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在对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行政执法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问题较多,通过对我区多年医疗废物相关行政处罚的分析,探索基层医疗废物处置中的重点工作及对策,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导致的传染病传播,维护公共健康。

  • 标签: 医疗废物处置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近年来,国际社会认为生物恐怖的威胁在增加,主要原因是生物武器及技术的扩散增大了生物恐怖的威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技交流的日益频繁,生物制剂流通量增大、流通方式多样化,生物技术人员流动性增强,以及生物制剂管理上的漏洞,都增大了恐怖组织获取生物战剂的可能。由于生物恐怖具有更大的杀伤性、隐蔽性,随着恐怖主义更加追求暴力性和社会影响力,生物恐怖将成为重要的恐怖威胁形式。

  • 标签: 反恐 专业队伍 处置能力 训练
  • 简介:在SARS暴发10周年之际,作者从健康风险沟通的视角剖析了我国在SARS危机处置过程中的得与失,从中让我们领悟到在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应对时,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认知的正确措施或策略不一定是合适的,很多情况需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有效的措施;同时深刻理解了"诚实、公开和透明"的态度既是健康风险沟通的核心,同时也是化解危机的重要基础。回顾我国公共卫生走过的历程,我们有能力消灭脊髓灰质炎,也有能力扼制其复燃。当人们一直在警戒H5N1时候,甲型H1N1流感却通过在人与猪之间的重组导致了21世纪流感大流行,然而基于科学认识的猪流感危害性又在一次"温和"的流行状态下成为人类抗击疫病的历史。当2013年春节我国在华东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时,我们感慨中国的进步,又在不断地反思和借鉴着SARS的经验和教训,但当面对社会不同行业的种种争议和质疑时,科学的认识和防控策略往往又以各种现实中的原因止步不前。纵观SARS10年,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健康风险沟通中,更需要我们公共卫生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在诚实、公开和透明的沟通中,建立公共卫生的权威和公众的信任。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毒 传染病 新出现
  • 简介:摘要结核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全世界每年仍有1千万新发病例,约30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全程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但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DOTS策略,必须联合应用抗痨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即肝损害。药物性肝损伤即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以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及右上腹不适为主,部分可出现黄疸。因此,抗痨治疗的同时需要服用保肝药,且密切监测肝功。严重的肝损伤可导致化疗中断,甚至患者可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本文综述了抗痨药物肝损伤及保肝药物的应用、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抗痨药物肝损伤的防治进展,对改善患者的肝损伤程度,减轻患者的负担,实现全程督导化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的有效方式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解决多年来基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难等问题;方法因地制宜创建基层医疗废物监管新模式,使其真正实现“乡设点、集中收、暂储存、定期清”;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网络已经建立,集中处置达到全覆盖并且开始运行,初见成效。

  • 标签: 农村 基层医疗机构 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口岸核与辐射监测处置标准体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分析国际组织、有关国家以及我国核与辐射相关标准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口岸核与辐射监测处置标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结果口岸核与辐射监测处置标准体系不完善,不能有效规范和指导口岸核与辐射有害因子监测处置工作。结论结合口岸工作实际,亟需建立完整、规范、有效的口岸核与辐射监测处置标准体系。

  • 标签: 口岸 核与辐射 监测 处置 标准体系
  • 简介: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对非法行医罚没物品的处置尚无明确规定。作者通过对罚没药品、医疗器械、工具、设备和其他物品的分类及其价值特性的分析,探讨了销毁、拍卖、特销专柜、捐赠和储备等五种具体处置方法。同时,建议卫生部门制定统一法规、引入第三方原则和采取政府公物仓等方式解决罚没物品处置问题。

  • 标签: 卫生行政部门 罚没物品 处置 方法
  • 简介: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1]。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检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7]。但是河北省至今未发现输入性或本地登革热病例[8]。

  • 标签: 输入性 登革热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 简介:摘要:以 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介绍了医疗废物的性质和组成,分析了医疗废物处置现状及高温蒸煮、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热解焚烧等工艺特点,并结合疫情重灾区医疗废物爆发性增长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相 关建议,以期为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及应急体系建立提供借鉴,研究如下:

  • 标签: 新冠疫情 医疗废物 管理现状 处置对策
  • 简介:2007年7月22日-8月21日,深圳福田口岸在对入境发热旅客医学排查时,发现4例浸润型肺结核疑似病例;其中1例是涂阳肺结核病例。现场检疫人员对上述病例进行了处置。该文就发现过程、处置过程、报告及后续追踪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今后在口岸进一步开展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入境旅客 浸润型肺结核 处置
  • 简介:摘要早产儿和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常需接受一些疼痛的处置。临床护理人员常以自身的经验评估其疼痛,较少使用统一标准的疼痛评估量表,使得疼痛的处置不一。本文通过介绍目前已发展有关早产儿和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及减缓疼痛的药物和非药物措施,来论证护理人员若对早产儿和新生儿疼痛有足够的认知及合宜的疼痛处置,并能实际运用于临床工作,可避免早产儿和新生儿因疼痛所造成短期、长期的负面影响。

  • 标签: 早产儿 新生儿 疼痛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近年来,乡镇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努力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应急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本文就如何提高乡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作一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诊外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理念应用至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的调查及对疫情的处置,总结防控经验,为今后处置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政府决策信息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例于2015年5月26日从韩国经香港入境广东省惠州市,患者在发病前曾暴露于韩国首例MERS确诊病例入住的病房,其父亲及姐姐分别为韩国第3和第4例MERS确诊病例,入院时自述除发热外无其他不适。采集患者咽拭子、痰、血液、粪便等样本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MERS-CoV核酸,结果显示均为阳性。在我国内地共追踪到75名患者密切接触者和31名一般接触者,经过14d医学观察期及实验室检测,未发现二代病例。结论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判定该患者为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其入境后至入院前的接触者中未发现二代病例。

  • 标签: 中东呼吸综合征 流行病学 应急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让公众更好的接受预防接种,从而减少我国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及迅速传播。结果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置方法进行分析,找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方面的不足。结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更好的规范各级预防医疗机构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原因分析 处置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对医技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成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工作年限小于5年及以下的超声、影像医护人员26人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工作年限小于5年及以下的超声、影像医护人员24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由教学管理科采取传统的理论培训,带教老师一对一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指导后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观察组每月进行一次理论集中学习及操作培训,操作采取以4人为一急救团队,模拟在检查或等候检查中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案例进行急救培训,通过6个月的培训后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试。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演练可以强化医技医护人员急救理论知识、提升急救技能,提高团队协作抢救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情景模拟 培训 医技人员 急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