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自主性”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概念,它表明国家重新进入政治研究的核心视野中。西达·考契波(ThedaSkocpol)的国家自主性理论是在对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以及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批判的基础上来进行构建的。其以现实主义、结构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视角,在宏观层面剖析出国家的强制性特征、国家利益以及国家能力等要素,从而证明国家具有“潜在自主性”。考契波打破了传统国家研究的社会中心主义视角,将国家作为自主实体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 标签: 斯考契波 国家自主性 国家强制性 国家利益 国家能力
  • 简介:法律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而流行的经济学方法论却容易催生一种被科称为"黑板经济学"的学问。这种影响已经扩散和蔓延至法律经济学。本文从区分两个版本的科定理出发,尝试梳理不同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法学和经济学的不同之处,来重构法律经济学的发展道路。本文的目的在于倡议一种好的法律经济学,一种结合经济学的抽象分析工具和法学基于经验主义的案例分析传统的法律经济学。

  • 标签: 法律经济学 方法论 科斯定理
  • 简介:19世纪末以来,密法理学课堂笔记的三次发现为研究者们重新理解密的思想提供了契机。密的权利理论和正义理论是其所有权理论的基础。通过文本考察发现,密在《法理讲义》中对占有、添附、时效、继承以及自愿移转五种所有权取得方式逐一进行了阐释。《道德情操论》中曾出现的公正旁观者居于斯密所有权理论的核心地位,而正义则是公正旁观者所秉持的基本价值。密有关所有权取得方式正义与否的拷问,实际上是将道德领域的判断逻辑向经济领域推演。通过对密所有权理论的还原,《道德情操论》《法理讲义》《国富论》三者构成的密对现代社会的整体性思考也初见端倪。

  • 标签: 亚当·斯密 所有权 正义 公正旁观者
  • 简介:网络空间并非一个超越规管的区域。劳伦斯·莱格认为,规管者就是代码,即塑造网络空间的各种软件和硬件。互联网正由一个自由论者的乌托邦变为一个被商业利益控制的处所。如果任其发展,互联网将变为一个完美的控制工具——不仅是受控于政府,更主要是受控于软件编程者。在莱格看来,解决之道在于如何将美国宪法所确立的原则"转译"或应用到虚拟空间。

  • 标签: 代码 网络空间 架构 规管
  • 简介:一、前言法律经济学在世界蓬勃发展,但是偏颇了。[1]凌斌教授看出了问题,出版了《法治的代价:法律经济学原理批判》。[2]他批判说,法律作为制度核心的界权成本,被主流法律经济学漠视了——视法治的代价为零——这也是书名之所以。不过,此书前半部,[3]将科经济学等同于主流法律经济学,对之严加批

  • 标签: 法律经济学 市场交易 经济学原理 波斯纳 结果责任 损害赔偿责任
  • 简介:威尔哲的目的行为论主要包含了三大哲学思想:其一为物本主义存在论;其二为新康德主义;其三为实证主义。该理论受当时德国的政治形势及广为流行的非理性主义的影响较大。其不足之处在于:对过失犯与不作为犯的解释过于牵强,而这原本却是可以避免的。此外,行为于犯罪论中所处的地位应是独立的,它是超然于犯罪的上位概念。

  • 标签: 威尔哲尔 目的行为论 物本主义存在论 新康德主义 实证主义
  • 简介:干从社会学角度勾画出从压制性法到恢复性法的演化路径,学者们从理论与经验层面对其进行了批评与检验。理论层面的批评集中在道德法律同一论、法律演化理论的虚构性及其具体内容的缺漏三方面;经验层面的检验则对从压制性法到恢复性法的演化顺序提出了挑战。其实,理论层面的批评忽略了法律演化理论的道德批判目的并遗漏了文本细节,而经验层面的检验存在方法论上的局限并误读了涂干的理论。涂干注重理论建构而对事实作简化处理,确保了理论体系的明确性,为当下中国的法社会学研究树立了典范。

  • 标签: 法律演化理论 压制性法 恢复性法
  • 简介:法律的结构理论是凯森纯粹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注法律秩序与法律规范以及诸法律规范间的关系。法律的结构理论以法律的规范性为前提,其试图通过法律的个别化理论回答"何谓法律"这一问题。凯森将法律的结构划分为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前者体现诸法律的不同规范作用,其中尤以"命令"和"制裁"最为典型;而后者则反映了法律的创制和适用过程,令诸规范依效力链条构成一个整体。通过比较凯森的晚期作品与其他学者对于法律结构问题的论述,能够发现纯粹法理论若干独特之处及其两种结构理论日渐融合的趋势。

