者的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40例,异常率为35.4%。有34例表现为广泛异常,6例为局限性异常,经临床医学诊断为人格改变和智力障碍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高,且大部分为广泛异常,经司法机关鉴定为伤害罪、纵火罪和杀人罪的异常率较其他犯罪类型高。结论:癫痫精神障碍者的脑电图有其特征改变,与精神障碍的类型有关,与案件类型无关。

  • 标签: 司法鉴定 癫痫性精神障碍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e)与室心律失常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动态心电图检查中的128例患者是否出现室速分为两组:室速组60例,无室速组68例。对检查过程中记录的同步12导心电图各导联的T波峰-末间期进行手工测量,并计算心率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RR)。分别对研究对象各导联Tpe间期、Tpe/√RR以及12导联平均Tpe间期、Tpe/√RR进行两组之间比较的统计分析。结果:①除V1导联外其余各导联的Tpe间期及Tpe/√RR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显著延长(P〈0.05)。②12导联平均的Tpe间期及Tpe/√RR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亦显著延长(P〈0.05)。③在室速组较无室速组Tpe/√RR延长的显著要高于Tpe间期。结论:室速发作前比无室速发作的Tpe间期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Tpe间期有望成为预测室心律失常事件的临床指标。

  • 标签: 室性心动过速 T波峰-末间期 动态心电图 临床指标 诊断
  • 简介:本文通过135例小儿植物神经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及临床分析,发现其异常脑波多为尖波,尖一慢综合波及阵发性高波幅慢波(主要是4—7次/秒的θ节律),少见棘波发放。对于轻、中型患者,仅用谷氨酸,维生素E,谷维素(部分加用654—2)等促进大脑发育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对重型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加用抗痫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症状及异常脑电改善均较快。这提示小儿植物神经癫痫可能与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有关。

  • 标签: 儿童 植物神经性癫痫 脑电图
  • 简介:我们自91年1月至92年10月收住流行出血热(EHF)107例,其中并发癫痫3例,现把其脑电图改变报告如下,并探讨其癫痫发作原因。一、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均有典型的EHF临床表现,EHF病毒免疫荧光抗体在1:80以上,临床类型属壹型,既往无癫痫发作史,亦无外伤史,家属中无癫痫患者。(二)癫痫发作临床表现和脑电图(EEG)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脑电图改变 癫痫发作 临床表现 免疫荧光抗体 脑水肿
  • 简介:目的:调查南充市中心医院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肿瘤相关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肿瘤相关抑郁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470例恶性肿瘤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进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并进行卫生统计学分析。结果:收回有效调查表434份,恶性肿瘤相关抑郁的发生率为47.0%。其中伴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症状分别为52.9%、30.0%、16.6%。统计分析显示,肿瘤相关抑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慢性疼痛、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化疗方案种类、治疗相关副作用、文化程度、收入满意度、费用支付方式、知情情况相关(P〈0.05),但是肿瘤相关抑郁发生率与肿瘤患病部位、家族史、居住地无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相关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对肿瘤相关抑郁提高警惕,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早防治。在治疗、护理躯体疾病的同时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肿瘤相关性抑郁 抑郁自评量表 发生率 相关因素
  • 简介:前言2003年春季SARS的硝烟已散,对SARS进行总结和反思都集中在SARS的诊断方法、新治疗对策、预警机制的建立等等.但医院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对感染控制是否给予足够的重视、平时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是否达标?这些似乎是我们对SARS反思的盲点.

  • 标签: 细菌性感染 SARS 日常医疗工作 2003年 诊断方法 治疗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匹负波(MMN)的特征以及治疗缓解后MMN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Bravo脑电生理仪,记录4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健康人的MMN,同时记录P300电位比较,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患者组于治疗5周和12周时进行MMN随访。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MMN潜伏期延迟和波幅降低(正常组199.7±29.9ms和7.8±3.8μV,患者组221.4±32.6ms,4.5±3.3μV,P均〈0.01),患者组P300中靶潜伏期P3同时延迟(P〈0.01)。(2)MMN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低,与PANSS阳性症状和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P〈0.05~0.01)。(3)患者组经治疗12周后,MMN波幅呈增大改变和潜伏期缩短(P〈0.01),反映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结论:MMN技术可反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诱发脑电的自动加工过程。MMN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检测指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失匹性负波 认知障碍 随访研究 状态标志
  • 简介:BAEP是一门新兴的临床电生理技术,而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以往无特殊的检测手段,近年来有CT、MRI检查,而BAEP对新生儿检测既无损伤又方便且可重复进行。自1994年起,我们对38例缺血缺氧脑病的新生儿进行BAEP检测,其中Ⅰ~Ⅴ波峰间期异常率达24例,63%;而Ⅰ~Ⅲ波改变12例,达31.6%,左侧波形缺失2例,5.3%。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诊断价值 浙江省嘉兴市 波峰间期 神经发生源 检测手段
  • 简介:本文分析了147例不同还原比粘度的老年患者脑电地形图之间的关系。患者的BEAM阳性率,随血液还原比粘度升高,显示正相关相增高。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血液还原比粘度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和TCD在血管痴呆(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VD患者进行脑电图、TCD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36例脑电图异常表现为:a节律变慢,广泛θ活动,局限性慢波(出现在额区、颞区、顶区),2例出现痫样放电;TCD表现血流速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改变,为高阻型,动脉硬化表现;结论:脑电图、TCD检测是诊断VD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发病早期.

