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宋元时代滨海地域流行华化摩教——明教,文献资料记载凿凿,20世纪下半叶以来陆续的考古发现,也佐证这一结论。就有关的考古发现,自以泉州成绩为卓着,学界瞩目;前辈学者刘铭恕先生在泉州摩教考古成绩的鼓舞下,曾根据浙江文献,对浙江地区摩教遗址的发现也充满信心,早就吁请文博界努力;但时至1988年始有斩获,是为温州平阳县方志专家林顺道先生所发现的元碑《选真寺记》。

  • 标签: 宋元时代 摩尼教 温州 考古发现 文献资料 平阳县
  • 简介:明人汇辑前人小说,命名为《虞初志》。自此至清末,陆续有人以“虞初”为名,选编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传世。清黄承增辑《广虞初新志》,收郑梁《女僧灵源传》一篇。此奇女子是湖南武冈州人,声名着于外地和小说中,在故乡反而不彰,本文拟疏通原着文集和方志等所载,汇证灵源及其家人本事,以飨读者。

  • 标签: 灵源 朱行珍 岷王 祁阳王 郑维城 郑壮图
  • 简介:"阿扣日娃"相当于汉族的"大东"、总管.在整个藏族婚事中自始至终,全靠他的全权指挥.能负此重任的一般是整个村上德高望重,而且具备滑稽幽默,口才流利,见机生情,逗人常乐,料理事务安排有方,懂得人情,熟悉整个婚事程序指挥得当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

  • 标签: 中的阿扣尼 婚礼中的 藏族婚礼
  • 简介:2017年10月20日晚上,从朋友圈里突然看到福建省金联会的一条微信:马来西亚金门籍侨领、著名企业家、杨忠礼集团创办人丹斯里杨忠礼,10月18日与世长辞,享年88岁。我的心猛地一坠,无语坐了多时。是的,和杨忠礼先生多年没有联系了。但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孔我始终没有忘记,如今更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在海外的金门乡亲侨领中,我最熟悉和景仰的就是杨忠礼先生。

  • 标签: 马来西亚 金门 怀念 福建省 企业家 创办人
  • 简介: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斯里(最高拿督勋衔)、杨忠礼机构创办人与集团主席杨忠礼博士,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福建金门籍侨领。今年5月17日,世界闽商大会在福州隆重召开。香格里拉五星大酒店的千人宴上,中央来的领导人刘延东、张克辉、王汉斌和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向世界各地来的闽商精英频频举杯敬酒,其中就有杨忠礼博士。他是应省委书记卢展工诚邀,前来福州参加世界闽商大会和"5·18"海交会活动的。

  • 标签: 马来西亚 杨忠 吉隆坡 金门 省委书记 博士
  • 简介:高善必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重新界说历史,重建以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进展为主线的印度生活史、社会史。高善必对"神话即历史论"、轻信史诗又具种族和教派偏见的马宗达资产阶级历史观、缺乏事实基础和理论依凭的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缺少史实支撑的马克思亚细亚模式,以及苏莱金、安东诺娃、丹吉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的评析,展示出其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之实事求是、追求历史真相的理论品质。高善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印度社会的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高善必的印度历史分期,不落俗套,未给奴隶制安置一个位置,但其论说印度不存在奴隶制阶段的方式,含有欧洲中心主义的印迹。高善必把强迫劳役视为印度封建制度典型特征的做法,在印度史学界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宗教和文化在高善必的历史解释观念中占有重要位置。

  • 标签: 高善必 印度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 奴隶制 封建制
  • 简介:印度在英帝国内具有特殊的地位.印度以及通往印度贸易通道的安全因此成为英帝国战略防卫的关键.19世纪英国在东方的全部外交与军事行动几乎都围绕着这一主题.

  • 标签: 印度 英帝国 东方外交
  • 简介:INTRODUCTIONThediasporaofTibetansinIndiaofoverhalfacenturyhasnotonlychangedthefirstgenerationoftheETIinthesenseoftheirtraditionalwayoflife,butalsobroughtaboutaquestionaboutwhethertheirdescendantsshouldgoforfullintegrationintotheIndiansociety.SomeETI’sadaptationtothehostcountryiswellenoughforthemaccepttheideaofmakingIndiatheirhomecountry,despiteoflimitationsimposedonnon-citizensandtheresentmentfromsomeindigenouspeople.Inpursuitofgreaterbenefitsandbetterlife,

  • 标签: 公民身份 印度公民 流亡藏
  • 简介:全球化之下,越来越多的移民频繁地跨越地理、政治与文化边界,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客家族群分散于世界各地,离散(diaspora)是客家族群文化特色之一。随着全球交通网络日益便捷,这种“离散”特征逐步定位于民族一国家与“旅行文化”之间,移民的身体居于某一国家,精神却超越民族一国家的时空。

  • 标签: 客家移民 文化适应 社会变迁 离散 印度 客家族群
  • 简介:印度社会精英对英国统治态度的改变是20世纪上半期印度群众性民族运动兴起的一个关键性政治变量.但是,在印度这样的农民社会里,农民(包括农村手工业者)一直是主导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政治态度不能不影响整个印度政治社会的发展.传统上的印度农民是政治冷漠主义者,他们对村社之外的全国性政治过程并不关心,但是在英国的统治下,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变迁却使印度农民和全国性政治过程有了密切的利害关系,他们和印度的社会政治精英在反对英国统治方面具有了共同利益.这正是使得他们积极响应以甘地为首的印度政治精英的号召,参加印度现代民族运动,为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印度农民 政治文化 民族运动 甘地
  • 简介:狄奥索斯与阿波罗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尼采借助于古希腊的宗教和神话传说提出的一种艺术原则,但这种关系只是尼采应其时代的需要而做的一种创造,与两神在古希腊宗教体系中的实质关系还有一些差别。对古希腊的宗教来说,狄奥索斯崇拜不仅不是一个外来的因素,而且在时间上还早于阿波罗崇拜,两者之间的对立成分很少,而且存在着很多联系和相似性。同时,狄奥索斯与阿波罗通过这种联系,确立了彼此在古希腊宗教里的层次和地位。

