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哈密市五堡乡艾斯克霞尔墓地,发现了11件箜篌。这是自1996年新疆且末首次发现中国出土箜篌以来,发掘数量最多的一次。墓地时间断代为“公元前8—5世纪”,箜篌时间断代为“公元前7—6世纪”。除了数量之最,艾斯克霞尔箜篌还是集刻绘装饰、琴颈弦杆一体、共鸣箱尾端带有骆驼造型装饰、粘贴与绳捆混合蒙皮(发掘者认为)、具有明显拜火崇拜等特征于一身的出土箜篌。可见,其考古价值、历史意义非同一般。

  • 标签: 箜篌 音乐考古 艾斯克霞尔南 拜火
  • 简介:福建音器乐曲(亦称谱),每套器乐曲各有不同的旋法特征和多种的旋律展开手法,展现了不同的风格、意境.本文就福建音器乐曲(谱)中三种特殊的旋律现象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求对音器乐曲旋律特色的研究有所助益.

  • 标签: 福建 南音 器乐曲 旋律现象 骨谱 旋法特征
  • 简介:<正>戏是我国戏曲的最早成熟形式,但由于年代久远、鲜有文人参与和资料散佚等先天性的因素,今人对戏的研究受到了诸多限制。福建莆仙戏作为我国早期戏的一支,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多个传统剧目、八千多册古抄本,素有宋元戏"活化石"、戏"遗响"之美称,刘念兹先生更是把它誉为"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

  • 标签: 宋元南戏 民间戏曲 目连戏 世界戏剧 古抄 马建华
  • 简介:透过文献分析和田野考察,本文意在追溯当下侗人观念中“嘎老”名实的三重指向,并以“鼓楼对歌展演模式”为视角,对本义“嘎老”进行了开拓性的分析,为局外人进一步认知南部侗族多声部传统民歌“嘎老”奠定了重要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本文也间接地澄清了“侗族大歌”一词在学界话语、公众印象和民间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内涵。

  • 标签: 侗族 嘎老 侗族大歌
  • 简介:2006年2月25日(农历正月二十八),安海“雅颂音社”举行隆重的迎请郎君神像开光与安位仪式。本文是对该仪式的缘起、过程、音乐、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南音 郎君 开光 安位 仪式
  • 简介:现存最早的琵琶谱及若干种乐器谱保存在日本,还有日本人用这些谱式传写编撰的新谱集。时间集中在8—14世纪初。在中国12世纪中期,姜夔用一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半字谱记写他的自度曲。这种记谱体系至今仍然保留在北方笙管乐种中,呈活态传承,却从未出现在日本的藏本中。通过对写本面貌及背景的分析,文章提出一个观点,即至晚在九世纪初,中国宫廷燕乐音乐已经通行半字谱并逐渐成为雅俗并用的谱式。对这种谱式的剖析延伸到西安鼓乐和南音。

  • 标签: 半字谱 工乂谱 宫调 西安鼓乐 弦管(南音)
  • 简介:舞台上,她手捏兰花指,脚踩莲花步,朱颜轻展,顾盼生辉,清丽婉转的嗓音暖暖地流进心田。许久之后你会发现,这清雅细腻的唱腔发自于她的心里。舞台下,她是音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标签: 南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情怀 艺术 传承人
  • 简介:<正>今年七月间,在美丽的渤海之滨,中国音协辽宁分会召开了一小学“音乐加强班”教学工作的观摩会,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活动,但却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一小学是一个古老县城的一所普通小学,他们在省教育部门、省音协、沈阳音乐学院、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的支持和帮助下,

  • 标签: 国民音乐教育 锦州市 教育学院 教学工作 普通小学 音乐学院
  • 简介:侗族"大歌"是产生并流传于侗族南部方言区的一种多声部民间歌曲品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剧烈变化令其生存面临极大考验。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的"大歌"存见状况为案例,对"大歌"的存见文本、品种和歌队进行描写分析,并将之与其他地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对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利于该歌种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标签: 贵州 南侗“大歌” 现状 调查 保护 传承
  • 简介:10月26日下午,由上海凌云相声大会、上海采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吴北王——吴新伯、王玥波曲艺专场演出”在兰心大剧院上演。上海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上海曲协主席王汝刚等应邀出席。

  • 标签: 剧院 曲艺 文化传播 专场演出 党组书记 上海
  • 简介:越南北部倮保人与中国滇彝族尼苏人是一个择地而居,在中国、越南、老挝等国均有分布的跨界族群,隶属“彝”群体。本文研究中越部分,暂不涉及其它国家。越南北部傈保人与中国滇彝族尼苏人之间在族群上是否有渊源关系,是中国彝族音乐乃至彝族研究与越南之间能否搭建起桥梁最关键的一环。从研究范畴来看,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境内彝族音乐,对境外保保人的音乐鲜有关注。本文从跨境的角度,把中国彝族音乐的研究拓展到了彝族迁徙的最南端,由此来纵观彝族的整个分布与迁徙,为彝族的音乐研究乃至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研究拓展新的领域。

  • 标签: 族源关系 倮倮人 尼苏人 中越
  • 简介:昆曲艺术、古琴艺术被宣布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申遗”工作引起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激起许多地方政府的热情。本文以“泉州音保护与振十年兴规划”为例,提出对保护、研究应贯彻整体性、活态的原则,加强学术介入,把关注延伸到“申遗”之后。

  • 标签: 整体性 活态的保护 研究 学术介入
  • 简介:《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府昇平署戏本》已由故宫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分上、中、下三编,共计450册,将故宫图书馆所藏全部清宫戏本,除筛选出个别不易扫描的本子及重复本以外,一并完整出版,再现了清代近300年宫廷戏曲演出的盛况。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出版社 清宫戏 编目问题 南府 形态
  • 简介:罗品超派粤剧艺术成功之路———贺罗品超舞台艺术七十三年①林涵表编者按:本文为著名戏剧家林涵表先生生前寄给本刊的,来不及发表,林先生即于1997年12月7日在广州病逝,令人痛惜。林先生生前曾任本院戏文系主任,对本刊工作一贯支持。去年香港回归前夕,林先...

  • 标签: 舞台艺术 粤剧 南派 成功之路 表演艺术 欧阳予倩
  • 简介:<正>施光同志是我国优秀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旋律优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几年前,为了探讨音乐创作心理的有关问题,我们有幸和施光同志进行了一次长谈。当时,他放下手头的工作,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创作中的种种体会。他那坦诚的话语,崇高的艺术追求以及思想中闪炼着的真知灼见,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施光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再次听他当时谈话的录音,我们深感有责任把这次谈话内容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学习、研究。谈话涉及内容很多,由于篇幅所限,仅录其中两个问题于下。问:我们很想了解,您是怎样进行创作的?您的许多好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

  • 标签: 施光南 音乐创作 作曲技术 音乐作品 音乐形象 创作心理
  • 简介:由于少非、焦克、胡小宏、何飞、蒋樾几位中青年策划,并由于少非导演的南宋戏文《张协状元》于10月在京举行学术演出,引起了学术界、戏剧界、新闻界人士的很大兴趣,成为今年戏曲“热点”之一,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反响。《张协状元》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

  • 标签: 张协状元 戏曲形式 新闻界人士 古韵 中国戏曲 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