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第四届国际形式语言学研讨会于2009年7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胜利召开。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戴曼纯教授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金莉教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宁春岩教授先后致辞。

  • 标签: 北京外国语大学 形式语言学 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国际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简介:空间批评作为对从空间维度出发的文学批评的“家族相似”式概括,所涵盖的诸多批评形态庞杂而且差异极大。殊名异义的空间批评依据其方法论可以划分为现象学空间批评、形式论空间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批评三种话语类型。本文旨在对这三种空间批评的形态学与话语范式进行总体考察和微观辨析,厘清其研究径路、理论内涵及其超越与局限。

  • 标签: 空间批评 现象学空间批评 形式论空间批评 西方马克思主 义空间批评
  • 简介:<正>贵州省安顺市城郊居住着一支自称为mo(?)55ljai3331(?)(坝苗(或mo(?)55pa(?)3331(?)(花苗)的苗族。1987年夏,笔者与导师王辅世先生在安顺对这支苗族的语言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选择了距城三里路的城关东郊青苑村大山脚寨为记音点。该寨除个别几户为汉族和其它支系的苗族外,全为该支系的苗族。大山脚苗话(以下称大山脚话)属于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但它是川黔滇次方言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地方话。大山脚话有声母36个,韵母25个,声调有8个调类,但只有7个调值。本文主要叙述苗语古声类和韵类在大山脚话的反映形式,不讨论古调类在大山脚话的演变。这是因为古苗语平、上、去、入4个声调在今日大山脚话各分阴阳,演变为8

  • 标签: 声类 声母 苗语 山脚寨 韵类 形式
  • 简介: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国语》编辑部协办的“形式与功能: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3月27至29日在苏州大学举行。请有意参会者在2014年10月31日前将论文摘要(英文或中文)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iclff2015@126.com。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州大学 语言学 功能 外国语学院 COM
  • 简介:符号意义的生成与传递是一个认知理解的传播过程。如何科学有效地研究符号意义的生成与传播机制是传播符号学关注的核心问题。认知神经科学与传播符号学共享符号学基础,能够对传播符号学理论的完善与提升提供跨学科支持。本文将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分析传播符号学与认知科学之间的学理逻辑,并尝试将认知科学中前沿的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引入传播符号学研究中,探索传播符号学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为传播符号学的理论推进与跨学科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

  • 标签: 符号学 传播符号学 认知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
  • 简介: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借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及其文化,特别是教育理念和模式,则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对外汉语教师从学习者的角度思考、设计、调整教学,就更有利于展开汉语教学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恰在于此,汉语教师、当今的汉语国际推广正是如此进行着汉语跨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的国别化教学和国别化教材等即是例证。

  • 标签: 汉语跨文化传播 语言和文化借用现象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作者:李涛书名:动画符号与国家形象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ISBN:9787308097161DOI:10.13760/b.cnki.sam.201601018在大众传播中引入符号学的研究方法早已有之。约翰·费斯克在其著作《传播符号学理论》中,就将传播研究分为两个主要的学派。一是过程学派,他们将传播看作信息的传递,是一种行为,是影响他人行为或心理状态的过程。过程学派关注媒介如何编码和受众如何解码,探讨传播效果的问题。

  • 标签: 符号学派 传播符号学 传播研究 悬崖上的金鱼姬 文化特质 视觉暂留
  • 简介:文章主要从指称、指称意图与语言形式的选择角度讨论在“我人还在这儿”、“王鹏(的)人呢”这类表达中,先行的表人定指词与后行的“人”指称同一个对象的语言现象。文章认为这种现象是合作指称的结果,先行词限定了“人”的外延,“人”凸显了先行词的内涵。这种合作指称与二者的指称倾向性有关。说话人利用这种现象来实现凸显、比较以及暗示等指称意图,如果“人”不出现,会带来句法、语义或语用上的消极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虽然需要句法和语义上的条件,但主体上是一种语用现象。

  • 标签: 指称“人” 合作同指 指称意图 内涵凸显
  • 简介:湘语辰溆片泸溪武溪话蟹摄开口一等见系字同一语音形式的文白异读实际上分属异源层次和同源层次,溆浦卢峰话蟹摄开口一等见系字同一语音形式的文白异读是由异调变韵现象造成的。由于同一个语音形式可能分属异源层次和同源层次,也可能是声调的音类变体和声母的音类变体,所以只有一读的字我们不能仅凭语音形式归入文读层或白读层,还要参考本方言或邻近方言文白异读情况,确定它的文白归属。

