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致约瑟夫·布洛赫》《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三封书信,强调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并在新的语境中进一步重申经济因素是社会发展决定因素的原理,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社会历史发展“合力”的思想,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恩格斯的论述提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重视人及其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恩格斯 唯物史观 书信
  • 简介: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新观点及其哲学根基刍议──读恩格斯晚年著术札记之一朱传启在19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期间,恩格斯一方面关注和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研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和新问题,以便更...

  • 标签: 恩格斯晚年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 工人阶级政党 哲学根基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的追求,人的发展问题贯穿于他们各个时期的研究,贯穿于他们各个领域的研究,包括城乡关系演变问题。他们考察了各个时期的城乡关系演变和人的发展的关系,预判未来城乡融合和人的解放。同时,在他们城乡思想形成的不同时期,他们对城乡演变和人的发展的关注点又有所不同。全面把握历史演变中的城乡关系与人的发展问题和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城乡关系与人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与人的发展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标签: 人的发展 城乡关系 城乡对立 城乡融合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农村问题 基本观点 现实意义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自己的哲学理论与恩格斯格格不入,这一理论信条又被后世众多阐释者所信奉。深入分析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存在着一致性,对辩证法的理解是其一致性的重要体现。他们都深受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影响,并承认以下事实:辩证法是不同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辩证法是矛盾的和批判的;辩证法包含着历史的向度。对辩证法的理解代表的是他们的哲学态度,其根本旨趣是反对实证主义。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 恩格斯 一致性
  • 简介:文章对牟豪戎,梁胜明《科学唯物史观不是“套语”-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与政治观>的批评意见》进行了反批评,答辩和反驳,进一步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与政治观,论证了批评者观点的错误,阐明批评者的批评没有一处能够言之成理,其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距离,与邓小平理论,与党的文艺方针的距离,以及态度的粗暴和无理。

  • 标签: 陈涌 《毛泽东与文艺》 文学观 政治观 马克思 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