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10月8日,由广州美术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共同主办的“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览开幕式在澳洲南澳大学举行,应南澳大学邀请,我校副院长兼策展人赵健带领参展艺术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南澳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MadsGaardboe、副院长JaneLawrence、SimonBiggs、ChristineGarnaut、美术馆策展人GregoryDonovan等参加了展览开幕式.此次展览是两校继2009年及2011年之后第三次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为配合此次展览,笔者做了《母语文脉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专题学术讲座.

  • 标签: 广州美术学院 设计实验 视觉艺术 态度 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当代艺术
  • 简介:蓬勃发展的书法日益呈现出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多元、愈来愈繁复、愈来愈新奇的局面,这当然是好事,但也因此带来了欣赏评判的困惑和迷茫。书法何为“好”,何为“差”?何为“优”,何为“劣”?何为“高”,何为“下”?众说纷纭,难以定夺。甚至美丑判断,大相径庭,争执不休,纠缠不清,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何处渡迷津的味道。

  • 标签: 两重性 多元化 标准 “好” “下” 书法
  • 简介:本文通过对"后理论时代"的透析,分析艺术史理论的危机及失语症的境遇,试图阐释图像转向及在全球化语境中发展中国艺术的策略。面对复杂多变的"后理论时代"之艺术与理论的矛盾,需要打破已有的线性理论模式,发现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理论框架来消解艺术与理论、与艺术史、与作品等内在关系上的冲突。

  • 标签: 后理论时代 艺术理论 全球化 图像转向 理论模型
  • 简介:设计批评的理论形态的成长伴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然而在此之前,东西方都有值得关注的设计批评的历史传统.中国的设计批评的历史传统更有其特色.构建完善的、具有本土特点的设计批评学体系有赖于我们对传统设计批评资源的开掘和研究.

  • 标签: 设计批评 历史传统 理论形态
  • 简介:仿生,在世界工业设计界曾风靡一时,服饰设计也受到仿生学的影响;但时至今日,其理论研究仍是薄弱环节。笔者认为,用我国传统的“师法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艺术创作理论对于解读、研究和推动包括服饰设计在内的仿生设计,不无禆益。

  • 标签: 自然 仿生 设计 理论
  • 简介:策展人高远和石冠哲将本次展览的主题确定为"超级景观(meta-spectacle)",他们大概是借用了美国学者米歇尔的"元图像(meta-picture)"一词,以此来探讨景观世界中更为复杂的语法关系。对于meta这个前缀的译法,我和他们有过一些讨论,有些学者将它翻译为"超级",由此meta-picture被翻译为"超级图像"。追溯meta这个前缀的词源,它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在……之上",如英语世界中用metaphysis这个词来表达"物质世界之上"或"超越于物质世界"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形而

  • 标签: 展览主题 picture 策展人 英语世界 语法关系 客观物象
  • 简介:20世纪中叶,浙派人物画的参与者们有感于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作为浙派人物画造型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在向中国人物画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矛盾和困难,他们对契氏素描进行了改造.本文分析了浙派人物画对素描的定义,对线条和明暗、形体和结构,空间和透视等要素的认识,以及素描训练的方法,从而梳理出“结构素描”作为一套相对完备,并与中国人物画相适应的造型基础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实践方法.

  • 标签: 浙派人物画 结构素描 造型基础 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