  • 标签: 法律的结构 静态结构 动态结构
  • 简介:冯·巴教授所起草的欧洲民法典体现了构建欧洲整体法律秩序的雄心壮志。但是欧洲民法典草案的立法精神更多地是从欧洲大陆来的,特别是德国的法学传统出发的,对普通法的影响与地位则有肆意的忽视与抹煞。因此,从法律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视角来看,欧洲民法典草案偏重抽象性,忽视差异性;强调形式化,反对人本主义;其所宣称的"公正无私"、"不带偏见","不偏不倚"也是虚伪的。事实上,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两种传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与差异,由民法法系传统所推动的欧盟法的普遍化进程注定会遭受失败。

  • 标签: 欧洲民法典 法律传统 差异性 法律本体论 法律认识论
  • 简介:目次一、市民社会与民法的关系:社会功能领域区分替代"公/私"区分二、私法必须阻止经济理性破坏职业标准三、法律合同的文化优势四、相互竞争的"契约的世界":合同的三种维度五、法律刺激:关于法律继受的"结构耦合论"六、网络契约理论:从双务合同到合同结合七、作为社会制度的鉴定:第三人的契约内部化八、私法的社会学启蒙:是"思想实验"还是一场"革命"

  • 标签: 市民社会 社会系统 自省法
  • 简介:在波斯法官的法经济学体系中,财富最大化原则和成本一收益分析是其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本文基于但不限于波斯法官的这一演讲文本,以一种语境论的视野和尽量进入普通法司法实践的精神,分别从法经济学和法律的实用主义之间的关系如何、“财富最大化”原则的内在困境何在、单向度的法律经济学是否存在理论局限性以及中国法官是否需要远离实践性的和实用主义考量这四个看似独立但却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切入,深入探讨法律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学理问题。基于此,就解释复杂多变的中国问题而言,“拿来主义”式的理论移植效果肯定不佳。我们更需要一种从人与人、人与制度、制度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出发,以个体的成本一收益分析为基础,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工具并以促进社会合作为目标的新法经济学。

  • 标签: 财富最大化 成本-收益分析 单向度法经济学
  • 简介:当读者看到本书中译本之际,不知道是否还可以说,这是波斯法官的最新著作:因为他的《法律与文学》第三版已预告“即出”。尽管讨论的主要是美国的法官和司法,本书对于中国当下的法官、法学人乃至法律人却都有重要的实践和学术启示、参考甚或是指导意义。我先简单概括阅读后感受最强烈的,尽管未必是波斯着重传达的一些要点。

  • 标签: 波斯纳 法官 行为 维和 地理 经验
  • 简介:应南京大学法学院中德经济法研究所邀请,德国骚大学法律系教授梅特博士于1996年1月至3月在该所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研究工作,并为中德所学生开设了"法国民法"的讲座。

  • 标签: 中德 经济法 德国 南京大学 法律系 教授
  • 简介:体育仲裁是解决体育纠纷的重要方式,国际体育仲裁委员会(ICAS)及体育仲裁院(CAS)是国际上著名的体育仲裁机构.体育仲裁对我国体育事业和仲裁法律制度来讲,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通过借鉴奥林匹体育仲裁制度的成功实践,本文对体育仲裁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全面的考察,进而就我国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提出一己之见,希望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所参考.

  • 标签: 体育仲裁 体育仲裁院 国际体育仲裁委员会
  • 简介:紧急状态制度是人类应对最严重危机保持和平秩序的一种法治上的努力,通过减公民人权以集中紧急权力的方式应对危机,消除危险。然而,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减不可能是任意的、无限制的,紧急状态下人权减的限制及底线,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权减是否正当。紧急状态下的人权减应当受到以下限制:比例原则的限制;基本人权不得减的限制;宪政原理的限制;国际公约的限制。

  • 标签: 紧急状态 人权 克减 限制
  • 简介:7月9日11点49分,央视在播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报道时.将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对此,有网友认为打马赛不尊重艺术品。质疑“谁在遮谁的豆’。下午15点54分,央视复播该新闻时,大卫·阿波罗身上的马赛已经被去除。

  • 标签: 马赛克 性教育 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 阿波罗 生殖器
  • 简介:《德国民法典》以其高超的立法技术、严谨的法学概念和科学的法律体系在外国法制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追根溯源,这些特点可以说归功于潘德顿学派的理论研究.潘德顿学派对《德国民法典》立法技术层面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法典编纂体例、概念体系和法学语言三个方面.

  • 标签: 潘德克顿学派 德国民法典 立法技术
  • 简介:马克·韦伯"领袖民主制"的设计初衷可以从两方面得到理解。一方面,由于德国身处20世纪初的紧张国际关系之中,"领袖民主制"被设计用来解决技术型官僚难以承担"权力政治"使命的问题。另一方面,面对高度合理化的官僚制有可能不断吞噬人类自由这一事实,韦伯也将"领袖民主制"视为拯救"自由"的一种手段。但在后一方面,韦伯对"自由"的含义,以及对"领袖民主制"在拯救"自由"上的实际意义的思考,仍然颇为暧昧。

  • 标签: 韦伯 领袖民主制 官僚制 权力政治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