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惩罚赔偿制度的理想范型可以概括为:为满足"激励"、"惩罚"和"威慑"的制度功能,惩罚赔偿适用于行为人具有恶性过错的侵权责任,并以"基准赔偿数额+增加赔偿数额"为赔偿标准计算方法,其中基准赔偿数额恒定为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增加赔偿数额则与基准赔偿数额存在比例关系。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和法释〔2003〕7号中的相关惩罚赔偿立法可以分类为"颠覆类型"、"标准类型"和"变通类型"三种。针对在立法中规则的碎片化、不系统所造成的标准不一和适用困难,应当进行立法三类型之间的联动和整合,形成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为基准,以商品房购买、食品安全等领域特殊立法为补充的惩罚赔偿制度体系。

  • 标签: 惩罚性赔偿 消费者保护法 基准赔偿数额 增加赔偿数额 食品安全法
  • 简介:文章以介绍惩罚赔偿制度在法国逐渐被接受的过程为起始点,再通过对《法国债权法改革草案建议稿》中有关惩罚赔偿制度条款的解读,不仅反映该制度在法国的未来发展趋向,也以此为参照对《中国侵权责任法》中有关惩罚赔偿制度的规定进行评述。

  • 标签: 惩罚性赔偿 适用范围 蓄意过错 获益性过错 给付对象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回避和管辖是一个国家司法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一个不适宜担任裁判者角色的人退出案件的审判过程,这是法官的回避问题;而确定一个案件究竟应由哪个地区的哪一级法院负责审判,却是审判管辖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国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中,回避制度通常被视为确保裁判者中立无偏的保证,而管辖制度则被看作合理确定法院审判权之划分的前提,两者不被认为具有直接的

  • 标签: 回避制度 当事人 管辖制度 中级人民法院 被告人 法官回避
  • 简介:迄今为止,我国对法律制度废止时的制度善后并没有确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流程。废止一项法律制度犹如从制度灌木丛中连根拔除其中的一株灌木,涉及的基本问题有三个:为什么要拔除,这可称为制度供给;如何干净彻底地拔除,这可称为制度实施;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填补拔除后出现的空白,这可称为制度创新。制度供给的理性建构主要包括确定制度供给的主体、说明制度废止的理由、阐明制度废止的法律依据、明确制度废止的形式等;制度实施包括正向度的制度配套和反向度的制度清理两个部分;法律制度废止后并不必然引发制度创新,如果需要创新,则创新后的制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合法和有效

  • 标签: 制度善后 制度供给 制度实施 制度创新 法治 劳教
  • 简介:在以核心家庭为主而形成的少子、老龄社会中,将老年人护理问题作为家庭内的问题来考虑,几乎是不可能的。传统的监护正从家庭结构中解放出来。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关系从亲属关系转向他人关系,关于财产管理,有可能承担善管注意义务,并收取适当的报酬。社会需要建构包括任意监护和法定监护在内的、作为支援制度的广义上的成年监护制度

  • 标签: 成人监护 财产管理 人身监护 社会福祉
  • 简介:<正>2012年7月6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严重问题,《修正案》加大了对劳动派遣用工的规制力度:明确界定劳务派遣用工岗位的"三"标准,设置行政许可、提高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条件,重申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利,加强违法监督。《修正案》的着眼点仍然集中于劳务派遣

  • 标签: 劳务派遣制度 劳务派遣单位 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用工 行政许可 劳动派遣
  • 简介:一、关于所有权保留"所有权保留"虽是一个较为晦涩的法律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运用得很普遍.只是参与其中的主体没有把这种商品交易中经常发生的行为与"所有权保留"这一法律概念联系起来.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国法律法规关于所有权保留制度规定的稀缺.我国学者关于此制度的论述也较少.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阐述,为所有权保留制度在诚信体系还不够完善的中国提供一条可以实际运作的途径,发挥其本应发挥的作用.

  • 标签: 所有权保留制度 法律概念 公证制度 国法 普遍 中国
  • 简介:<正>《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以下简称《北京规则》)第1.4条规定:少年司法应视为是在对所有少年实行社会正义的全面范围内的各国发展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第1.6条规定:应逐步建立和协调少年司法机关,以便提高和保持这些机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包括他们的方法、着手办法和态度。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建立互相配套工作体系的通知》第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应根

  • 标签: 检察制度 暂缓起诉 少年犯罪 刑事案件 未成年人犯罪 司法性
  • 简介:修改《矿产资源法》,以破除“两证同体”制为入口,以建立现代矿业制度为目标,重构矿业法律体系.从传统的调整矿产物权为主的《矿产资源法》,转向现代的以调整矿山产业为主的《矿业法》.现代矿业制度,明确市场与政府的分工,让权利与权力之间边界明晰: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融入普通物权地位而由民法调整,矿产权的商品市场自由流转;政府对产权归属明晰的矿产开发行为和开发主体进行严格管制,矿业开发市场必须受到严格限制.建立合理且严格的矿业开发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市场后的矿业环境保护、场所健康与安全、矿业用地以及矿业相邻关系等行为进行重点规范,并构建保障这些行为预期的系列矿业法律责任.

