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被誉为"大清第一武臣"的岳钟琪是甘肃人。作为一代名将,岳钟琪有巨人般的身高,有发达的肌肉和非凡的气力,食量兼人,其兵器为双铜锤,重100余斤,超过了其祖上岳云。其真实的身高体貌、使用兵器等,可与古典小说中的出色武将相媲美。

  • 标签: 岳钟琪 形貌 兵器
  • 简介:<正>中国的近代工业,发轫于兵器工业;中国的兵器工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的接连失败,再加上太平军与清军的连年酷战,使中国的封建官僚们认识到,中国的刀枪剑戟远逊于外国的坚船利炮。中国的兵器工业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从这个时候起,中国落后的工场手工业开始艰难地、缓慢地向近代机器工业过渡。安庆内军械所,就是整个过渡阶段的起点。本文拟对内军械所的设立时间、座落地点、性质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分述如下。

  • 标签: 安庆内军械所 兵器工业 曾国藩 中国近代 工场手工业 设立时间
  • 简介: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处于冷兵器时代,然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却把它写成了冷兵器和热兵器并用的时代。这是作者受其生活年代的兵器发展状况影响的结果。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辨别《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是大有裨益的。1《三国志通俗演义》后半部多处提及火器,其中最具体生动的是以下描述火炮和地雷使用情景的几段(引文均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版)。

  • 标签: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成书年代 冷兵器时代 上海古籍出版社 生活年代 三国时期
  • 简介: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铁兵器,无论是数量、品种,还是质量、技术上,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在这段上下跨越450年左右的历史中,铁兵器是如何发展并取代铜兵器,学界说法不一。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秦汉各时期的铁兵器和铜兵器的出土数量进行了详细统计,发现秦代的铁兵器虽有所发展,但并未占据主导地位;西汉时期尤其是西汉中晚期,才是铁兵器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铁兵器取代铜兵器的重要节点;到了东汉时期,则是这种取代过程的巩固加强期。

  • 标签: 秦汉时期 铁兵器 出土数量
  • 简介:秦、三晋兵器铭文的数量较多,在古文字和战国史的研究中占有重地位。本文通过实例,从文字学、年代学与礼制意义、历史地理、补充史事、官府手工业管理体制、姓氏制度六个方面,对兵器铭文的重史料价值作了阐述。

  • 标签: 兵器 史料价值 三晋
  • 简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中国兵器工业广大爱国职工,为了救亡图存、保证战时军事急需,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将各重要兵工厂迁建于西南战略后方,并迅速复工。在八年抗……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内迁 工业布局 兵器工业 西南地区
  • 简介:“长城”号货轮,是我国船舶工业史上第一次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设计建造的万吨级大型出口船舶,它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中国船舶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开创了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新纪元。这一永载史册的伟大工程,曾令无数国人骄傲和激动。作为“长城”号工程的当事人,回顾20多年前亲身参与的这段经历时,我仍然处于激动的情绪中。

  • 标签: 建造出口 货轮建造 长城货轮
  • 简介:2003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清理出的建筑遗址有房屋瓦顶、墙体的砖基础、坍塌的夯土墙、水井、排水道等。通过对墙基、井壁、井台、排水道几处用砖的规格、铺砌方式,已使用及未使用的板瓦、筒瓦,墙体所用的夯土及土坯的分析研究,结合已发掘的几处汉代居住建筑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可以看出,三杨庄遗址的建造技术与西汉时期居住建筑的建造技术相比较高。这同样是对遗址所处西汉末、东汉初这个时期论断的重要支持。

  • 标签: 三杨庄 汉代 庭院建筑 建造技术
  • 简介:2007年8月23日下午三时,上海郑和研究中心秘书长时平教授,在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学者杨斌先生陪同下考察访问了南京宝船厂遗址滨江大道一号郑和宝船厂建造基地,受到南京宝船厂遗址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谭志刚主任,南京钧龙宝船置业有限公司卢克先生的热情接待.

  • 标签: 郑和宝船 郑和研究 南京 上海 工地 专家
  • 简介: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洄澜塔的勘测、研究,阐述其建筑构造和结构特点,分析其建造工艺,了解了该塔的时代特征。

  • 标签: 洄澜塔 结构 工艺
  • 简介:本文释读了额尔德尼召新近发现的蒙汉文题记,对题记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考订,纠正了前人的误读,得出了额尔德尼召始建于1585年,第二年竣工的新结论。文章还对额尔德尼召寺建立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认为它的建立是蒙古喀尔喀和土默特二部多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 标签: 额尔德尼召题记 建寺年代 喀尔喀万户与士默特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