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4 个结果
  • 简介:1前言渤海勘探数据库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多学科综合数据库子项目之一,建立渤海勘探数据库目的是,丰富并完善总公司多学科综合数据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生产,并在数据库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勘探数据库是渤海研究院多学科综合数据库中一个非常重要分支.渤海勘探数据库建立,经历了几代数据库人不懈努力,从早期VAX计算机到目前微机,从Access平台到Sybase多用户系统平台,目前勘探数据库已拥有渤海全海域探井资料电子化文档,并在科研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科研人员工作效率.

  • 标签: 渤海 勘探数据库 建立 应用 电子文档 查询系统
  • 简介:为寻求油田开发后期合理有效开发方式,充分利用油藏亲水特点和断块油藏陡构造特征,合理利用注水开发阶段积累下来能量,在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经济评价、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降压开采驱油机理、合理压力界限,以及降压开采适宜条件、时机和工艺要求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降压开采实施阶段和发展方向,论证了开发后期实行降压开采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将降压开采成功地应用于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 标签: 油田开发 降压开采 开发方式 王场油田 采收率 压力界限
  • 简介:稠油油田大多数具有高渗透、易出砂特点。其生产压差较小,引起压力恢复曲线直线段斜率较小且长度较短,因此很容易受到其它因素干扰。本文讨论了'驼峰'现象和潮汐对海上稠油油田压力恢复曲线影响。指出稠油油田容易产生'驼峰'现象,并受潮汐影响。样板曲线解释方法不适合有'驼峰'现象压力恢复曲线.而用豪诺法解释为好。

  • 标签: 海上稠油油田 压力恢复曲线 研究 “驼峰”现象
  • 简介:1979年第64届AAPG年会主会场悬挂着这样两条大标语:"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用老思路在老区就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石油首先是在地质家头脑里被发现,然后才在野外被发现”.这些话对于较老一代地质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油气勘探中真正实现这两句话真谛却不容易.渤海海域自1965年开始油气勘探,但在1995年以前30年里,除了发现SZ36-1下第三系大油田外,没有第二个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发现.1995年,QHD32-6大油田发现,揭开了上第三系油气发现序幕,截止2000年底,在这一领域相继发现了一大批石油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它们是NB35-2、PL19-3、BZ25-1、CFD11-1、CFD12-1、BZ29-4、PL25-6、PL9-1、LD27-2.这批油田除PL25-6地质储量小于1亿t外,其它油田地质储量都超过1亿t,最大超过5亿t,各级地质储量总计已超过20亿t.

  • 标签: 创新思维 油气勘探 渤海海域 技术进步
  • 简介:油藏描述技术是综合研究与评价油气田新技术。它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用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和计算机,定性和定量描述三维空间中油气藏类型、油藏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变化和流体分布状况等;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自动绘制各方面的图件,掌握油气藏在三维空间中变化规律,从而对油气藏进行详细准确地描述和较全面地综合评价。这项技术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质、物探、测并、钻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在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中作用,而且为寻找

  • 标签: 油藏描述 技术发展 电缆测井 泥浆录井 岩心分析
  • 简介:确定油藏有效含油边界及预测油藏单井原油产能是储量评价和合理确定井位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用地球化学参数圈定油藏有效开采边界方法.该方法中地球化学参数是根据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和抽提物含量求出,能反映单井含油程度.该方法只需通过分析岩心或岩屑抽提物含量,结合少量井试油成果,便可圈定出油层合理经济开采下限范围.以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为例介绍了这一方法基本思路、参数选取、运算步骤及应用成效.

