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一、序言这部《六旗法规》的前几页在其原主人手中时就已被撕坏和丢失,所剩的残破页面也有严重的污损。认真观察我们所得到的法规抄件前部分破裂损坏的页面,可知此破损书页外表在长期使用中被磨的光亮,原来为写字打的格子和字迹依稀可辨。

  • 标签: 法律文献 喀尔喀 选译 法规 页面 序言
  • 简介:最近考古发现表明,古人类开化时间提早考古学家在肯尼亚发现了一处古人类化石聚集地,从保存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和腿骨分析,他们已经进化到接近现代人的程度,而其年代距今约27至30万年。人们原先认为,古人类是9万年前才开始进化到接近现代人的程度的。今年1月,科...

  • 标签: 考古发现 古人类化石 石器工具 肯尼亚 人类头骨 埃塞俄比
  • 简介:宁夏地处祖国西北一隅,得利于黄河灌溉及河套平原的自然优势,是古丝路东段北道必经的交通要道,也是古都长安北行与北方草原之路相衔接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与中亚、西亚等地伊斯兰文化、草原文化相融合的历史舞台。考古发掘显示沿丝路在宁夏境内发现大量的文化遗存,文物工作者对此进行了集中梳理和研究,再现了丝路历史文化曾经的辉煌。

  • 标签: 文物工作者 宁夏 丝绸之路 述略 历史文化 伊斯兰文化
  • 简介:新疆发现前督军省长杨增新给他的公署大堂写过一副对联,很有名。这副对联一直挂到后来盛世才执政的初期。有关新疆的现代史料都提到过。现在根据2001年《云南日报》、《周末》版刊登《西北之行话督军》的记载,现将这副对联的原文照抄如下:“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边庭有桃园胜境,狃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

  • 标签: 中国 云南 对联 杨增新 历史事件
  • 简介:王茂荫(1798-1865)是安徽歙县人,他35岁中进士,历任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先后任过户部、兵部、吏部右侍郎,其货币理论学术界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的最高成就。正因如此,王茂荫成为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一个中国人[1]。笔者曾到王茂荫的家乡——安徽省歙县等地考察访问并搜集有关资料,在王茂荫的元孙王自燮先生处发现王茂荫的往来函件抄件数则,现整理出来,供研究者参考。每篇标题均为笔者重拟。

  • 标签: 函件通 往来函件 新发现王茂
  • 简介:一2000年3月,88岁的农民故事家刘德培荣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成就奖)。接到通知的时候,刘德培老人已卧病在床,未能出席同月底在四川成都举行的颁奖仪式,但他和亲友乡邻的欣喜之情却溢于言表。这是刘老获得的又一项殊荣。此前的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命名表彰“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刘老名列榜首。在那次表彰前夕,《中国艺术报》1998年9月25日曾以整版篇幅介绍这些著名故事家的简况,在刘老的大幅照片下面,该报报道:“刘德培,1912年生,湖北省五峰县白鹿庄乡珍珠山村人,农

  • 标签: 民间故事家 刘德培 民间文艺 民间文学 湖北省 皮影戏
  • 简介:毌丘俭纪功残碑是目前所见东北最古老的石刻文献资料,于20世纪初被发现。长期以来围绕其发现时间诸家各执一词,有光绪三十年说、光绪三十一年说、光绪三十二年说等三种不同说法,长期流行的说法为光绪三十年发现说。文章一方面对毌丘俭纪功残碑发现时间不同说法的来源进行深入考察,另一方面广泛搜集吴光国所作毌丘俭纪功残碑跋文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毌丘俭纪功残碑的发现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即1906年九月。

  • 标签: 毌丘俭纪功碑 发现时间 吴光国 跋文
  • 简介:2013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进行发掘,至年末有了重要发现。发掘的汉墓有4座,出土了4部西汉织机、9部医书和1部官府文书(及巫术)。9部医书由920支竹简构成,其中,《五色脉诊》有书名,其余皆无书名。整理者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候》《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候》《脉数》及《医马书》。《敝昔医论》讲“五色脉”,论述五色脉与脏腑和疾病的关系,其中有:“敝昔曰:所谓五色者,脉之主”;“敝昔曰:人有九徼……”整理者据此将这部没有书名的医书定名为《敝昔医论》。

  • 标签: 文物考古研究所 官府文书 五色 医书 书名 发掘
  • 简介:“三宝信官杨敏漂流”事,历来认为仅见于向觉明所藏的清初钞本残卷中。由于记事为“永乐二十三年”,而成为一桩悬案。此抄本题序跋全缺,但大多学者认为这可能是《针位编》之一种,中有一条云:“永乐十九年(1421)奉圣旨,三宝信官杨敏,字佛鼎,洎郑和、李恺等人往榜葛刺等番邦,周游三十六国公干,至永乐二十三年,经乌龟(鬼)洋,忽遇风浪……”文字仅此,没有下文。

  • 标签: 杨敏 发现者 大陆 澳洲 十六国 清初
  • 简介:在蒙古法律研究方面,外国学者和研究者对大蒙古国及其后来的法律文献研究多年,出版了大量论著,这些成果目前已被学术界所熟知。他们虽然都依据众所周知的资料进行了对勘和比较研究,但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进行深入研究者屈指可数。

  • 标签: 法律文献 喀尔喀 大蒙古国 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 法律研究
  • 简介:二、金银币研究汉以后,中国与中西亚往来日渐频繁,外国金银币在中国的频频发现便是这种联系密切的标志之一。我国共出土外国金银币近2000枚,其中固原就占四分之一,更加显示出固原这条国际商道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 标签: 丝绸之路 述略 宁夏 文物 金银币 中国
  • 简介:20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三书记。”在这三位书记中首屈一指的就是焦裕禄,另外两位是林县的杨贵和辉县的郑永和。

  • 标签: 焦裕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事迹 郑永和 书记
  • 简介:近年来,随着郑和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通过对郑和史料的再发掘,就王景弘问题展开了多方探讨和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涉及王景弘的生平简历,王景弘与郑和的关系,王景弘的航海专长,王景弘的历史功绩以及在海外的影响等多领域。

  • 标签: 史料 后裔 发现 武职 卫所 明代
  • 简介:洛阳发现的汉墓不仅以其众多的数量,多样的建筑形式,华丽的装饰,丰富的随葬品为研究两汉时期的丧葬礼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墓中发现的文字资料还透露了当时人们对死者的要求。

  • 标签: 洛阳市 汉墓 历史文化 丧葬习俗
  • 简介:近日在南京重洽会文化产业招商项目推介会上,金陵大报恩琉璃塔遗迹公园复建项目第六次未“嫁”出去。由于该项目拆迁资金大,投资周期长、回报缓慢,故受到投资商冷落。虽复建项目受挫,但对南京大报恩寺的历史研究却方兴未艾,著作颇多。这是因为大报恩寺塔是在明初国力强盛时,由伟大航海家、建筑学家郑和历经十九年方建成。它是中世纪世界七大建筑奇观之一,并一度成为古城的标志。

  • 标签: 报恩 南京 项目推介 发现 拓片 建筑学家
  • 简介:最近,“安徽发现一本外国记者记述南京大屠杀的原版书”的电讯,先后在全国众多报纸上登载,新闻界将它炒得沸沸扬扬。该消息称:这本“新发现的书为1938年由国民出版社出版、田伯烈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该书史料翔实,部分资料有可能是首次披露,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实,说这本书本身很有价值,完全正确;但必须指出的是,它既非“新发现”,其资料亦谈不上“首次披露”。

  • 标签: 田伯烈 原版书 南京大屠杀 外国记者 侵华日军 日本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