  • 标签: 湘语辰溆片 蟹摄 同一语音形式 文白异读
  • 简介:现代城市是现象、历史过程与社会变迁的动力和表征,正如传播学者埃利胡·卡茨(ElihuKatz)所言,“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之一即是城市社会的符码系统研究”①,换言之,城市研究亦须进行传播学向度的解读与阐释。

  • 标签: 现代城市 传播学者 解读 王安 媒介 文本
  • 简介:作者:胡易容书名: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式把握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ISBN:9787561479049DOI:10.13760/b.cnki.sam.2015.01.017胡易容的《图像符号学:传媒景观世界的图式把握》(以下简称《图像符号学》),如果从书名的前半部分来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诸如《电影符号学》、《广告符号学》、《雕塑符号与传达》等著作,以为是对"图像"的"符号学分析"。然而,当我们仔细琢磨书名的后半部分,就会发现这部著作处理的并不单是某种研究对象的符号学问题,

  • 标签: 图像符号 电影符号学 广告符号 符号学分析 文化分析 文化习得
  • 简介:作者:乔琦书名:形式动力:新诗论争的符号学考辨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ISBN:9787561486702现代新诗的诸多纠葛与争论是很多人不敢触碰或者感到有心无力的问题。从《尝试集》引发的白话诗论争到《新诗潮》与《中国新诗》的晦涩论争,可以说现代新诗是伴随着争议成长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伦理与美学、社会与文学、启蒙与艺术等问题相互缠绕,

  • 标签: 现代新诗 《尝试集》 中国新诗 诗潮 诗学问题 诗学意义
  • 简介:本文以SSCI之Journal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1995年至2011年的全部文章为分析对象,以研究主题、方法和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内容分析、定性、定量等方法为分析手段,力图在此基础上探讨国际网络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发现:网络被传播领域认定为新媒体,但网络绝不仅仅是一种媒体,所以不能只用传播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在时间之轴上,每个研究主题的意旨都在不断流变;网络传播的研究方法正在多元化、综合化的演进中打破关于研究方法的传统归类体例;建构网络传播的理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互动、涌现和非线性乃是建构网络传播理论大厦的重要支撑。

  • 标签: JCMC 网络传播 研究主题 研究方法
  • 简介:摘要中秋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泰国的重要节日。中秋节在传入泰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融入了泰国的文化。两国的中秋节风俗既有相同之处也各有特点。本文以中、泰两国的中秋节风俗文化为例,梳理出中国中秋节的发展进程,通过对比中国中秋节特色与泰国的“拜月节”风俗,简述中秋节文化在泰国传播的史实和背景,分析中国中秋节风俗在向泰国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流变。

  • 标签: 中秋节 文化传播 泰国风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与安东尼·布莱尔教授的访谈问:布莱尔教授,您好!今年正值《逻辑的自洽》(LogicalSelf-Defense,1977)一书①出版40周年,今天有幸参加这个纪念活动。这本书实际上承载了很多的历史意义,后来一系列事情的发端,从北美非形式逻辑运动的兴起到InformalLogic(《非形式逻辑》,A&HCI入选期刊)的创刊,从温莎大学推理、论辩及修辞研究中心的成立,再到温莎大学跨学科论辩研究博士点的设立等,可以说都与此书有关。首先请教一个问题,是否可以说北美非形式逻辑运动发轫于《逻辑的自洽》的出版?

  • 标签: 非形式逻辑 历史意义 修辞研究 布莱尔 安东尼 访谈录
  • 简介:传播学与符号学都是仅有百年历史的年轻学科,两者渊源与发展进路各不相同。符号学的学科化与索绪尔于1907—1911年在日内瓦大学讲授的普通语言学课程关系密切。几乎同一时期,新闻传播学课程正式开设。1905年,布莱尔(willardG.Bleyer)在威斯康星大学开出为期一年时间的新闻学课程,新闻学成为传播学的第一个主要研究对象,且其影响延续至今——学界仍将“新闻”与“传播”并称。

  • 标签: 传播符号学 媒介语境 访谈录 赵毅衡 新闻传播学 威斯康星大学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史料热已经热了不少年,至今热力不减。韩晗的这本书也是着意在此用力。他从现代文学目前最为多见的三种研究方式——“通史研究法”、“作家作品研究法”和“理论前置研究法”存在的弊病人手,紧跟“重新回到历史现场”的以史料学为核心的现代文学史研究新范式的热潮,通过建构“群像式”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开垦出一块块学术的“处女地”。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史料学 现代性 大众传播 叙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