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EICU患者护理中采取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流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EICU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流程,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P<0.05)。结论 EICU患者护理中采取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流程,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EICU 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流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方法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EICU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治疗依从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EICU患者应用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尽可能控制其压力性损伤的严重程度,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得分。

  • 标签: 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 EICU 压力性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EICU病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寻求妥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11例EICU发生非计划拔管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原因,总结归纳。结果11例EICU病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主要有气管导管、病人、医护人员三方面的因素。结论护理人员针对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下降。

  • 标签: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死亡的危险因素,旨在降低急危重症患者VAP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intensivecareunit,EICU)收治的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性别、年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体位、意识情况、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气管导管类型、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慢性病史、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原发病等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死亡组年龄明显大于生存组(P<0.05);VAP死亡组并发MODS的患者比例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掌握呼吸机使用的指征,了解VAP死亡的危险因素,尽可能的避免VAP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 标签: EICU 死亡 危险因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护理评分系统在分层护理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0例患者住院24小时之后进行评分,其中有病情变化的需要再次评分。结果16到22分60例,23分到32分176例,33到40分64例,大于40分的0例,根据所得到的分数将患者分为三级,分别为A,B,C级,住院期间因为病情的变化而需要再次评分的患者有59例。结论重症护理评分系统可以按照得分多少将患者分为三级,得分越高的话就越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需要护理的问题也越多,需要采用的护理措施也越多,还需要配备有经验和能力比较强的护士来护理,真正体现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对应。

  • 标签: 重症护理评分系统 分层护理 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病监护室(EICU)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并发AKI的EICU患者1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AK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124例AKI患者中,肾前性病因98例(79.03%),主要基础病因为心血管疾病;肾性病因26例(20.97%),主要基础病因为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其他并发症。肾前性病因致AKI发生的患者死亡率为46.9%,肾性病因致AKI发生的患者死亡率为26.9%,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ICU患者并发AKI以心血管疾病等肾前性病因为主,AKI后期避免多器官衰竭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EICU肠内营养患者护理工作开展中采取集束化护理最终取得的效果。方法:将医院在2019年-2020年间收治的80例EICU肠内营养患者作为研究开展的对象,按照随机划分的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状况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干预护理之后,ALB、HGB、TP及PA1b要明显高于干预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数据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概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开展中采取集束化护理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其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概率,对于EICU肠内营养患者来讲有着比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肠内营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识别和干预对E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46例EICU患者,选自我院2020.7-2022.7期间,比较常规护理(对照组)和早期识别干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差异。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20.33±3.15)min、并发症发生率5.57%、住院时间(8.26±1.07)d,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8%高于对照组77.09%,数据差异体现统计含义(P

  • 标签: []早期识别和干预 EICU 危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识别和干预对EICU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46例EICU患者,选自我院2020.7-2022.7期间,比较常规护理(对照组)和早期识别干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差异。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20.33±3.15)min、并发症发生率5.57%、住院时间(8.26±1.07)d,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8%高于对照组77.09%,数据差异体现统计含义(P

  • 标签: []早期识别和干预 EICU 危重症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80例机械通气患者行咪达唑仑镇静治疗中的安全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尤其是镇静诱导、呼吸机使用早期老年患者的血压变化,预防一过性低血压;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认真寻找人机对抗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控制药物速度,及时进行镇静深度评分;加强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和停药观察等护理措施,防止意外拔管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机械通气期,保证通气治疗的有效进行。

  • 标签: EICU 机械通气 咪达唑仑 镇静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监护室(EICU)呼吸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EICU收治的71例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成功组17例,病死组54例,均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模式CAV+PEEP、同步间断压迫性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PEEP值5~10cmH2O(1cmH2O=0.098kPa)。其余按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降低颅压、脱水、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观察两组平均动脉压、APACHEn评分值、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成功组和病死组通气前与通气后平均动脉压、APACHEII评分值、动脉血气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病死组患者通气前、通气后指标分别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CU呼吸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显示了有益作用,患者通气前平均动脉压、APACHEn评分、动脉血气明显影响患者的成功率。

  • 标签: EICU 呼吸机 急性脑出血 中枢性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E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谵妄,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将我院2020年9月~2021年5月收录的7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与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0.05),而观察组8~48h内和>48h的谵妄发生率较对照组(7.69%、10.26%与28.21%、35.90%)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EICU机械通气 谵妄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士主导的早期镇静镇痛管理,运用E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运用成效。方法 挑选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进行诊治的50例E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般组使用常规镇静镇痛管理,观察组运用护士主导的早期镇静镇痛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镇静时间等。结果 就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一般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P

  • 标签: 护士主导 早期镇静镇痛管理 EICU机械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特点,评价护理干预预防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EICU急危重症病人,总计80例。进行分组护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n=40,对照组行综合护理干预、n=40,比较两组EICU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绪状况评分。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评估后,观察组EICU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EICU 压疮 负性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观察护理效果。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期间EICU收治的38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记录所有患者在静脉置管插管治疗全程中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相应的护理措施予以观察。结果:经观察分析,股静脉插管感染的机率高于锁骨下静脉。同时,经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与插管时间有关,插管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率增加。结论:在E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插管治疗期间,在确保患者治疗疗效和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缩短置管时间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几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在E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插管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对导管的护理管理。

  • 标签: EICU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及护理干预对Eicu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1月本院64例Eic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常规组常规镇痛镇静,观察组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产生痛苦记忆率、气管插管移位率分别为(9.63±2.24)d、21.88%、6.25%,常规组分别为(13.48±3.16)d、59.38%、37.50%,观察组更短/低(P<0.05)。结论:对Eicu患者行程序化镇痛镇静及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移位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程序化镇痛镇静 护理干预 Eicu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EICU护理中所产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我院EICU中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并按照抽签的方式决定患者的组别,每33例为一组,分为参比组以及实验组,给予参比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案,对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持续性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结论:对EICU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怀理念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持续性 人文关怀 EICU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EICU急危重症患者预防压疮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2年07月到2023年11月期间到我院EICU急危重症患者,例数为92例,将所有患者应用电脑抽号法进行分组,以对照组、观察组作为分组命名,两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6例、46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的压疮发生率。结果:在压疮发生率项目中,观察组测定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ICU急危重症患者采取专业且高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降低压疮发生率的作用。

  • 标签: 危急重症 护理干预 EICU 压疮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ICU患者微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用药安全管理。方法对微泵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分析运用集束化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集束化护理后微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出现的输液外渗、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等护理不良事件下降。结论集束化护理可减少微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微泵 血管活性药物