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综合论述了基于碳化硅(SiC)材料制备的四器件在脉冲功率领域的应用现状或前景。调研了SC超级门极可关断晶闸管(supergateturn-offthyristor,SGTO)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近年来获得的实验结果。实验研究了SiC发射极可关断晶闸管(emitterturn-offthyristor,ETO)的开通过程。结果表明,开通dl/R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受控,以适应脉冲功率或电力电子变换的不同需求,实验获得最大功率密度为329kW*cm_2。建立了SiC反向开关晶体管(reverselyswitcTeddynistor,RSD)二维数值模型,论证了开通原理的可行性,热电耦合模型以SiC本征温度为依据据,SiCRSD的功率密度达MWvm^量级。

  • 标签: SIC SGTO SIC ETO SIC RSD
  • 简介:重点研究了不同预热对烧蚀RT弱非线性模耦合的影响。首先不同预热情况烧蚀RT不稳定性的线性增长率曲线明显不同。不同预热情况的模拟结果都表明:烧蚀RT的模耦合系数是k/kc的函数,二次和三次谐波的产生系数C(k)和D(k)遵从定标关系C(k):c1(1-c2k/kc),D(k)=d1-d2k/kc+d3(k/kc)^2。弱预热和中等预热情况,二次谐波的产生系数约只有经典RT的50%,三次谐波的产生系数约只有经典RT的20%。两体模耦合起主要作用,n次高次谐波可近似看作是由(”一1)次两体模耦合产生的。由于烧蚀RT不稳定性两体模耦合系数小于1,所以高次谐波的产生系数很快衰减。由于非线性作用变弱,单模扰动的非线性饱和阈值明显增大,意味着基模有较长时间的线性增长,另外,向长波长方向的模耦合系数明显大于经典尺丁不稳定性数值,因此,烧蚀RT非线性模耦合容易形成长的尖顶,从而对点火构成严重威胁。

  • 标签: 弱非线性 不稳定性 过程模拟 RT 烧蚀 耦合系数
  • 简介:为了满足高精度相机在外场环境下的检测要求,采用碳化硅光学材料制作反射镜,碳纤/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作遮光筒,设计了一套重量轻、自身精度高、温度稳定性好的离轴平行光管。在二者线胀系数保持二倍关系的情况下,在一定温变范围内保持精度的稳定性。经检测,口径为400mm,焦距为8m的离轴平行光管的温变为(20±10)℃,系统波像差为1/5λ(P-V值,λ=632.8nm)和1/27λ(RMS值),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在外场环境下使用。

  • 标签: 离轴非球面平行光管 碳化硅 碳纤/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 简介:研究目的:预测保护开裂的时间以及分析锈胀参数研究方法:基于混凝十的各向异性损伤,建立考虑钢筋腐蚀产物混凝十三者不同力学性能的钢筋锈胀导致保护开裂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腐蚀产物对钢筋混凝土界面区的孔隙和混凝十开裂裂缝的填充效应,采用了非线性分析算法,预测了开裂过程中每一时刻混凝土构件的应变与位移场以及混凝土保护开裂时间,最后将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1.当混凝土出现裂缝之后,随着腐蚀产物对裂缝的填充,混凝土的环向拉应变的增长速率减缓;2.选定钢筋的型号、直径以及混凝土的强度之后,可通过增大保护的厚度来减小钢筋锈胀开裂的风险。

  • 标签: 钢筋锈胀 保护层开裂 腐蚀产物 填充效应
  • 简介:目的:为更好地评价填埋场覆盖层系统的闭气性能,建立水气耦合条件下的覆盖层中气体运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气压强波动、渗透系数变化和对流扩散等因素耦合作用下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规律。创新点:建立水气耦合条件下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模型,分析多种因素耦合作用下填埋气的运移过程,并比较对流运移和扩散运移的相对重要性。方法:1.通过理论分析,建立考虑压强、对流、扩散和非饱和情况的填埋气耦合运移模型;2.通过试验拟合,得到大气压强波动的拟合经验公式(公式(22)),构建考虑压强波动下填埋气多场耦合运移模型;3.通过仿真模拟,验证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图2),并分析包含大气雎强波动和渗透率等影响因素作用下填埋气的运移规律(图6~8)。结论:1.覆盖层厚度从1米变化到2米,覆盖层中填埋气的浓度变化可达31%;2.对于受大气压强波动影响较大的覆盖层系统(如1×10^3Pa),不能忽略压强波动对填埋气运移的影响;3.气体渗透系数在初期对气体运移有较大影响,随运移时间增加直至气体运移达到稳定状态,渗透牢的影响可以忽略(仅3%)。

  • 标签: 填埋气 覆盖层系统 非饱和土 气水运移 耦合模型
  • 简介: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从原子尺度研究了SrTiO_3缓冲对Pt/PbTiO_3/Pt铁电电容的极化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针对PbO和TiO_22种不同终端表面的PbTiO_3铁电电容,在Pt与PbTiO_3的下界面处逐引入SrTiO_3缓冲,研究了PbTiO_3薄膜极化性质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引入SrTiO_3缓冲会不同程度地破坏PbTiO_3薄膜的极化对称性,使指向上表面的极化状态更为稳定,这对于要求双稳极化状态的铁电存储器是不利的。

