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使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绍兴文理学院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全国常模(PC=21.25±7.14;NC=30.26±8.74)相比,绍兴文理学院学生的积极特质应对方式(PC=35.27±8.06)和消极特质应对方式(NC=26.70±7.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校大学生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PC(男性=36.00,女生=34.63)与NC(男性=25.93,女生=27.3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年级学生之间PC(一年级=36.00,二年级=34.20,三年级=34.80,四年级=36.29)与NC(一年级=26.91,二年级=26.70,三年级=27.20,四年级=.26.08)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农村与城市学生之间NC(城市=26.24,农村=26.86)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PC(城市=37.08,农村=34.6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和年级是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大学生 特质应对方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61-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方式和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中选取 560例,起止时间是 2019年 6月~ 12月。按照就诊编号分成 2个小组:对照组 280例,单纯使用丙泊酚麻醉;试验组 280例,使用丙泊酚 +舒芬太尼麻醉。比较 2组的麻醉指标数据。结果:麻醉时,试验组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 P< 0.05);清醒时, 2组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差异不明显( P> 0.05)。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麻醉诱导、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使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更佳,能缩短诱导和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丙泊酚 舒芬太尼 生命体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肺结核的预防控制方式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70例肺结核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各35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参考组患者给与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与预防控制方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肺结核知识的了解评分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显著小于参考组患者;P

  • 标签: 肺结核 预防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在新时代发展下,医院的工会工作方式也面临着新的转型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使得医院工会工作越发突出和重要,医院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党领导下医护工作人员自主成立的一个群众机构。医院工会工作方式的转型是为了符合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做出的改变,只有进行改变才能使得自己医院更好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和职能发展更好,更能贴近人民群众广大职工以及医院工作人员工作的需求,进而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医院 工会工作 转型
  • 简介: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目前主要的低温灭菌方式,对比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并根据不同的灭菌要求,选择合适的低温灭菌方式。方法:对比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和甲醛灭菌三种方式的灭菌原理及适用范围,同时对三种灭菌设备的主要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结论:三种灭菌方式各有优缺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时间虽短,但灭菌效果低于环氧乙烷灭菌和甲醛灭菌。

  • 标签: 低温灭菌方式 三种灭菌原理 灭菌时间 灭菌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为解决传统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需在《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中引入过程性考核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面考察。近年来尝试将多种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其中雨课堂、喜鹊儿、翻转课堂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为开展中药鉴定学过程性考核提供了基础。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过程性考核 雨课堂 翻转课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骨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素质是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麻醉的选择也是影响手术以及术后患者各方面状态的一个关键因素。合理选择,全面对比,才是推进医疗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末梢血采血方式与静脉血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要点及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5名血常规检验患者,分为对照组(27名)和研究组(28名)。对照组行末梢采血;研究组行静脉采血。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其要点。结果 经过检验结果对比,研究组的各项检验指标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其中RBC(3.9±0.6)、PLT(231.0±52.2)、HGB(111.6±10.7)、HCT(0.5±0.1)、MCHC(315.9±18.5)均高于对照组(3.5±0.6、195.5±70.4、102.5±15.5、0.4±0.1、308.5±15.5),WBC(5.8±1.5)则低于对照组(6.7±2.4)。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