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正>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有一所为全美国新闻工作者所瞩目的高级研究中心。它就是美国第一所专门研究大众传播与传播技术发展的甘纳特媒介研究中心(GannetCenterforMediaStudies)。这个研究中心是纽约罗彻斯特·甘纳特基金会属下的一个研究机构。该基金会已为研究中心提供了二千五百万美元的资助,用以研究各种与新闻有关的项目。甘纳特研究中心由一个顾问委员会主持工作,决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和总的方向。这个委员会由一些著名高校和院

  • 标签: 研究中心 技术发展 基金会 研究机构 研究计划 科技发展
  • 简介:准则、政策、指南从名称上显示出其有“约束、规范、限制、指导”的含义,但五所美国高校却均强调其制定社交媒体使用准则的目的是:一、帮助学生和老师在社交媒体平台交流时保护好自己;二、帮助教职员工及学生了解各社交媒体产品的特点,并鼓励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并推进机构、组织的目标建设。

  • 标签: 高校社交媒体 社会化媒体准则 高校
  • 简介:尽管面临新媒体挑战,但在相当长时间内,报纸仍有很大生存空间且大有可为。纸媒既要树立自信,不听信所谓报纸消亡说而妄自菲薄;又需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美国知名大报的经验对国内报纸树立自信、拓展服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报纸 消亡 大报 美国 新媒体 自信
  • 简介:<正>今年6月出版的那一期《生活》画报上,用四整页的篇幅,刊登了185个人和动物的漫画形象。(图为部分形象)这些形象均选自读者欢迎的连环漫画(COMICS)的主人公。例如:“马文”(MARVIN)那位胖男孩(下一行左起第一人),他聪明、淘气,而且任性,常拆腾大人“赫尔曼”(HERMAN)把一盘土豆泥扣到上司脑门上。有趣的是,美国报刊漫画家开展联合行动,通过信函,把这些漫画形象手拉手(爪子拉爪子)地画在一起了,以示画家们团结声援某项有意义的事件的共同愿望。去年感恩节时,他们就曾以此方式召唤人们关注世界的饥荒问题。

  • 标签: 联合行动 漫画家 饥荒 报刊 形象 连环漫画
  • 简介:<正>今年四月廿六日至五月一日,美国总统里根对我国进行了访问。他访问的最后一站是上海、在上海逗留的二十二小时中,他到复旦大学访问与发表演说是上海之访的高潮,因此也是美国记者竭力进行报道的重点活动之一。这次随同里根总统来访的记者有二百多人,可算是个庞大的记者团。据说当时申请随访的记

  • 标签: 电视报道 电视网 里根 美国总统 美国记者 名记者
  • 简介:美国等西方国家十分重视舆论宣传,将它作为重大的战略谋划手段之一,去影响公众的态度,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美国通过电影、军方自媒体以及价值符号系统传播军人形象的路径及方法,并提供中国在塑造与传播军人形象方面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 标签: 舆论宣传 战略谋划 军人形象
  • 简介:近日,美国记者布莱尔因搞假新闻被《纽约时报》开除一事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它使人不由地回想起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政府、军方及媒体的种种表现。美国所谓的新闻自由再次受到人们的质疑。随着伊拉克战争的尘埃落定,一场大规模的媒体大战也早已结束,但它留下的回忆却是意味悠长的。伊拉克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双方的'软交更多还原

  • 标签: 伊拉克战争 美国 新闻自由 新闻控制 军方管制 假新闻
  • 简介:关于《美国传媒体制》2002年出版的拙著《走进美国大报》承读者垂爱,多次重印或修订,还被台湾购买版权在台湾、香港、北美等地发行繁体字版。此书通过与美国最著名的20家报纸及报业集团老总的对话及对这些报社的实地考察.展示美国报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及可供中国同行借鉴的新鲜经验,可视为一部实用性较强的参考书。这些年,书中推介的一些做法被中国报业广泛采用.笔者对此甚感欣慰。

