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冷战后初期至21世纪,法国的亚太战略由最初的“积极参与”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短暂忽视”,最后实现当前的“全面转向亚太”。法国亚太战略的目标包括加强与亚太国家间紧密的经济合作,打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安全存在,实现利益的全球覆盖以重塑法国大国地位。在亚太战略路径选择上,法国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积极介入,维护和扩大自身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法国的亚太战略给中国的周边安全带来直接压力。中国应强化与包括法国在内的域外亚太利益攸关国家的战略协调,主动提出和构建亚太安全新机制,共同维护和保障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 标签: 法国 亚太战略 安全战略 转向亚太 中法关系
  • 简介:认识和研究全球海洋治理的客体是开展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保障和关键环节。从实践层面看,全球海洋治理的客体是人类实践活动导致的全球海洋问题或者极有可能诱发全球影响的海洋问题。全球海洋问题的本质是人与海洋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矛盾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这些问题不仅对海洋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而且也危及到人类社会的存续。

  • 标签: 全球海洋治理 客体 本质 影响
  • 简介:近年来,为应对迅速变化的亚太形势。美越加快合作步伐,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两国存在结构性矛盾,合作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未来,两国关系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但难以出现根本性变化,不大可能形成具有同盟性质的关系。

  • 标签: 美越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简介:2015年1月7日,法国巴黎爆发的《沙尔利周刊》巴黎总部恐袭案令举世震惊,欧洲的伊斯兰问题再度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在此前几个月,德国已兴起了一股反伊斯兰运动,其声势不断壮大,几起游行示威规模之大令人始料未及。相关事件触及了穆斯林移民这根欧洲社会的敏感神经,成为影响德国社会安全的一大隐患,从而引起了德国政府乃至欧洲政界的警惕与普遍担忧。

  • 标签: 伊斯兰运动 德国政府 原因 法国巴黎 社会安全 穆斯林移民
  • 简介: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经济作用是多维度的,本文从多个视角透析FDI对印度资本形成、技术溢出、产业演进以及贸易结构的作用,从而揭示FDI对印度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提出对中国利用FDI的启示,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印度经济发展动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标签: FDI 印度 经济效应 启示
  • 简介:(联邦议会2017年第14号法令)2017年7月17日(缅历1379年4月24日)联邦议会颁布本法。第一章名词释义第一条本法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领海海域法》。第二条本法涉及的下列名词作如下解释:(一)国家:指缅甸联邦共和国。(二)政府:指缅甸联邦共和国联邦政府。(三)相关部委:指联邦政府委任的联邦部委。(四)海域:指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内的国家相关海域。(五)基线:指本法附录一中规定的基线。(六)内海:指自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七)外国人:指公民、客籍公民或入籍公民之外的人士。

  • 标签: 联邦议会 领海基线 海域法 共和国 缅甸 联邦政府
  • 简介:战争性质变化、全球化发展以及冷战结束导致安全关注焦点逐渐转向人类安全.2003年和2004年的两次全球性大规模传染病,再次将人类安全的重要性呈现在人们面前.但由于"人类安全"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且含糊,决定了它不能真正成为一项国际通行的外交指导原则和学术研究范式,而只能在有限的意义上成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一项参照和学术研究的一个思考方面.也正是这一原因,人类安全成为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寻求某些目的的有效工具.鉴于人类安全观存在的重大政治与伦理困难,真正符合国际社会几乎所有国家安全需求的安全观念或许应当是中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

  • 标签: 人类安全观 国际政治 外交政策 指导原则 国际政治 文化安全
  • 简介: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的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的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的原因,涉及地区内外的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 标签: 中亚 伊斯兰激进主义 政治伊斯兰 伊斯兰极端主义 安全治理
  • 简介:<正>美国第103届国会已于今年1月5日开始工作。本届国会是在去年11月与总统选举同时改选产生,每届任期两年。现在,民主党既接掌了总统职位,又以多数的优势控制着国会参、众两院,这标志着80年代以来行政和立法两大部门分别由共和、民主两党控制的年代已宣告结束。克林顿总统能否实现其“变革现状”、“振兴美国”的宏图大略,关键之一在于国会是否支持和合作。本文拟就新国会的基本情况、两党各派的力量对比以及与克林顿总统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民主党 克林顿政府 共和党 国会 保守派 众议员
  • 简介:源起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危机尚未见底。危机爆发有其深刻原因。

  • 标签: 爆发原因 金融危机 美国
  • 简介:本文旨在论述发展中印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开展对印公共外交提出建议。本文强调,在中印相互依赖加深与双方互信不足并存的背景下,加强公共外交正当其时。这既有助于在国际上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也是推进两国舍作的必然要求。同时,本文还较为系统地从战略目标、工作内容、实施主体、目标对象、重点部门以及资源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 标签: 中国 印度 公共外交 策略
  • 简介:一、穆斯林人口有多少?他们所居何方?穆斯林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宗教群体。穆斯林人口的增长和地区移民的涌入,再加上“伊斯兰国”及其他极端组织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实施的暴力所带来的持续冲击,将穆斯林和伊斯兰信仰置于许多国家政治争论的风口浪尖。

