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标准化沟通(SBAR)进行医护联合查房,明确一天的护理工作重点,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方法护士长、交接班护士每天早晨和主管医师联合查房,交班护士通过SBAR模式汇报患者的一般情况,同时,医师从医疗角度对患者当天的护理提出的建议与要求.结果2014年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医护协作能力、病情观察及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整体素质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医生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升高.结论SBAR模式在医护联合查房的应用,建立了新型的医护合作模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更准确的执行医嘱,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进一步融洽医护患三者的关系,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医疗服务.关键词标准化沟通;医护联合早查房;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8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SBAR模式在肛肠外科低年资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我院 肛肠外科 15 名低年资护士进行 SBAR模式 交接班培训,并将培训前 3 个月( 2018 年 1-3 月)的 120 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 培训后 3 个月( 2018 年 4-6 月)的 120 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交接班效果评分及满意度。 结果: 对照组与 观察组交接班效果评分分别为( 17.2±1.4 )、( 21.4±1.1 )分, 比较 有 统计学差异( P < 0.05 );满意度分别为 84.2% 、 93.3% , 比较 有 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肛肠外科低年资护士应用 SBAR模式进行 交接班, 有利于 提高护士 交接班工作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肛肠外科 低年资护士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普外科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所在医院普外科2019年5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100例住院患者按照护理方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开展交接班,对照组50例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交接班,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平均交班时间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交班满意度评分(PVNC-B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效果明显,可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交班效率。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普外科 护士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1月— 2019年 1月在学院附属医院外科系统见习的 90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 SBAR沟通模式培训与病情汇报,分别采用 SBAR沟通模式病情汇报评分表和认知调查表对其应用及认知情况做调查。结果 90名护生中优秀者 15例( 16.7%)、良好者 56例( 62.2%)、及格者 19例( 21.1%)。 SBAR沟通模式得到了大部分护生的认可,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使用。结论 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应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外科护理学 临床见习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转送ICU护理交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儿科转入ICU的80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0例接受SBAR沟通模式为研究组,40例接受普通沟通模式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交接时间及患儿病情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交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护士对患儿病情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转运ICU护理交接中使用能够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缩短交接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SBAR沟通 儿科 ICU 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对骨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引入SBAR沟通模式,建立护生观察与报告病情的标准化沟通模式,通过培训规范护生对患者资料的收集、评估过程。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带教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提高,操作考试中与沟通和评估有关的操作得分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BAR沟通模式使护生学会动态观察、综合分析患者病情,提高了护生的病情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使护生对专科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 标签: SBAR 实习护生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SBAR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急诊创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7年2月—2018年3月,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交接,实验组则实施SBAR模式交接,对比两组急诊创伤患者院内转运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急诊创伤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医生对护理人员交接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中应用SBAR模式,能够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促进急诊创伤患者预后的改善。

  • 标签: SBAR模式 急诊创伤 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微信平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急诊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急诊护理管理中是否开展SBAR沟通模式+微信平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未应用SBAR沟通模式+微信平台而行常规急诊护理管理)与实验组(42例:应用SBAR沟通模式+微信平台),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医院急诊护理干预满意度(97.63%)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微信平台 急诊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SBAR沟通模式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将本次实验所选研究对象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所选44例患者实施传统沟通模式,实验组所选44例患者实施SBAR沟通模式,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患纠纷出现情况、患者亲属对护理工作所持态度,并实施分析比较。结果:比较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护患纠纷出现概率、患者亲属护理认可度相关数据,数据之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价值远远高于传统沟通模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SBAR沟通模式 患者亲属护理认可度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交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建立SBAR沟通模式,制作交接班沟通表,对护士进行沟通模式培训,护士结合实际对医生进行病情汇报。统计患者和科室医护人员对SBAR沟通模式应用的满意度。结果: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交接班后,消化内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护士交班更加全面准确,提高了患者和科室医护人员对该模式的满意度。结论:SBAR沟通模式用于交接班,医生和护士沟通的效率大大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提升,医生也能准确的了解病情,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消化内科 SBAR沟通模式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观察组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交接班中,发生投诉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的投诉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护士病情掌握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干预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能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深入了解,有效的避免发生护理投诉事件以及护理不良事件,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 标签: SBAR标准化沟通 急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科病区应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精神科病区护理人员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病情汇报,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病情汇报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汇报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科病区 SBAR沟通模式 汇报病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CT室检查过程中采取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成效。方法:将2022年3月~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CT检查的部分病患作为研究对象,病患数量为210例,分成2组,一组采取SBAR沟通模式(实验组,105例),另一组进行一般沟通(对照组,105例),对比两组在检查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病患依从性。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少,总发生率偏低,但病患在检查期间的依从性明显偏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指标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在CT室管理中的实践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室管理 SBAR沟通模式 护理管理 检查质量
  • 简介:摘要:SBAR沟通模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中医脾胃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中医脾胃病概述和SBAR沟通模式概述的介绍,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发现SBAR沟通模式在中医脾胃病临床护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临床护理能力。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为中医脾胃病临床护理教学提供借鉴。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中医 脾胃病临床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的交接班当中,SBAR沟通模式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为主要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其护理交接班的不同方式均匀分成常规组与沟通组,常规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按照正常模式交接班,沟通组患者护理人员则采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班,对比两组不同交接班模式干预下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沟通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双方患者的具体数据比较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工作当中,SBAR沟通模式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SBAR 沟通 交接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在急诊-ICU转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2例转送至ICU的患者进行分析,以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无缝隙护理)与研究组(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两组各41例。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ICU转送中,应用无缝隙护理配合SBAR模式,可以大大减少不良事件,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SBAR模式 急诊-ICU转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BAR交流模式在骨科医护人员交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骨科医护人员交接班中施行常规交流模式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骨科医护人员交接班中施行SBAR交流模式的另85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交接班中的问题发生几率、交接班时间、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交接班发生率、交接班时间及医护人员的总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SBAR交流模式在骨科医护人员交班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SBAR交流模式 骨科 医护人员交班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运用 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共计 100例,在我院神经外科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6月所接诊患者中选取,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内 50例,交接班工作按照常规形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 50例患者在对其进行交接班过程中则需要将 SBAR沟通模式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结合对比交接用时、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交接问题发生率,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 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将 SBAR沟通模式进行运用,可以有效保障交接工作的高效性,提升该环节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神经外科护理 交接班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SBAR 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后在急诊分诊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患者 224 例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112 )将 SBAR 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展开护理,对照组( n=112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SBAR 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在急诊分诊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升分诊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SBAR 沟通 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予以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预检分诊,对比两组分诊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性、病情分级准确性、预见性措施实施率高于对照组,分诊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提高急诊科护士自我效能,提高分诊准确度,缩短分诊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荐。

  • 标签: 急诊科 预检分诊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