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根据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和国内外一些实验室(USNO,CRL,TAO,CSAO,SO)的时间公报上公布的GPS时间比对数据,我们用三种方法(单站、飞越、共视)对GPS时间比对的时间测量精度和频度测量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如上一些结果。1、最近三年(1989-1991)的GPS时间比对精度的平均值(数据取样时间为1天,按月单星计算结果后再多星结果平均,然后每年12个月平均)从40-60ns提高到20-30ns。2、在实验室设备(接收机和钟)性能优良的条件下,1991年的GPS时间比对精度的结果是很好的:(1)单站法的结果为12.6-44.0ns,平均值为21.6ns;(2)飞越法的结果为14.4-33.8ns,平均值为18.5ns。(3)共视法的结果为7.7-25.4ns,平均值为13.5ns。3、取样时间为1天和10天的GPS时间比对的频率测量精度分别为1-3×10^-13和3-8×10^-14。在频率稳定度模型中,取样时间为1-4天时的贡献主要是调频白噪声,取样时间为5-10天时的贡献主要是调频闪变噪声。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时间比对 GPS系统 噪声 频率 测量精度
  • 简介:根据时间实验室在不同时刻接收的GPS时间比对数据,采用三次样条函数的归化方法,本文给出了UTC0^h的本地时间尺度与BlockⅠ和BlockⅡ卫星的GPS时间差,这些归化结果与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等)的结果比较表明:当取样时间为1天时,国际时间同步的不确定度优于50ns;SA(SelectiveAvailability)效应的影响减少到50ns以内,因此,这种方法是一种精确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时间比对 数据归化 GPS观测资料
  • 简介:在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木星卫星在接击期间的亮度变化,由此测定了六块碎片的撞击时间

  • 标签: 木星 SL-9彗星 光学望远镜 碎片 撞击时间
  • 简介:根据1990-1994年上海天文台(SO)和世界上一些时间中心(国际计量局(BIPM)时间部、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的时间公报公布的数据,对两种时间传递技术(Loran-C和GPS)确定的国际时间同步的长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SO时间实验室得到如下一些结果:1、1990-1992年,由Loran-C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的结果表明:系统差约为600ns,不确定度约为90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μs。2、1993-1994年,由GPS时间传递技术确定的结果表明:系统差优于30ns,不确定度约为15ns(1σ),准确度估计优于100ns。这些比较结果充分说明了GPS时间传递技术在国际高水平时间同步的中必须有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原子时 时间比对 时间同步 时间信号传播 全球定位系统 GPS
  • 简介:本文中,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接收参数--信噪比(SN)、仰角(EL)、方位角(AZM)、电离层(ION)对GPS时间比对精度(在数据跟踪持续时间15分钟内取样平均时间为10秒的时间起伏均方差)影响的一些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信噪比这个参数在多数情况中是影响GPS时间比对精度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时间比对 逐步回归分析 GPS接收机 精度 信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