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正与孙女希希视频,儿子小嘉打来电话,要我到派出所询问一下将他的户口由武汉迁到杭州的相关事宜、他这次春节回来,便可办理手续。多年前儿子在杭州诺基亚谋到差事,尔后买房、结婚、生女.渐渐感觉到我们已成为时下所谓的“空巢家庭”。只是儿子的户口一直留在家中未动,就感觉这个家中尚存儿子的一部分.今天儿子的电话,使我感到启航的大船,就要解掉最后的一根缆绳。

  • 标签: 缆绳 儿子 派出所 诺基亚 电话 杭州
  • 简介:怀抱月琴,手挑皮影,在幕后的灯影里用柔情的碗碗腔将人生的苦乐沧桑细细地吟唱。

  • 标签: 文化产业 中国 艺人 皮影
  • 简介:<正>年仅23岁的英国摄影师詹姆斯·雷诺兹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菜谱——美国监狱里的死刑犯们临刑前选择的食物。雷诺兹突发奇想,将这些食物拍摄下来。按照规定,死刑犯可以在最后的晚餐点任何餐食,只要不超过40美元。詹

  • 标签: 苏打饼干 奶昔 最后一次 人能
  • 简介:天一,你走了。走得匆忙,修烈,平静,荣光。11月15曰下午.我们在第一时间赶到你身边的时候,你刚从山上下来.静卧在喀什殡仪馆。我俯在你的耳边轻声说:“天一,我们接你回家,接你回家……”

  • 标签: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最后的话别》
  • 简介:前不久去韩国济州岛参加一个文化活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龙头岩看海女潜海。

  • 标签: 姑娘 文化活动 济州岛
  • 简介:去年,一位选择自主择业的部队干部何苦,用自己一年的“棒棒”体验,写出《最后的棒棒》这本书,向世人展示了“重庆自立巷53号”的棒棒们这一即将远去的历史背影留给时代的记忆。一何苦,重庆奉节人,1993年12月入伍,当过侦察兵,长期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1997年由士兵提干,服役22年。

  • 标签: 重庆奉节 士兵提干 立功受奖 新闻工作 部队干部 老黄
  • 简介:如果说丝巾对大妈来说,是她们自身对于青春芳华记忆的怀缅.那么单反对于大爷,即是他们精神的武器——他们体内潜藏的诗和远方伟大梦想,永远在与逐渐衰老的凡人肉身天人交战。

  • 标签: 记者 新闻采访 新闻报道 新闻写作
  • 简介:"人家说我的人生多姿多彩,问我满不满意。其实,无所谓满意还是不满意。我这一生,该做的事情都做了,现在我的事情做完了。我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别人。"带着平静的心情,100岁的黄苗子不再理会尘世的颂扬抑或诟病,潇潇洒洒地乘风而去。

  • 标签: 老人 学术研究 好朋友 人生 告密者 呼吸器
  • 简介:2005年10月29日,在一代新闻宗师穆青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召开了全国首届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我们选了几篇研讨会上的稿件,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穆青的研究文章一并发在这里,以此来纪念穆青同志。

  • 标签: 第一课 新闻实践 学术研讨会 新闻思想 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
  • 简介:“我们那儿的学生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电灯、电脑,只在书上看见过大象、老虎、狮子,但都不相信那是真的。公共汽车、立交桥、轮船……更是闻所未闻。”2003年11月7日晚,几位来自贵州的客人,用他们朴实的语言,向记者展示了一个溶洞学校的教育现状,它既是神奇的,也是令人无限感慨的……

  • 标签: 中国 贵阳市 中洞苗寨 教师 少数民族教育
  • 简介:最后的闺秀》是张允和的随笔集,1999年曾出过一版。张允和去世10年间,多有读者向出版社打听购书。一本原本发行量不大的"小书",为何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在时间流逝中常被人提起?

  • 标签: 出版社 发行量 吸引力
  • 简介:"走转改"活动中,江苏《泰州晚报》组织记者进社区,充分发挥记者以及报社的优势,帮助社区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帮助基层打通"最后一公里"。全员参与,主动融入社区《泰州晚报》结合自身队伍的特点,将泰州城区72个社区划成若干片,由40名记者分片包干。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记者走进社区后,首先,不怕吃苦。他们跑遍了分工社区的大街小巷,甚至能叫出大多数居民的名字。其次,虚心学习。

  • 标签: 最后一公里 联系群众 餐饮单位 实践学 虚心学习 新闻工作
  • 简介:重导向就要遵循精准稳妥、全面系统的基本理念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在具体的新闻采编实践探索中,宝安日报始终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条底线的导向管理理念。在导向问题上,不论纸质媒体,还是新兴媒体,不论是采编,还是经营、管理,均坚持没有“特区”,没有“飞地”,没有“例外”,没有性质之分、类型之别、领域之异,坚持弘扬主旋律,唱响正能量。

  • 标签: 最后一公里 舆论引导 日报 舆论导向 路径 价值
  • 简介:本文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三轮主持人大赛为背景,描述和分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理念的演进历程,提出了“个性化”应当成为电视节目主持理念的审美取向的观点,据此分析了其产生的客观社会推动力,并力图从现代社会心理学和方法论的角度对“个性化”的内涵——“智慧性和思维的独特性”进行解读和分析。

  • 标签: 电视节目主持人 评判标准 个性化 审美取向 优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