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论述循证医学对浅真菌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意义,回顾其在中医药治疗浅真菌病临床研究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中医对浅真菌病的认识由来已久,已知具有抗真菌作用的中药有很多,但由于中药单方和复方成分复杂的特点,这类相关研究的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一定程度限制了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整体科研设计思路。该文介绍了澳大利亚抗真菌药物——茶树油的研发历程,探索中医药治疗浅真菌病的循证医学之路(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结合提供思考与设想,也为浅真菌病的中医药规范化诊疗提供借鉴。

  • 标签: 循证医学 中医药 抗真菌
  • 简介:青岛农业大学野生花卉资源利用与创新团队是一个以野生花卉资源利用与创新为基本目的的研发集体,同时也是一个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该团体以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进行基础植物学、发育生物学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新品种培育工作,

  • 标签: 野生花卉 资源利用 农业大学 创新 青岛 科研成果转化
  • 简介:患者,女,57岁。既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18a。躯干出现片状红斑、鳞屑瘙痒3a。经口服伊曲康唑,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外用治疗体癣,以及点阵激光联合硝酸舍他康唑乳膏封包治疗甲癣9周后痊愈,复查真菌阴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体癣 甲真菌病 红色毛癣菌
  • 简介:由本刊编辑与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浅真菌病治疗进展研讨会”于2006年7月5日-9日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百余名代表参会。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治疗 会议 上市 成都市 编辑部
  •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真菌病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浅真菌病的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昆合感染的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为7.89%,多见于股(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癣菌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75.00%),念珠菌中以非白念珠菌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多见于股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和非白念珠菌为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混合感染 红色毛癣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选用籼粳交组合(晚轮422×沈农265)F2为试材,分别在四川、上海、辽宁同年种植,研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穗性状和程氏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四川和上海穗较长、2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低并且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辽宁穗较短、1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并且与着粒密度关系不显著。从北到南,程氏指数、叶毛、1-2穗节长、抽穗时壳色和子粒长宽比均呈偏粳分布,并且偏粳程度呈增加趋势。程氏指数与穗颈弯曲度相关性在各地区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四川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上海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辽宁与着粒密度、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超高产育种必须根据生态条件的差异合理地将协调穗结构与亚种间杂交优缺点互补相结合。

  • 标签: 水稻 生态条件 籼粳杂交 穗部性状 程氏指数
  • 简介:从普通小麦Fukuho与冰草(Agropyroncristatum,2n=4x=28,PPPP)Z559的衍生系中发现3558-2具有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多的优异性状。为了揭示衍生系3558-2优异性状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对其与小麦品种京4841间的282个F2单株的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等穗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QTL定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穗相关性状都符合数量性状特征。利用单标记分析将穗相关性状的QTL主要定位于小麦1A染色体上,同时发现在小麦的2A、5B和5D染色体上也有QTL分布。通过加密标记重点构建了1A染色体短臂的遗传连锁图,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解析了小麦1AS染色体上的穗相关性状的QTL效应,发现在1A染色体上存在与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相关的重要QTL各1个,解释变异度分别为14.41%、5.15%、14.84%和10.87%。本研究发现在3558-2的1AS染色体上成簇分布着涉及穗长、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穗粒数重要性状的QTL,这一结果对指导进一步研究与利用3558-2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麦 穗部相关性状 QTL 基因簇
  • 简介:引进国外种质、促进粮食生产,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每年从世界各地引进大量的作物遗传资源,如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当然主要是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各中心引进的。同时,中国也向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各中心和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作物遗传资源(如大豆),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种质资源的流动有利于中国,因此中国应该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各中心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组织专家系统研究并争取尽快加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强化统一管理,规范种质资源引进与输出,建立共享机制,推进种质资源共享。

  • 标签: 作物 种质资源 引进 流出
  • 简介:安龙县是贵州特色农业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代表地区之一,开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状况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采取专业组队、查阅文献、地方座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该县4个乡镇9个村的特色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220份当地特色资源及其地理生态信息。并对当地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消长情况以及收集品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为安龙县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

  • 标签: 农业生物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 保护与利用 安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