  • 标签: 油藏地球化学 抽提物 油藏 含油边界 油层 开采边界
  • 简介:我国大规模海上油气勘探已进行了二十余年,特别是近十年来,一方面对外开放招标,一方面坚持自营勘探,取得了巨大成绩。完成了各海域地球物理普查或概查,至1989年,发现了近500个圈闭,对其中148个进行钻探,发现含油气构造97个;共打井211口,其中92口井发现油气;探明或初步探明油气田十多个,已有三个油气田投入开发,预计五年左右还可有十多个油气田投产。1990年海上油气产量可达1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0.7%)。在十年对外开放中吸收了20多亿美元风险勘探投资,我国以作

  • 标签: 勘探战略 战略地位 海上油气地质 海上油气勘探 中国
  • 简介:反转构造是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意义一种复合构造样式。伸展盆地发育3套层序和控制性断层上零点是认识反转构造基本参数;此导出反转率、位移-距离曲线和生长指数可用于运动学分析。含油气盆地中2大类4亚类反转构造分别形成于面状断层扩展褶皱作用和铲状断层弯曲褶皱作用。构造反转可对油气聚集和油气勘探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 标签: 运动学 形态类型 油气地质 反转构造 张性断层 同位张层序
  • 简介:重磁电勘探在寻找油气资源方面有其独特优点。近年在仪器装备、技术水平等方面又有了新进步,基本实现了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数字化,增强了解决地质问题能力和手段。尤其在一些工作条件困难,需要经费很多地区,重磁电为主体综合勘探技术能够实现地震勘探前或钻探前评价,可以节约经费,减少盲目性,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勘探成功率。

  • 标签: 油气资源评价 应用 重力勘探 磁力勘探 电法勘探
  • 简介:沿方向井钻井轨迹投影切割出地震剖面,并将方向井测井资料转直后伪直井数据集做坐标转换,形成一套新沿方向井轨迹显示测井曲线数据集;将斜井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统一组合在IES解释站上显示,从而为地震资料解释和钻前预测提供分析手段。本文以W10-3油田为例,探讨该油田速度场基本特征及时深转换方法。方向井测井资料显示与就用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地震解释 油气勘探 方向井测井资料 座标转换 时深转换
  • 简介:将油田开发全过程作为经济评价期,根据谢尔卡切夫公式计算最终累计采出油量及相应伴生气产量,从而求出总产值、总经营成本,并依据新税收制度考虑销售税金、资源税、原油商品率、固定投资贷款利率等经济指标,导出了随井网密度变化总利润计算公式,进而导出了计算合理井网密度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公式,并对长庆油田两个含油区块进行了实例计算。

  • 标签: 水驱 砂岩油藏 井网密度 计算方法 经济分析
  • 简介:针对莺歌海盆地纵波地震模糊带、中深层及地层-岩性圈闭含油气性问题,试用海上多波地震方法,采集多波地震资料132km,研制了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并成功地处理了这批海上多波地震资料,莺歌海盆地多波地震试生产资料证实,现有多波地震采集,处理技术是可行,多波地震能解决地震模糊带问题,并能辨别真假亮点,提供直接找油,找气可靠标志,海上多波地震展示了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在市场。

  • 标签: 海上多波地震 莺歌海盆地 应用 转换波 CCP道集 亮点
  • 简介:莺歌海盆地具有烃类水相运移特征:它生成并聚集油气(崖13-1气田)有高含量联苯系列,具水相运移化学组成特征:经物质平衡计算有足够烃类水相运移效率。烃类水相运移机制必须具备特定地质条件:以充裕水源和气源;存在一个温度、压力和渗透率骤降物理界面;有一垂直断层或裂缝带,起“垂向高速”运移作用。崖13-1气田诸多地质和地化异常,如油气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和有机质成熟度等资料都是水相运移佐证.饱含天然气地质水从盆地高温高压深部通过断层向上运移,抵崖13-1气田储层时有大规模气水分离,烃类在储层聚集,而地层水继续沿上倾方向运移。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烃类 水相运移 物质平衡 计算
  • 简介:这篇考察报告,主要介绍了北美地区地压气和深盆气形成、特点及勘探开发状况。本刊对原报告做了删节,予以发表。希望能对从事研究天然气工作者有所裨益。