  • 标签: 铁电薄膜 缓冲层 界面 极化对称性破缺
  • 简介:橡胶密封材料作为工程系统常用的一种密封材料,其气密性、耐老化性、力学性能等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并间接影响工程系统寿命。纳米复合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橡胶科学以及相关新材料研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而利用纳米层状无机物如蒙脱土、石墨等与插复合技术制备插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 标签: 橡胶密封材料 力学性能 插层型 三元乙丙 复合型 纳米复合技术
  • 简介:研究目的:预测保护开裂的时间以及分析锈胀参数研究方法:基于混凝土的各向异性损伤,建立考虑钢筋–腐蚀产物–混凝土三者不同力学性能的钢筋锈胀导致保护开裂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腐蚀产物对钢筋混凝土界面区的孔隙和混凝土开裂裂缝的填充效应,采用了非线性分析算法,预测了开裂过程中每一时刻混凝土构件的应变与位移场以及混凝土保护开裂时间,最后将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重要结论:1.当混凝土出现裂缝之后,随着腐蚀产物对裂缝的填充,混凝土的环向拉应变的增长速率减缓;2.选定钢筋的型号、直径以及混凝土的强度之后,可通过增大保护的厚度来减小钢筋锈胀开裂的风险。

  • 标签: 钢筋锈胀 保护层开裂 腐蚀产物 填充效应
  • 简介:介绍一种高稳定的温度控制电路,该电路采用锁相放大方法对温度的微小变化进行检测,利用半导体制冷器进行温度的实时控制.在室温环境下,其温度稳定度可到10-3K量级.

  • 标签: 温度控制 锁相放大 半导体制冷器
  • 简介:采用PPM方法数值求解Euler方程;采用Shyue提出的考虑压力平衡的混合网格状态方程的处理方法,完成R-M不稳定性问题后期混合的数值模拟。界面不稳定性后期混合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二维计算不能分辨后期混合流体团之间三维扭曲拉伸现象,因此要求三维数值模拟。另一方面,界面不稳定性后期,通过非线性作用,小尺度运动被充分激发,必须模拟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级串现象,因此数值模拟要求很高的空间分辨率,要求大规模数值计算。由此我们采用MPI、应用区域分解方法完成程序并行化,并行程序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 标签: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三维数值模拟 湍流混合 界面不稳定性 EULER方程 区域分解方法
  • 简介: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模拟计算了湍流边界中气相粒子和颗粒物的运动。其中,气相粒子在流场中按平均风速输送,用一系列随机位移,模拟湍流对扩散的影响,分析了颗粒物在流场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求解颗粒物扩散轨迹的牛顿运动方程。用该方法模拟平板边界内颗粒物的扩散行为,给出了颗粒物受力及在边界内的运动轨迹,并将计算的质量通量与文献中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本文方法在模拟颗粒物扩散时的可靠性。

  • 标签: 气固两相流 颗粒物 湍流 扩散 双拉格朗日
  • 简介:用传输线法计算HEMP作用下的近地电缆屏蔽感应电流时,将电缆的屏蔽与大地看作一个传输线,将编制屏蔽看成金属实管,采用分布源传输线模型来分析一段小截面传输线的输入(电磁场)与输出(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压)的关系。激励电压源Ex(h,x)沿传输线长度分布,是入射场与反射场的叠加。每段长度增量都有相应电压源增量dEx。单位长度的纵向阻抗和横向导纳均考虑了有耗大地的影响。分布源传输线模型如图1所示。

  • 标签: 电缆屏蔽层 传输线法 感应电流 HEMP 近地面 传输线模型
  • 简介:在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中,激光烧蚀引起的瑞利-泰勒(R-T)不稳定性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对于燃料的均匀压缩、能量吸收率的提高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仔细的研究。利用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均非常好的类镍银13.9am的X射线激光作为探针光源,采用阴影成像方法,可以对R-T不稳定性的发展进行空间分辨率很高(约1~2μm)的实验诊断,为相应的理论研究提供可供比对校验的实验样本。

  • 标签: R-T不稳定性 X射线激光 激光诊断 惯性约束聚变 实验诊断 瑞利-泰勒
  • 简介:可压缩流体界面不稳定性的小扰动研究中,往往首先规定具体的状态方程形式,然后给出色散关系。这使得所给出的结果仅适用于该状态方程的具体形式,具有特殊性。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某些机理的讨论变得复杂,且结论相互矛盾。

  • 标签: 界面不稳定性 可压缩流体 状态方程 色散关系 小扰动
  • 简介:强激光在冕区等离子体中传播到临界面附近生成相对论电子和相对论电子束流在随后较长一段稠密等离子体区的能量传输是快点火中的关键问题。对快点火条件下的激光等离子体参数,临界面附近产生的前向快电子电流往往超过阿尔芬极限电流,必须在稠密等离子体中产生中和回流,快电子流才能在稠密等离子体中向前输运。横向电磁不稳定性(类Weibel不稳定性,WI)和纵向静电双流不稳定性(TSI)很容易在这种电子双流体系中激发,前向电子束会被调制或成丝状结构,同时激发电磁场,粒子部分动能会转化为电磁场能量。不稳定性在非线性饱和后,发生电流丝的合并、磁场重联等过程,部分电磁场能量会再转化为粒子能量,表现为对离子体的横向加热。Weibel不稳定性的作用可能形成围绕传播电子束的磁通道,对快电子的定向和准直传播是重要的。TSI激发的纵向静电场对磁场通道会有明显的调制甚至破坏作用,直接影响高能电子流从激光吸收区到燃料压缩区的准直传播。

  • 标签: 束流不稳定性 碰撞等离子体 电子束流 时空演化 稠密等离子体 电磁场能量
  • 简介: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Al3)75Zr25和(FeAl3)50Zr50非晶态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和热分析仪对制备的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特性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FeAl3)75Zr25和(FeAl3)50Zr50混合粉末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的磁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晶化产物及其晶化后合金的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Al3)75Zr25的晶化产物为Fe3Zr和Al1.65Fe0.33Zr;(FeAl3)50Zr50非晶态合金的晶化产物为FeZr2和AlZr2。(FeAl3)75Z

  • 标签: 机械合金化 非晶合金 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