  • 标签: 伊斯兰教 穆斯林 世界 美国 人口增长 伊斯兰信仰
  • 简介:美国强大的原因可以从势、道、制、术、器与士(即国际格局与国际力量对比、美国的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科技与战略政策制定、经济与军事硬实力、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新兴国家崛起,美国单极体系已经终结,美国霸权相对削弱,但是美国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维持“一超”的地位.从劳动生产率、基础科研实力研发投入、高等教育体系、外资投资环境、人口结构以及新兴产业等因素考察,美国经济长远来看仍具有较大的相对优势.未来美国霸权依然存在,美国二战后所确立的以“结构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国际秩序是美国霸权能够持久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二战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够超越“零和”博弈格局的重要原因.美国对华战略并非遏制,而是“对冲/两面下注”.中美之间存在超越历史上传统大国“零和”博弈的可能,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议反映了这种战略远见.

  • 标签: 美国实力 美国霸权 美国衰落 国际秩序
  • 简介:日本的新安保法提出了三个关键事态,分别是"灰色地带事态"、"重要影响事态"和"存亡危机事态"。新安保法规定,当处于"灰色地带事态"时,日本将迅速出动自卫队,并为协防日本的美军等部队提供保护。如此一来,日本在尚未遭到武力攻击的情况下,即可派遣自卫队行使武力。三个关键事态的提出为日本突破"专守防卫"方针,谋求海外派兵开启了通道,有违《日本国宪法》规定的和平主义原则,为地区秩序埋下安全隐患,周边国家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 标签: 新安保法 灰色地带事态 武力攻击 防卫政策
  • 简介:科·阿基诺总统执政三年多来,已发生六次未遂政变,主因是科·阿基诺虽是三军总司令,但未能完全控制军队。菲军内现有三股力量。一股支持科·阿基诺,以国防部长拉莫斯和总参谋长德贝利亚为首,一股效忠于前总统马科斯,还有一股是拥护前国防部长恩里莱的'武装部队改革运动'(又称'少壮军官派')。后两股力量是反科·阿基诺的。另外副总统劳雷尔伙同一些对现政府不满的要人,也怂恿和支持反科·阿基诺军事力量闹事。菲律宾六次政变都直接或间接与他们有关。

  • 标签: 恩里莱 未遂政变 马科斯 劳雷尔 新社会运动党 竞选伙伴
  • 简介: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中国崛起过程中,正在或将会遇到诸多制约军事安全的问题,建立科学、统一、高效的安全体制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作者通过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军事安全体制变革过程和内部作用机制的差异以及在军事安全决策体制、军事安全执行体制和军事安全监督反馈体制方面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美国是当今安全体制比较完善、作战效能最高的国家,美国的安全体制变革与其实力和对外战略的变化有关,更强调均衡性和实效性,体现在国家安全战略周详、咨询机构完善、情报系统发达、军队建设协调发展、作战指挥灵敏高效,监督反馈制度相对健全。中国的安全体制变革则与国内政治发展相关,领导体制的变化直接导致军事体制的变化,均衡性和实战性不强,体现在缺乏完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能够直接参与决策的智库机构数量较少、情报机构缺乏统一领导、陆军规模过大、海空军发展不足、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不健全、监督反馈机制不完善。未来中国可在上述方面的改革中借鉴美国的经验。

  • 标签: 军事安全 决策体制 执行体制 监督体制 中美安全体制比较
  • 简介:2012年9月7—9日,印度外长访问巴基斯坦,印巴外长会晤,双方回顾总结了孟买袭击案后第二轮全面对话新成果。较前两次外长会晤,本次会晤取得新的进展。除新签协定等成果性进展外,双方也在程序性安排上达成众多共识,值得欢迎。印巴关系新态势是在大国际战略调整、印巴国内出现新情况的背景下进行的。印巴关系近期走向取决于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 标签: 印巴关系 态势 进展 动因
  • 简介:美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在2005年以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界和战略分析界此前没有太多的关注,其后不仅重视程度提高,且敌视和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这将影响美国对上合组织的政策变化。

  • 标签: 美国 对外政策“上合组织”
  • 简介:印度近期经济增长放缓有其内在必然性,是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经济周期循环、经济结构性障碍以及改革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印度近期的经济波动,在充分暴露出了印度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同时,也让世界对印度经济前景的评估多了一份理性。这对一些跨国企业的投资和一些大国的战略取向可能都会有所影响。对我国来讲,印度近期经济增长放缓,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启迪或借鉴。

  • 标签: 印度经济 放缓 原因 影响
  • 简介:2017年末,关于日本军事、安全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让日本的战略动向再次受到外界关注。首先是2013年制定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拟于2018年底推出新版,该战略原以10年为期。据信日本政府拟考虑加入“印太战略”、构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等内容。与此相关,日本将在2018年初启动修改《防卫计划大纲》的全面讨论,大纲将以新安全战略为指导,其中如何反映新安保法实施之后的美日军事合作,以及如何回应美国增购美制武器的要求成为焦点。这些动向,是在10月大选后政局趋于稳定的背景下,安倍政府着手推进安全战略调整的具体举措。

  • 标签: 《防卫计划大纲》 安全保障战略 安全战略调整 中国 IT 日本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