  • 标签: 《走进美国大报》 传媒体制 借鉴 价值 中国报业 报业管理
  • 简介:<正>美国新闻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的亨利·鲁斯,一九六七年去世了.在他生前,已有一本题名为《伟大的一对》描述他的身世的小说问世.前年又有人写了他的传记,题目很俏皮:《鲁斯的时代、生活、幸福》——《时代》、《生活》、《幸福》正是他亲手创办的,在美国发行量很大的三大杂志.出生于中国,发迹于《时代》在甲午战争后,美国曾派了很多耶稣教牧师来中国传教;这些牧师中有鲁斯的父母.一八九八年鲁斯也就在他父母的传教地区——我国山东潍县呱呱落地了.鲁斯幼年在中国受教育,因而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直到十岁左右他才回到美国

  • 标签: 时代 创办人 杂志 甲午战争 幸福 美国
  • 简介:高盛公司在5月27日发布的报业月度动态盘点中指出,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报业广告收入有所增加,但2008年5月以后,报业的广告收入将保持“萧条状态”。

  • 标签: 高盛公司 报业 萧条 美国 广告收入
  • 简介: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美国销售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主编凯伦·尤尔根森4月20日突然宣布辞职,原因是该报著名记者杰克·凯利卷入伪造和欺骗丑闻。据悉,他至少伪造了8篇报道的主要内容,并多次剽窃他人报道。

  • 标签: 《今日美国》 报纸 主编辞职 记者 假新闻
  • 简介:2010年4月8日,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教授出席“中国软实力”会议,并作为协办方代表在主席台就坐。图中左起: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主任戴雨果教授(HugodeBurgh),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大会主席、威斯敏斯特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所所长柯林·斯帕克斯(ColinSparks),大会协办方代表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教授,大会翻译密淼女士。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 副院长 学术活动 新闻传播学院 2010年
  • 简介:北京举办首届国际拳王冠军赛的消息传来之后,作者首先想到的是,作为周三刊的海军报,抢时效肯定抢不过地方日报。可取的途径,是别出心裁,选一个完全区别于他报的角度,报道最切合海军官兵心里的内容。契机来了。一个晚上。作者在家里看电视,屏幕上的体育节目里,正在介绍10位参加冠军赛的选手。“里昂纳泽·巴伯,WBO冠军

  • 标签: 纳泽 巴伯 体育节目 美国海军陆战队 中外新闻 独家新闻
  • 简介:<正>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特稿辛迪加的日渐兴隆,美国报纸上的署名专栏和专栏作家也相应地发展起来。据统计,特稿辛迪加的专栏销售量1940年时为320个,1965年上升到715个,到1977年已激增到1,200个以上。《华盛顿明星新闻报》平均每星期天刊登的专栏作家的文章达24篇之

  • 标签: 专栏作家 辛迪加 报纸编辑 署名 政论家 华盛顿
  • 简介:人民日报海外网美国频道日前在美国洛杉矶正式上线。美国政府和商界人士、华侨华人及留学生代表400余人出席上线仪式。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副总领事孙鲁山现场宣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来的贺信。贺信说,多年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海外网积极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此次海外网美国频道的上线。更是为加强中美之间新闻信息交流、促进中美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 标签: 美国政府 人民日报 海外版 频道 中国故事 华侨华人
  • 简介:2004年4月12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60分钟>节目中向五角大楼发出通知,表示将要公开阿布格里卜监狱虐俘照片.4月14日军方的迈尔斯将军私下要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延期公开照片,以免引起反美暴力行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同意了这一要求.一周后,在迈尔斯的要求下,照片再一次被延期公开.

  • 标签: 虐囚事件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2004年4月 法理 折射 《60分钟》
  • 简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10月22日宣布一项里程碑式的协议,使其成为首个在中国广播的外国电视广播公司,条件是在美国的有线电视系统中转播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英语频道。此间大公报报道说,这项协议使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在变化迅速的中国电视市场中占有一块小地盘。外国广播商正急于打进这个市场。美国在线的24小时中国普通活频道(CETV),

  • 标签: 美国 在线电视节目 中国 英语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