  • 标签: 北美地区 地压气 深盆气 考察报告
  • 简介:南海北部卫滩海区浅层断裂十分发育。主要有NW-NWW、NEE和近EW向三组,它们一般切穿中更新统一上更新统,距离海底深度仅20-50m;有的切穿第四系,直达海底,具有明显新生活活性,反映了区内剧烈新构造运动。浅断层形成,与来自海洋方向热沉降效应有关,并统一调整于周缘构造应力场变动。浅断层活动以断块垂直差异升降为主,促使了大陆边缘伸张沉降,并严重破坏浅层沉积或引起位移,造成不稳定工程地质条件。

  • 标签: 南海北部 卫滩区 特征 油气地质 浅层断层 新构造运动
  • 简介:为了提高盆地定量分析精度,必须在模拟过程中尽量采用动态参数,但如何准确获取各种动态参数是当前盆地分析模拟研究中难点之一,在对“动态参数”概念及其3种获取方法进行详细论述基础上,提出了能更加准确地校正时间因素对各种模拟参数影响“时间校正系数”概念,并以孔隙度为例,对其确立方法作了详细阐述。“动态参数”和“时间校正系数”概念提出和确定对盆地定量分析,特别是含油盆地内各种演化史深入研究会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动态参数 获取 时间校正系数 盆地定量分析 精细孔隙度剖面 石油地质
  • 简介:应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相,首先要准确地确定单井岩性剖面.为此,设计了一种自动确定岩性技术CLLOG.它是以常规测井资料和关键层岩心资料建立各种岩性模式,用来对未取心井段(或井)进行岩性判别,绘制出完整而连续岩性剖面,进而确定粒度和岩性组合;参考主成份分析曲线及自动分层结果,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沉积构造,可大致划分亚相.以A区2井为实例,阐述了该技术使用结果,并结合高分辨地层倾角测井沉积构造解释,进行了沉积亚相划分和分析.

  • 标签: 应用 测井资料 自动确定 岩性 新技术 油气勘探
  • 简介:台湾海峡新生代沉积盆地由厦澎、乌丘屿、新竹和台湾等坳陷组成。通过对海峡西部地震地层特征和东部新生代地层分析和对比,结合沉积盆地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大地构造特征,认为该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中生代末地壳拉伸(孕育期)、晚白垩世-古新世张裂(幼年期)、始新世早期沉降(少年期)、始新世后期-渐新世再次张裂(青年期)、中新世早-中期冷却沉降(壮年期)、晚中新世-上新世早期挤压-收缩(老年期)、上新世后期-第四纪收缩-隆起(消亡期)其中,孕育期-青年期为陆缘裂谷阶段,壮年期为构造调整阶段,老年期-消亡期为全面收缩及台湾坳陷封闭隆起阶段。台湾坳陷是陆缘裂谷从产生到衰亡典型实例。

  • 标签: 台湾海峡 新生代 沉积盆地 演化 陆缘裂谷
  • 简介:低渗透油藏主要特点是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油井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都非常低。流体在地层中流动受毛管力、贾敏效应等因素影响,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其结果是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注水效果不理想。受平面非均质性影响,整体提压运行成本费用高、效率低。通过采取单井装增压泵高压注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促进油井见效增产,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目的。

  • 标签: 高压注水 低渗透油藏 注水开发 采收率 注水量 地层压力
  • 简介:在国内外油田开发设计文献中,确定油藏驱动类型和注水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在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和分析油田调整效果时容易混淆,应用很不方便。本文论述了油藏驱动系统分类依据.总结了不同驱动类型油藏开发特点,研究了鉴别油藏驱动类型方法,提出了注水系统命名原则,明确了选择注水方式条件,为优化油田开发设计方法提供科学理论和生产实践依据。

  • 标签: 油藏 驱动类型 注水方式 油田开发 开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