  • 标签: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血管性痴呆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肉桂提取物对实验小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注射丙酸睾丸酮诱导的小鼠前列腺增生的模型,每日一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肉桂提取物,以保列治(BLT)作为阳性药组,分别观察小鼠前列腺腺体的湿重和前列腺指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肉桂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和保列治组对小鼠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均有明显降低。结论:肉桂提取物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 标签: 肉桂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指数
  • 简介:12例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采用随机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口服国产司帕沙星颗粒剂和胶囊剂400mg,进行生物等效研究。用RP-HPLC法测定血清中司帕沙星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3p97程序自动拟合,符合一室模型。颗粒剂和胶囊剂的达峰时间分别为4.79±0.40和4.79±0.

  • 标签: 司帕沙星 生物等效性研究 临床药理基地 颗粒剂 医科大学 胶囊剂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心悸胸闷而入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三导联同步记录,窦性心律,R-R0.64s心率94次/min,P-R间期0.18s,ORS波时间0.15s,Q-T间期0.42s,P′1及P′2均提前出现,P′均重于其前的T波降支处,后随的QRS波与窦性P下传的QRS波形态相同,当窦性心动周期0.64s及P′1后的代偿间歇为0.74s时下传的QRS波均呈完全左束支阻滞图形,当P′2后的代偿间歇为0.80s时,其后第1个窦性下传的QRS波形正常.继后仍为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见附图),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房早博,3、3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三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在脑血管疾病中短暂脑缺血发作虽然病情轻,但患病人数多,又可反复发作,常为脑梗塞的前驱表现,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可协助诊断并可指导治疗。现就132例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加以分析讨论。资料和方法132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男71例,女61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71岁,其中40~49岁33例,50~59岁59

  • 标签: 脑电地形图分析 脑电图机 脑梗 脑血管疾病 异常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检查
  • 简介:为了解脑外伤后病人精神心理和智力改变的客观依据,我们使用DantecConcertoTM仪,对24例闭合轻度脑外伤患者和14例正常人P300分布地形图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正常组P300高波幅区相对集中于Cz附近的椭园形区域内,而脑外伤组则从Cz向两侧颞后播散,潜伏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波幅反而较正常组高;重复试验时,正常组潜伏期略为缩短,波幅稍增高,分布更集中于Cz为中心的小范围内,而脑外伤组向整个后头部移动,潜伏期进一步延长,波幅普遍明显下降,唯有T3点反而奇异地升高38%。作者认为以上改变可能是参与P300发生的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中的微细结构受损害而使其整合功能被削弱的结果。这一结果与认为P300发生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各结构的综合反应的观点是一致的。

  • 标签: 闭合性轻度脑外伤 事件相关电位地形图
  • 简介:目的:探讨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脑电图仪对100例智力测验低于70的婴幼儿(试验组)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同时与100例智力测验大于70的婴幼儿(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试验组中睡眠纺锤波形成不良且量少59例(59%);睡眠纺锤波缺失9例(9%),其中,单侧缺失6例(67%),双侧缺失3例(33%);极度纺锤波28例(28%);睡眠纺锤波正常4例,异常率96%。对照组中极度纺锤波2例,异常率2%,明显低于试验组。结论: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密切相关。

  • 标签: 异常睡眠纺锤波 婴幼儿 智能障碍 动态脑电图
  • 简介:对已确诊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105例患者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SEP)观察。结果显示SEP正常25例(23.8%),异常80例(76.2%)。其异常发生率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有显著相关,即年龄大、病程长及长期血糖控制差的患者SEP异常率高。结果还显示,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SEP多为异常,而临床尚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SEP也可出现异改变,提示该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体感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脑干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进行TCD及BAEP的检查.结果:TCD异常率为77.7%,BAEP异常率为69.7%.结论:两项检查均为较理想的非创伤检查,对VBI的诊断相互补充,可提高其早期确诊率,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