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在布罗代的历史视野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性是垄断性,它是与“市场经济”不可混淆的领域。它利用对市场的垄断同时又反对市场,因而使“自由市场”成为神话并常常幻灭。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着种种垄断。其中,最根深蒂固的是:大商人对某种大销量商品的垄断、硬通货对软通货的垄断、经济世界中心区对半边缘区和边缘区的垄断。这些垄断总使“自由市场”无奈地失效。

  • 标签: 布罗代尔 自由市场 资本主义
  • 简介:海德格在早期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进行了独特的存在论的诠释。他的基础存在论是这一诠释的重要成果。其中,海德格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实践智慧的诠释居于中心地位。海德格把实践智慧诠释为此在揭示真理的根本方式。实践智慧是促使人进行本真的决断的“良知”,因此它是人本真的个体化存在的前提。而在决断中,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时机性。正是从亚里士多德描述的人的行动的时机性概念中,海德格揭示出了源始的时间性——融将来、过去和现在于一体的绽出的当下。

  • 标签: 实践智慧 良知 时机 时间性
  • 简介:“诗”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核心概念,“共和主义”传达的是浪漫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以下简称弗·施莱格)的政治理想,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于弗·施莱格以“诗”的方式表明其政治立场。从“诗”与共和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的维度可以看到,弗·施莱格把“共和主义”解释为一种历史的发展秩序,是“诗”的形而上学。而浪漫主义形而上学思想的实质,是对知识论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以“诗”的方式追求人的完整性。因此,在“诗”与“共和主义”概念之间,并非只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二者的前后连贯性本身就表明了弗·施莱格关于进步与反思的观念。

  • 标签: 共和主义 形而上学
  • 简介:如何评价海德格的后期思想,一直是学界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从现象学中匿名现象的研究出发,以海德格思想中存在之本现这一匿名现象为例展开。在作为匿名现象的存在之本现中,自身遮蔽起了重要作用。在海德格思想中存在三重遮蔽以及作为其来源的相应的作为结构,其中自身遮蔽这一因素成为现象学的现象的必要部分,也导致以自身显示为特征的现象学被放弃。不过由于在存在之本现处,自身遮蔽与自身显示的双重性在起作用,因而尽管海德格不再使用现象学一词,但现象学依然起作用。可见,海德格的后期思想乃是匿名的现象学。

  • 标签: 匿名性 自身遮蔽 现象学
  • 简介:该文考察了海德格与德里达对阿那克西曼德的一条箴言的两种不同解读。海氏从其存在论视野出发,认为该箴言所传达的是古希腊人对于在场与在场者的基本经验。海氏的解读赋予了“聚集”、“嵌合”、“一”以优先性,认为开端处的“裂缝”是消极的、派生的,必须要被克服。但德里达认为海氏的解读错失了另一种本源意义上的“裂缝”。这种“裂缝”不仅不应当被克服,反而应当在开端处就予以保持,如此才能给他者、未来和正义的到来保有一线机会。这两种不同的解读实质上反映了关于开端、历史与未来的两种不同思想。

  • 标签: 海德格尔 德里达 开端 裂缝 未来
  • 简介:20世纪英美哲学中自然主义的倾向始终占据主导,在意向性问题的研究上亦是如此。心灵哲学中涌现出了各种意向性自然化的方案,其中最为独特的当属塞(J.Searle)的生物自然主义理论,他通过对意向性的特殊定义及相关哲学概念的澄清和分析,试图将自然科学的权威性和心理学的合法性调合起来。这一理论的实质是突现论与多层次自然主义立场的结合,其中对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存在不恰当的描述,但这也正是进一步发展生物自然主义理论的突破之处,那就是用依随突现论替代因果突现论完成意向性的自然化。

  • 标签: 意向性 自然主义 塞尔
  • 简介:马克思《博士论文》附录中对普鲁塔的宗教论战,在其《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2—3中有更加具体而详尽的展现。马克思对普鲁塔的批驳与他对伊壁鸠鲁反宗教立场的肯定相一致。本文旨在通过对《笔记》的研读,弄清楚马克思如何就普鲁塔的相关文本,有针对性地驳斥普鲁塔对伊壁鸠鲁学说尤其宗教观的反驳,如何借此突显哲学与宗教的对立及其反对和战胜宗教的合理根据。

  • 标签: 马克思 普鲁塔克 宗教论战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 简介: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及海德格对其评论的分析,试图证明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源就包含在哲学这一人类活动的本质矛盾中,根本说来包含在“存在”和“存在者”的互相“混淆”、“颠倒”和“替补”之中、因而从古到今,任何一个想要拒斥形而上学的人都不得不拒斥哲学本身;而反过来,任何一个还想进行一种哲学思考的人,包括海德格在内。如果不想沉入东方式的“无言”和沉默的话,最终也都不得不走上形而上学之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而上学真正是人类哲学思维摆脱不了的命运。

  • 标签: 西方 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 亚里士多德 存在
  • 简介:作为市民社会的典型意识形态,黑格哲学有两重意境,一般唯心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物化意识,这使它成为显性的概念拜物教与隐性的资本拜物教的形而上学耦合体。马克思对黑格的超越不能只在一重意境中进行,必须同时反对一般唯心主义与物化意识,既要反对概念拜物教,又要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因而,马克思对黑格的超越是全面、深刻、总体性的超越。既要超越哲学,又要超越市民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特质在于改变世界。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超越 市民社会 概念拜物教 资本拜物教
  • 简介:本文认为,至尊性是巴塔耶哲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它源自巴塔耶对黑格的主奴哲学的改写。整个改写由三个方面构成,即首先是把主奴关系转化为兄弟之情,其次是把空间的对立转化为时间的体验,再就是把对承认的斗争转化为对至尊性的追求。而正是基于这种改写,巴塔耶铸就了自己的思想的基石。

  • 标签: 承认 科耶夫 至尊性
  • 简介: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立者和首要代表,柯亨对右翼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的持有正义理论作了最为犀利的批判。研究柯亨对诺齐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柯亨对诺齐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国内外一些学者从多个侧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但系统性、逻辑性的研究尚未出现。因此,有必要系统而又逻辑地研究柯亨对诺齐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

  • 标签: 柯亨 诺齐克 分配正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