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手术室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住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结果两组SAS、SDS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4、8.638、7.742、6.752,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2、5.238,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各项评分达(50.21±5.62)分、(53.28±9.06)分、(52.15±3.65)分、(51.26±5.72)分、(50.35±3.4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32、3.216、4.742、3.725、6.386,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手术室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性心理,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各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及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 标签: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手术室 人性化护理干预 负性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200例,按双盲原则进行分组。护I组护理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护II组在常规急诊护理同时强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CL-90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量表抑郁、焦虑、敌对、躯体化等性情绪组间经t检验显示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II组SCL-90量表抑郁、焦虑、敌对、躯体化等性情绪明显低于护I组,组间经t检验显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性情绪的影响大,可有效促进其性情绪的改善和消除,降低其心理应激,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益。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 负性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管理干预在烧伤科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015年入住我科的70例大面积烧伤(受伤面积30%及以上)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选取患者,以此模式分为常规护理组(35例)和心理管理干预组(35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强心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关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在抗焦虑、抗抑郁方面相比于常规护理组,都更胜一筹(P<0.05)。结论在烧伤科患者护理中应用注重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护理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心理干预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烧伤患者 负性情绪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目标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手术的患者共计2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心理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目标性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将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各方面考察比较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评估总分为(12.6±0.8)分,对照组患者的评估总分为(23.5±0.2)分,观察组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后的患者采用目标性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阴影,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目标性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防性心理干预措施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几起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受害人数为45例,分析人们的心理状态给予预防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过预防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焦虑程度、紧张程度明显的低于干预前,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突发事件会给人们带来除身体上的伤害,心理也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实施预防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后能够降低患者紧张、焦虑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

  • 标签: 心理干预措施 突发事件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例强迫症患者的咨询案例,对综合性心理治疗强迫症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治疗过程不拘泥于某一治疗模式的理论与技术,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多模式综合性心理治疗,是完全可行的。

  • 标签: 强迫症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术后目标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手术的患者共计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心理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目标性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将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各方面考察比较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评估总分为(12.6±0.8)分,对照组患者的评估总分为(23.5±0.2)分,观察组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后的患者采用目标性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阴影,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目标性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选择性心理护理在肺结核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疗效,探讨选择性心理护理的护理价值,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为患者带来福音。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的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资料58例,将这5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各为29例,并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选择性心理护理的护理方式进行治疗。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后,记录患者身体指标以及相关数据,以便分析得出结论。结果就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显示出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服药情况、患者认知恢复情况、患者心理状况、患者健康指标指数情况等等都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肺结核患者采取选择性心理护理的方式能够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服药情况、心理状况都有良好的影响,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选择性心理护理 肺结核患者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对CCU心肺复苏患者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6例CCU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38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行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心理乐观性、心理力量性、心理坚韧性评分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护理结合行为干预在CCU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实施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早日康复,还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支持性心理护理 行为干预 CCU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114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57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试验组(57例,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对2组心理状态、心功能改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护理前,并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LVEF、6min步行距离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运用针对性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升心功能。

  • 标签: 冠心病心力衰竭 心功能 心理状态 针对性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生性心理状况及特点,为科学地开展小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深圳市4所小学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和家长的一般情况,儿童的性别认同、性意识、兴趣以及性相关行为等有关内容。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8份,有效应答率为83.6%。97.4%(407/418)的小学生很清楚自己性别,59.3%(248/418)喜欢和同性小学生玩耍,当看到电影或电视中的亲热场面时,表现好奇、害羞的分别占10.3%、37.8%;在最近1年内提过性方面问题的孩子占67.9%,小年龄组的小学生更易向家长提出性方面的问题(P〈0.05);有公开及过多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的行为的儿童比例分别占6.0%及3.8%,男孩高于女孩(P〈0.01)。结论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不同侧重点内容的性教育,低年级小学生性教育的重点应当是生命来源及生育过程的教育。

  • 标签: 学生 性心理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改善强制隔离治疗中心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份至2018年12月份我院强制隔离治疗中心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的犯罪嫌疑人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评分。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强制隔离治疗中心焦虑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提高总体护理质量。

  • 标签: 针对性心理护理 强制隔离治疗中心 焦虑 临床效果
  • 简介:青少年是一个人的生理与心理趋于成熟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期(也称青春期)是人生的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的转换期,是从生活全部由父母照护、安排的儿童向经济独立、成家立业的成人转换的时期。这一时期青年男女两性特征逐步凸现,生理发育趋向成熟,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功能成熟趋于完成。

  • 标签: 性心理调查 生理发育 青少年性 青少年期 社会角色 生殖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术后目标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乳腺癌并进行手术的患者共计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心理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目标性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将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各方面考察比较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评估总分为(12.6±0.8)分,对照组患者的评估总分为(23.5±0.2)分,观察组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后的患者采用目标性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阴影,尽早恢复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目标性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伴抑郁、肢体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应用抗抑郁药加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状态分析,采取支持性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HAMD评分及综合康复能力的差别。结果对照组患者抑郁程度明显减轻,自理能力、综合康复能力明显提高。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是脑卒中后抑郁偏瘫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偏瘫 支持性 心理干预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运用 效果 。方法:我院进行本次研究一共选择了 56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在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给予患者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并且将其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8 人,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认知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 92.86 %,高于对照组的 67.86% , P<0.05. 观察组的护理前后 HAMA 评分、 HAMD 评分分别为 37.13±3.53 、 12.41±3.16 、 34.14±4.12 、 12.23±3.48 ,均要优于对照组( 37.28±3.25 、 19.46±3.15 、 34.25±4.35 、 19.48±4.27 ),护理后对比 P<0.05 。 结论: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缓解不良情绪。

  • 标签: 认知性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护理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整合性心理治疗神经症54例3年后的效果。咨询理论概述本整合性心理治疗,以钟氏认识领悟疗法和认识行为治疗为基本框架,辅以宣泄、合理情绪调整、森田、比较等方法。部分病例急性期合并少量抗焦虑或抗抑郁剂治疗。咨询时以引导患者提高认识为基础,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各种行为治疗,分散其对疾病的过分关注,时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免产生“恶性循环”。案例分析认识领悟理论认为,神经症发病个性缺陷是基础,生活事件是条件,其症状的表现是对幼年时精神创伤认识在成年的引申。认识领悟主要是分析病情,让患者对疾病有认识和领悟。认识行为治疗主要是改变不正确的认识和病态行为的矫正,以及分散患者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力。经治疗3年后,54例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有显著下降(P<0.01),前后对比,效果满意(P<0.01)。个人体会整合性心理治疗可集各家之长,使治疗方案更完善,更易于开展,患者也更易于接受。

  • 标签: 整合性心理治疗 神经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心理护理对改善强迫症患者症状的效果。方法 2023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强迫症患者60例纳入研究,以电脑随机法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心理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后,强迫思维评分与强迫行为评分明显下降,值得推广。

  • 标签: 强迫症 综合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性心理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本院76例慢性心衰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8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联合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SAS、SDS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给予慢性心衰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效果更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性心理护理 健康宣教 慢性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