  • 标签: 矿业 矿业法 现代矿业制度 矿产资源法修改
  • 简介:本文对德国消费者协会团体诉讼制度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内容包括团体诉权的法律性质、团体诉讼的保护主体和保护客体、《停止侵害诉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团体请求权、德国团体诉讼程序的特色制度以及德国消费者协会团体诉讼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以期对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 标签: 德国 消费者 消费者协会 整体利益 团体诉讼
  • 简介:司法效率是司法体制所追求的传统目标之一。在案例指导制度设计上,“同案同判”“统一司法适用”不仅提升了个案裁判的正义标准,更是在制度之外形成了一种新型制度逻辑——效率。目前,我国指导案例援引实践已经证明,除了强化“同案同判”之外,援引行为本身还提高司法审判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司法监督效率。指导案例援引的此种效率价值正在转变为一种更为高效的司法资源利用方式,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 标签: 指导性案例 援引 司法效率 制度逻辑
  • 简介:唐律自首制度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当时历史条件下较为完备的一项刑法制度。该制度对自首的概念、原则、形式、分类及自首成立的条件、自首的例外规则以及对自首的犯罪者的处罚等,均作了比较详尽的具体的规定,凸显了许多自身特点。在目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势下,对唐律自首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总结、科学借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刑法中的有关自首制度

  • 标签: 唐律自首制度 原则和形式 分类及成立条件 自首制度的特点 启示和借鉴价值
  • 简介:荷兰是社会变革的急先锋,其以刑罚温和以及行刑人性化、社会化而闻名于世。荷兰监狱中施行的分类关押制度、罪犯的探访权、休假权、劳动受偿权以及不受监督的探访权(与配偶的同居权)等罪犯的各种法定权利和待遇有着鲜明的特色。荷兰监狱政策的核心内容、监狱的类型以及监狱的具体管理制度,体现了荷兰监狱制度的价值目标。

  • 标签: 监狱政策 监狱类型 监狱管理
  • 简介:近现代公司制度满足了人类追求效率与利益的渴望。“然而客观上说公司并不是自身能产生效率与利益,而是公司的各项法律制度和结构更适合于表达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的愿望。”并且,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许许多多适应并调整社会经济秩序的新制度、新法律的不断出现。独立董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制度 信息不对称 公司治理结构 法律制度
  • 简介: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国家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惩罚和改造罪犯方面的良好效果,在国外的刑事司法文践中被广泛应用。美国社区矫正制度起步比较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有一定的代表,对其他国家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社区矫正制度 美国 刑罚执行方式 刑事政策 改造罪犯 刑事司法
  • 简介:死刑,又称为生命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一种刑罚方法,是最古老、最严厉的一种刑罚。在历史上死刑曾经长期占据刑罚体系的中心地位,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权观念的昌隆,世界各国在死刑的存废问题上做法不一。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是不废除死刑,但坚持少杀,严禁滥杀,防止错杀。我们对死刑的适用历来是极为谨慎和严格控制的,井在实践中创造了死缓制度,从而把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

  • 标签: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 死缓制度 社会危害性 犯罪分子 适用条件
  • 简介:<正>在民事法律规范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变动之设计,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可自成体系能够独立存在之制度,如法律行为、时效及民事责任等;其二为必须与相关制度相结合方能起到应有之作用,而不能自成体系之制度,如不可抗力、善意恶意等。由于善意制度本身不能自成体系,具有依附,我国很少有学者对其作出系统之研究,但现代民事立法之价值取向为交易安全之保护。而善意制度为保

  • 标签: 善意取得制度 交易安全 诚信原则 德国民法典 制度研究 法律行为
  • 简介:独立董事最近在媒体上被炒作得热热闹闹,但究竟什么是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的起源与作用又是怎样的?独立董事是否如某些人所断言的那样,会带来公司治理结构的一次革命,从而可以创造经济的又一次起飞?本文试从独立董事的起源及发展方面,对其做出分析。

  • 标签: 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治理结构 经济 炒作 发展 媒体
  • 简介:无论哪个诉讼模式、法院体系亦或哪种类型案件都有司法认知的存在。它是人类理性与经验在诉讼中的映射,有助于在诉讼效率和司法公正的实现中找到理想的平衡点。掌握司法认知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法官正确司法,准确地裁判案件,避免错案的发生。

  • 标签: 司法认知 免证 显著事实 证明
  • 简介:证据开示制度是一项体现程序公正价值,保障辩护防御权的重要的司法诉讼制度,其必要是不容置疑的.本文试从该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典型外国法例、法理基础及其国内的立法、司法实践现状、问题和这一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构造中的地位等角度论述其重要和必要,并提出一些加强与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 标签: 证据开示制度 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 程序公正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