  • 标签: 狄奥尼索斯 阿波罗 对立统一关系 尼采 古希腊
  • 简介:本文旨在以马戛尔使节团为例,阐明一种长期存在于西方文明中的“科学调查”现象,以及这种行为建构非西方文明知识的过程,尝试以新的视角为使团研究另辟蹊径。马戛尔使节团经由科学调查所收集的各项情报,除增进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外,更进一步被纳入其知识体系中,从而加大了中西文明力量的差距。使团虽未达成外交任务,却为西方带来新的中国观;而中国人最终未能了解到西洋文明的本质,导致接下来超过一个世纪在面对西方时的挫折。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调查”或许可说是使团惟一成功的任务。

  • 标签: 马戛尔尼使节团 中英关系 中国观 科学调查 博物学
  • 简介:突厥语的《忏悔词》是见于吐鲁番的摩教文书,供俗家信徒“听者”使用。全文共分十五个部分,分述听者所需忏悔的十五个方面。二十余年前,曾有主要依据俄文版的汉译文;本文则主要依据英文版,做出新的翻译和更详细、合理的注释,以期提供更高质量的汉译文。

  • 标签: 明尊 宽恕 五明神
  • 简介:7世纪末,摩教得到唐朝统治者的首肯,正式传入中原。但至开元二十年(732),唐玄宗下令禁止该教在汉人中传播。由於史料缺载,摩教被禁的真正原因不得而知。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开元二十年前後密教僧人的活动为线索,综合考察了当时的社会宗教现实,并就密教经文、基本教义和仪轨与摩教进行比较,认为唐朝统治者可能是在比对两教经文後,模糊了摩教与佛教的本质区别,在密僧的唆使下,认为前者伪称佛教,惑乱民众,才颁下禁令。

  • 标签: 摩尼教 密教 唐朝 开元
  • 简介:拉赫玛诺夫被视作俄罗斯音乐艺术中描绘风景主题的杰出代表。本文将他的作品与画家列维坦及诗人布宁作品中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比较。挖掘其音乐作品中对风景描写的更深层意义:一方面人类情感与自然融合的和谐;另一方面,当自然无力治愈灵魂的阴暗而造成两者的分割对立。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作品 俄罗斯音乐 音乐艺术 风景形象 意义功能 印象主义的特点
  • 简介:<正>一、社会结构大多数东北哈姆堪人对过去的事知道甚少,一个年轻人一般只能知道他父母和祖父母的名字。一般人都不甚了解自己的远祖。一个人名字的全称一般是用广泛流传的蒙古方式表述,即在这个人自己名字前加上一个父系的姓氏。同时,人们还非常注意互相之间的血缘关系,这种注意力还常常联系到祖父母以前的几代人,既使他们已记不得那些远祖的名字。

  • 标签: 蒙古语 鄂温克语 方言 部族 通古斯人 中国东北
  • 简介:本文就敦煌摩教写卷《下部赞》之三首音译诗偈,在西方学界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参合汉文音译习惯,着重依据传统汉籍、汉译佛典以及近年霞浦发现之新资料,藉助传统史学的考据法,首先申论《下部赞》辑入音译诗偈之原因,继而讨论第一首音译诗偈,指出其由於多有文字脱落,复缺题签,因而尽管学界就其残存文字有所复原,但多难确定,更无从确认该诗偈之内容;然作者在写卷意译诗偈中发现该偈名称遗迹,通过对偈名之辨释,蠡测其大体内容。就第二首音译诗偈,作者在把握音译意群大体含义的前提下,比照汉文摩经的意译用语,加以拟译;同时,辨释该偈本来之名称。至於第三首音译诗偈,虽然题签完整,但为西方学者所误读,作者商榷有关之观点,论证该诗偈乃摩僧特为华夏信众编撰音译,不能以胡文本为准,简单进行“参校”;另对诗偈的错筒进行辨析,加以调整,重新解读全偈意蕴。

  • 标签: 摩尼教 帕提亚语 中古波斯语 回鹘文书 霞浦科册
  • 简介:如果一位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遭到一位以揭穿历史谎言、揭示历史真相相标榜的所谓学者的肆意贬损,那么不仅对于这位历史人物有失公正,而且对于历史学界也是一种悲哀。在当代美国史学中,小勒鲁·班内特对亚伯拉罕·林肯的评判就是这种令人可悲之事。

  • 标签: 历史形象 林肯 鲁尼 历史人物 丰功伟绩 文明进步
  • 简介:TheJoyultradition,whichwasfoundedinthe11thcentury;wasoneofthemostimportantsectsofTibetanBuddhism.ThistraditionmaytraceitsoriginsbacktoPhaDampaSangye,awell-knownmonkwhowasanativeofSouthIndia,andwasfoundedbyMacikLabdron(ma-ciglab-sgron),afamousTibetanYogini(afemalepractitioneroftheYogacharaschooD.ItwastheonlysectfoundedbyafemaleinthehistoryofTibetanBuddhism,andthisisalsorarelyseenintheworldhistoryofworldreligions.

  • 标签: 藏传佛教 觉域派尼僧 西藏 宗教信仰 历史考证
  • 简介:本文对高昌王国时期古代维吾尔人遗留下来的四件回鹘文摩教祈愿文书分别作了转写、翻译和注释。

  • 标签: 摩尼教 回鹘文 文书 译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