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其中行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结果。结果: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更低,左室射血分数则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健康。

  • 标签: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采取循证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入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06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方式,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式,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患者出现7例心律失常的,其发生率为13.2%,对照组患者出现24例心律失常的,其发生率为45.3%,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数值,观察组的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4月-2021年4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组探究,对照组(常规护理,n=40)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n=40),对比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症防监护室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死 重症监护室 Barthel指数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从本院选取80例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整体护理方法),每组均40例,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次数、ST段压低减少次数相关指标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获得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为82.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为理想(P<0.05)。结论: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而言,通过整体护理可以有效心肌缺血相关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老年患者 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研究,组内样本为78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其入组时间均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对照组39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实施循证护理。将两组的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心室间隔厚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取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以及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心功能
  • 简介:摘要:探讨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4例作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者设为对照组(n=52),将采取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n=52),就2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转运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χ2=5.283,P=0.022);②研究组患者的转运时间与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20.660、22.843,P=0.000、0.000)。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可借鉴。

  • 标签: 急诊护理路径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成功率 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性并发症,包括假性室壁瘤、室间隔破裂、乳头肌断裂和心室游离壁破裂,其中心室游离壁破裂即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凶险的心脏破裂型病情。随着再灌注治疗和辅助药物治疗的不断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逐渐下降。可是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破裂的死亡率仍然极高,心脏破裂已成为近年来心血管病领域亟待解决的普遍存在的重大临床问题。本文拟从流行病学、分型、危险因素及临床决策诸方面对心脏破裂的诊疗现状进行初探分析,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诊治提供一些帮助,以资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循环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院内接受急性心肌梗死的80例患者作为样本研究对象,80例患者按照随机采样法划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对比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患者选择循证护理干预。两组患者需接受护理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与对比组相比更优,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环护理的效果较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0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高龄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介入治疗方式,两组经治疗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根据随访结果对两组治疗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预后远期疗效整体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75岁患者的AMI后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介入治疗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心肌炎是以非缺血性心肌坏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女性患病较多,一般的病因是常见病毒,临床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心律失常等。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病情发展迅速,发病速度快,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心肌功能收缩障碍,进一步导致顽固性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症状。ECMO(体外肺膜氧合),其主要功能是为在心肺手术中为患者进行体外呼吸和循环,比如重度肺衰竭、心脏移植等手术。当急性爆发性心肌炎对药物无效或者伴有顽固性心源休克、心脏骤停等时一般应用ECMO进行辅助治疗。

  • 标签: ECMO 急性爆发性心肌炎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典型特征为心电图胸前导联存在巨大倒置T波(GNT)。本文针对AHCM心电图改变相关研究展开综述,重点关注GNT的鉴别诊断和AHCM继发心电图改变。

  • 标签: AHCM GNT 心电图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磷酸肌酸对小儿心肌炎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抽选本院接诊小儿心肌炎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接诊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9月。将患儿随机分组后,对照组(n=47)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47)联合磷酸肌酸治疗。比较患儿疗效及血清心肌酶标记物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87%,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心肌酶标记物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肌炎治疗中联合磷酸肌酸用药,可在积极纠正患儿心肌代谢紊乱症状后,维护心肌健康,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显著。

  • 标签: 磷酸肌酸 小儿心肌炎 临床疗效 心肌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就诊途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中的价值 。方法: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4 月 连云港市急救中心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病患 78 例,随机均分 2 组。 A 组实行院前急救, B 组由家人送入医院。对比病情好转率等指标。 结果:A 组病情好转率 82.05% ,比 B 组 51.28% 高, P < 0.05 。 A 组病情恶化率 10.26% 、死亡率 7.69% ,比 B 组 23.08% 、 25.64% 低, P < 0.05 。 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中运用院前急救法,效果好,建议推广 。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好转率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收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则接受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呈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期间,采取循证护理方案,不仅可以避免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人数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出车接诊实施院前急救干预。结果: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数据对比中,观察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会减少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预后 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时心电图监测的临床意义做出研究。方法:将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一年内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106例,对比组患者106例。对比组患者在一年之内只接受过一般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还接受了心电图监测。收治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辅以心电图介入监测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电图监测 心肌梗死 满意度 心电图ST段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