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环境是作为内控制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COSO委员会报告(1992)认为内控制度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部分构成.AICPA也是把内部控制归结为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要素组成.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充分的认识到控制环境的作用,并把它列为内控制度的首要位置.而我国内控制度的定位主要是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防错纠弊、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方面.2001年6月22日颁布的和对控制环境的影响也未重视起来,笔者认为这将会影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实施的效果.

  • 标签: 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环境 企业 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
  • 简介:兰州燃气集团公司包括天然气公司、供销公司、建安公司、设计公司和物业公司等分公司,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掌握好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的程度是一个较难的课题,总公司集权过多会影响分公司的积极性;分权过多又可能造成分散倾向,影响企业整体利益。一般认为,在生产以经营上可以分权多一点,在财务上应该集权多一点,而二者又难以截然分开。因此,如何在集团内各分公司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建立总公司对分公司财务控制的有效途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兰州市 燃气集团公司 财务控制制度 内部授权机制 中国 激励机制
  • 简介:一、我国内部控制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一个公司没有相应的会计控制系是无法良性运转的,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不是没有建立相应的会计控制系统,而是由于存在于控制环境中的缺陷导致会计控制系统的失效。当前重中之重是要弥补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基础中都存在极大的缺陷,其他因素即使是构建得再完美,只能事倍功半。

  • 标签: 内部控制环境 会计控制系统 上市公司 重中之重 缺陷 弥补
  • 简介: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审计厅关于表彰1994———1996年度全省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近几年来,在审计署和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我省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

  • 标签: 广东省 审计机关 审计厅 深圳市宝安区审计局 人事厅 先进集体
  • 简介:本文在我国证券市场全流通预期下,以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股权融资决策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决策时,会兼顾股权融资收益和控制权威胁成本。在全流通环境下。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通过融资攫取控制权私利的程度能够得以改善。

  • 标签: 全流通预期 控制权 融资决策
  • 简介:基于2007-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府监管外生压力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自我修复的动态改进双重视角,考察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与董事会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显著降低董事会治理水平,缺陷修复之后,董事会治理水平得以提升,尤其是在政府监管增强的环境下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下,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和作用的发挥,既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管制作用,也需要企业自觉提高监管意识,持续修复控制缺陷,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外兼修共同提高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水平。

  • 标签: 政府监管 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修复 董事会治理
  • 简介:(一)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确定内部控制审计重点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1、组织新目标的确立,需要作出重新调整的内部控制。2、组织管理者认为控制不便于操作,需要修改或变革的内部控制。3、组织出现重大损失浪费或经济案件,需要改进的内部控制。4、经营决策者认为经营中存在风险或损失浪费,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的内部控制环节。

  • 标签: 内部控制 组织管理者 经营决策者 审查 审计工作重点 重大损失
  • 简介:本文简述了存货成本的构成,分析了存货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并运用存货成本控制模型探讨降低库存量、优化存货成本控制的手段。

  • 标签: 存货成本 经济订货批量 存货成本控制
  • 简介: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控制评审的两个不同主体.内部控制评审应作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执行的内部控制评审相对于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内部控制评审具有优势,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作为内部控制评审的主要主体.

  • 标签: 内部控制评审 内部审计 注册会计师 主体 审计方式 审计内容
  • 简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源泉,与施工企业的生存密切相关。对施工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控制进行探讨,并提出有关事前、事中、事后成本控制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施工企业 目标成本 成本控制
  • 简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强化公司治理被认为是企业对抗危机之良方,1998年台湾爆发多起企业掏空舞弊案件,其后更因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之问题,爆发本土型金融风暴,暴露出台湾企业在公司治理之诸多问题,包括财务杠杆过高缺乏适当风险管控机制、职责划分不清内部控制不健全、董监功能不彰、决策机制闭锁、企业道德政策薄弱及财务信息揭露不透明等内部控制与治理上的缺失。主管机关于是于1998年起向公开发行公司倡导公司治理之重要性,

  • 标签: 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 台湾企业 不良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